翟華云
(中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武漢430074)
應計項目質量,也叫應計質量.關于應計質量(AQ,A ccrualsQ uality)定義,較早的是D echow 和D ichev(2002)[1]的提法,他們從盈余等于現金流加上應計項目入手,構建了應計質量的計量模型,DD的方法是將流動性應計項目作為因變量,當期、上期和下期經營活動現金流作為自變量進行回歸,流動性應計項目中不能解釋的部分可用于度量應計質量,模型如下:其中ΔW C t為流動性應計,CFO t為公司t期的經營活動現金流.
該模型回歸后的殘差(∈)代表與已實現現金流無關的應計項目,包括了估計誤差及其轉回,殘差的標準差可用于度量應計質量.Dechow和D ichev(2002)認為應計質量可定義為,流動性應計項目反映出已實現的經營活動現金流的程度,兩者匹配程度低則應計質量差.M cN icho ls(2002)認為D echow和D ichev(2002)的模型基于在不考慮管理層動機的情況下,應計質量主要受應計估計誤差影響的觀點進行預測的[2].而操控性估計誤差主要由盈余管理動機引起,非操控性誤差則來源于管理層失誤和經營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基于此,M cN icho ls(2002)在《對應計質量和盈余——應計項目估計誤差的作用的討論》一文中對DD模型進行了修正,將計量可控性應計的Jones模型與DD模型相結合表示為:
其中ΔW C t為流動性應計,CFO t為公司t期的經營活動現金流,ΔSa lest為銷售收入的變動額,PPE t為固定資產,AQ t為應計質量,用模型殘差∈的標準差表示.
M cN icho ls(2002)認為應計項目和現金流量之間關系的更進一步模型應該包括能夠影響盈余質量的、在我們所能理解范圍內的所有因素.那么該模型回歸后的殘差∈的標準差可用于度量應計質量.總的來說,還是運用了Dechow和D ichev(2002)的盈余等于現金流量加上應計項目的思想.
縱觀國內研究上市公司應計質量的文獻,除了田靜(2006)[3]以1992~2004年共13年的數據為樣本描述我國上市公司的應計質量外,并沒有其它單純研究上市公司應計質量的文獻.1997年的AQ 值,需要1992~1998年期間的數據,根據以上要求,本文共用到10 678個樣本點數據,本文的數據來源于深圳國泰君安CSM AR數據庫,樣本在各年及其在各市場的具體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樣本在各年及其在各市場的具體分布情況Tab.1 Specific distribu tion of the sam p les in each year and eachm arket
本文以中國深市和滬市上市公司1992~2006共15年的數據為樣本,剔除了信息不充分和金融上市公司,根據修正的DD模型,計算一年的AQ值需要5年的殘差值,本文在計算各年的殘差值時需要用到前一期、本期和下一期的經營現金流量,在計量1998~2006年期間的經營性應計項目時,采用直接現金流量表法,對于1992~1997年期間的經營性應計項目,為保持一致,采用陸建橋(1999)[4]的方法,用間接法調整得到公司歷年的經營現金流量,所以,對于每一年的AQ值,需要7年的數據,比如,計算
表2中是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這些變量都是修正的DD模型計算各年殘差值時所用到的變量.
表2 相關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Tab.2 Descrip tive statisticsof relevan t variab les
從表2可以看出,盈余(N IB E)的均值和中值分別為0.032 5和0.033 6,經營活動現金流量(CF)的均值和中值分別為0.048 0和0.046 0,而流動性應計項目(ΔW C)的均值和中值分別為0.006 3和0.005 0,可以看出,盈余的均值和中值分別低于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均值和中值,但高于流動性應計項目的均值和中值,雖然本文采用的是現金流量表的計算方法,但和田靜在文[3]中的數據基本一致[3];銷售收入變動數(ΔREV)的均值和中值分別為0.113 2和0.054 1,這說明公司的銷售收入整體處于增長趨勢,固定資產的均值和中值分別為0.493 0和0.438 7.另外,銷售收入變動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36.740 2和-3.676 5,這說明A股上市公司銷售收入之間有很大差距.
表3是各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從中可以看出,盈余(N IB E t)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CF)之間在0.01的重要性水平上正相關,盈余(N IB E t)和流動性應計項目(ΔW C t)之間也在0.01的重要性水平上正相關(0.296 3),這和DD(2002)的結論是一致的,這說明公司的盈余可分解成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和應計項目.
表3 各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Tab.3 Co rrelative coefficien ts betw een each variab le
在表3中,當期流動性應計項目(ΔW C t)與前一期經營現金流量(CF t-1)、當期經營現金流量(CF t)、下一期經營現金流量(CF t+1)、銷售收入變動數(ΔREV t)以及固定資產(PPE t)各變量之間呈現顯著的相關性.具體來看,當期流動性應計項目(ΔW C t)與前一期經營現金流量(CF t-1)在0.1的重要性水平上正相關,相關系數只有0.019 2,這和DD(2002)、田靜(2006)的結果基本一致,這說明當期流動性應計項目遞延了一部分前一期現金流的確認;當期流動性應計項目與當期經營現金流量在0.01的重要性水平上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478,和預期結果相同,這在DD(2002)和田靜(2006)的論文中得到證實;當期流動性應計項目與下一期經營現金流量在0.01的重要性水平上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034 3,這和預期相反,主要是因為當期流動性應計項目與當期經營現金流量在0.01的重要性水平上負相關,而當期經營現金流量和下一期經營現金流量在0.01的重要性水平上正相關;銷售收入變動數和流動性應計項目在0.01的重要性水平上正相關,相關系數是0.054 4,另外,還與當期經營現金流量、下一期經營現金流量在0.01的重要性水平上正相關;固定資產和流動性應計項目在0.01的重要性水平上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067 2,另外,還與前一期經營現金流量、當期經營現金流量、下一期經營現金流量、銷售收入變動數在0.01的重要性水平上正相關,這與田靜(2006)的結論一致.
本文以我國深市和滬市上市公司1992~2006共15年的數據為樣本,根據修正的DD模型,獲得了1994~2005年共12年的回歸殘差值,然后分別按每5年的年度殘差值來計算標準差,得到1997~2005年共9年的應計質量AQ值,共3 937個,其市場及年度分布見表4,由于A股上市公司逐年增多,其AQ值由1997年的11家遞增到2005年的994家,而且每年滬市上市公司的AQ值要比深市高.
表4 AQ值的市場及年度分布Tab.4 A nnual d istribution andm arket distribu tion of AQ value
表5描述的是1997~2005年期間各年的AQ 值,從表5可以看出,對于整體樣本來講,應計質量AQ的均值為0.101 9,中值為0.072 9,有20%的上市公司AQ值高于0.199 1,60%的AQ值處于0.039 5~0.199 1之間;1997年AQ值的均值和中值分別為0.035 0和0.032 7,有20%的上市公司AQ 值高于0.051 2,60%的AQ 值處于0.029 2~0.051 2之間;1998年AQ值的均值和中值分別為0.055 4和0.040 4,20%的上市公司AQ值高于0.069 0,60%的AQ 值處于0.026 2~0.069之間;1999年AQ 的均值和中值分別為0.073 6和0.055 5,20%的AQ值高于0.109 8,60%的AQ 值在0.032 3~0.109 8之間;對于2000年來說,AQ的均值和中值分別為0.090 4和0.067 8,20%的AQ值高于0.130 4,60%的AQ值處于0.037 7~0.130 4之間;2001年AQ 的均值和中值分別為0.108 7和0.080 9,20%的AQ值高于0.157 6,60%的AQ 值處于0.045 5~0.157 6之間;2002年AQ的均值和中值分別為0.122 7和0.089 5,20%的AQ值高于0.168 1,60%的AQ值處于0.048 9~0.168 1之間;2003年AQ 的均值和中值分別為0.106 2和0.077 0,20%的AQ值高于0.145 2,60%的AQ 值處于0.043 5~0.145 2之間;2004年AQ的均值和中值分別為0.101 5和0.071 3,20%的AQ值高于0.137 3,60%的AQ值處于0.038 1~0.137 3之間;2005年AQ的均值和中值分別為0.097 1和0.069 1,20%的AQ值高于0.129 3,60%的AQ 值處于0.036 7~0.129 3之間;AQ 標準差從1997年到2002年呈上升趨勢,從2002年到2005年呈下降趨勢,說明上市公司在1997~2002年期間應計質量差異在逐步擴大,而從2002年到2005年,應計質量差異又在逐步減小.
表5 各年度AQ值的描述性統(tǒng)計Tab.5 Descrip tive statistics of AQ in each year
圖1是1997~2005年期間共9年的A股上市公司應計質量AQ的均值和中值趨勢圖,AQ值越高,說明上市公司應計項目波動性越大,應計質量越差,AQ值越低,說明上市公司應計項目波動性越小,相應地應計質量也越好.
圖1 1997~2005年期間應計質量AQ均值和中值趨勢圖Fig.1 M ean andm edian trendso f AQ during the period 1997~2005
從圖1可以看出,在1997~2005年期間,上市公司AQ均值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而且幅度較大,具體來看,上市公司AQ 均值在1997~2002年期間呈現上升趨勢,從1997年的0.035 0上升到2002年的0.122 7,而且在各年的上升幅度基本相同,呈現直線趨勢;上市公司AQ均值在2002~2005年期間呈下降趨勢,而且在2002~2003年期間下降較大,由2002年的0.122 7下降到2003年0.106 2,而在2003~2005年期間下降幅度很小,比較平穩(wěn).從1997~2005年期間上市公司AQ中值的趨勢分布圖可以看出,上市公司AQ中值的變化趨勢和均值相似,也呈現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而且幅度較大,這說明上市公司應計質量在1997~2002年期間逐年惡化,而在2002~2005年期間又逐步得到改善;具體來說,AQ的中值由1997年的0.032 7上升到2002年的0.089 5,增加了0.056 8,漲幅較大,而到了2003年,AQ 中值下降到0.077 0,在2003~2005年期間,AQ中值由2003年的0.077 0下降到0.069 1,比較平穩(wěn).
由于采用的計算方法不同,本文所得到的AQ值和田靜在文[3]中的AQ值有所不同,但比較一致的結論是,我國上市公司應計質量在2002年是一個拐點,也就是說,在2002年之前,上市公司應計質量呈現下降趨勢,而在2002年之后,上市公司應計質量在逐步提高.我國財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發(fā)布《企業(yè)會計制度》,自2001年1月1日暫在股份有限公司實施,是我國會計核算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我國上市公司應計質量在2002年是一個拐點,會計準則的建設有利于上市公司應計質量的提高.
[1] Dechow P,D ichev I.The accruals quality and earnings[J].The A ccoun ting Review,2002,77:35-59.
[2] M cN icho lsM.D iscussion o f the quality o f accruals and earnings:the ro le o f accrual estim ation erro rs[J].The A ccoun ting Rev iew,2002,77:61-69.
[3] 田 靜.中國A股上市公司應計質量實證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博士論文,2006.
[4] 陸建橋.中國虧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1999(9):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