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虹
(泰安市婦幼保健院, 山東 泰安 271000)
齲齒是學齡前兒童常見的牙病,其發(fā)病率高、病程長,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為修復治療,但大部分兒童對齲齒治療懷有恐懼心理而拒絕治療,以往多采用強制手段,這樣會對兒童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會把兒童期的恐懼心理帶到成年[1],給患兒的心靈留下永久的心理創(chuàng)傷。國內(nèi)已開始關注本領域的心理問題,但對學齡前兒童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探討心理干預對學齡前兒童齲齒治療中恐懼、焦慮情緒的影響,報告如下。
1.1對象 選取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到我院口腔科門診首次就診的4~6歲齲齒患兒368例,男性188例,女性180例,單日就診者作為干預組(186例),雙日就診者作為對照組(182例),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發(fā)現(xiàn)齲齒時間無明顯差異,家長對心理干預治療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測評工具 (1)Corah′s牙科畏懼評分(CDAS):評估兒童畏懼程度,包括面部表情、開口程度、四肢的姿勢、牙鉆第一次啟動時的反應4個條目,每個條目[2]分自如、不自在、緊張、勉強、恐懼、失控六級評分,根據(jù)得分將畏懼程度分為五個等級,無畏懼(4~8分)、輕度畏懼(9~12分)、中度畏懼(13~16分)、重度畏懼(7~12分)、病態(tài)性畏懼(21~24分),得分越高,畏懼程度越嚴重。(2)誘導期合作度量表(ICC)[3]:評估患兒在治療誘導期的合作程度,該量表將患兒的各種負面表現(xiàn)分別量化,如患兒在注射給藥時無恐懼、焦慮等負面行為表現(xiàn),記為0分,出現(xiàn)任何一項均記1分,分值范圍0~10分,累計得出總分,分值越高表明合作程度越差。(3)生理指標測量:治療前、中、后測量心率。
1.2.2心理干預方法 就診時向患兒及家長說明目的,取得知情同意后,由醫(yī)生觀察兒童的表現(xiàn)記錄CADS及ICC評分,測量心率。對照組患兒在家長陪同下進行常規(guī)齲齒治療,干預組患兒在進行常規(guī)齲齒治療的同時給予心理干預,齲齒治療方法為齲洞充填及修復治療。干預組采用統(tǒng)一的心理干預方法及內(nèi)容:(1)優(yōu)化診室環(huán)境:診室內(nèi)張貼兒童卡通畫,擺放兒童玩具,播放兒童喜愛的動畫片、音樂。(2)心理支持:患兒進入診室后,由醫(yī)生用患兒能夠接受的語言進行有關牙病知識的宣教,向患兒及家長講解治療過程,耐心熱情的與患兒交流,詳細解答患兒及家長提出的問題,讓患兒觸摸模型器具,熟悉口鏡等口腔器械,感受治療過程。治療中讓患兒父母站在旁邊輕握患兒的手,使患兒持續(xù)接受來自家長的心理支持,醫(yī)生同時用鼓勵性的語言與患兒交流,關心體貼患兒。(3)音樂治療:診室內(nèi)播放動畫音樂、輕音樂伴隨患兒整個治療過程,用音樂聲掩蔽牙鉆的聲音刺激,分散患兒的注意力,使患兒全身放松。(4)行為療法:對于拒絕接受治療的患兒,由家長陪同參觀合作患兒的治療過程,鼓勵配合良好的兒童充當榜樣,加強患兒之間的交流,使其起到表率作用。不合作兒童通過觀察示范兒童,逐步模仿學習,同時,醫(yī)生給他們適當?shù)墓膭?,使其逐漸接受治療。治療結(jié)束后及時給予患兒表揚和鼓勵,讓家長擁抱他們,讓患兒選擇一個喜歡的玩具,由醫(yī)生送給患兒,鼓勵患兒更好地進行以后的治療。
2.1一般情況 兩組兒童均為第一次接受治療的齲齒患兒,均采用充填修復法進行齲洞修補治療。兩組兒童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兩組兒童不同時點CDAS比較 干預組和對照組兒童干預前CDAS評分均達到中度畏懼程度,兩組CDAS評分無顯著性差異,對照組治療中、治療后CDAS評分均高于干預組,干預組治療后的CDAS評分明顯下降,與干預前(t=5.978,P<0.001)及對照組治療后相比差異有顯著性(t=5.866,P<0.001)。見表1。
表1 兩組兒童CDAS評分比較
2.3兩組兒童不同時點合作度(ICC)評分比較 干預組與對照組ICC基線水平無顯著性差異,干預組治療前、治療中ICC評分差異無顯著性,對照組治療前、治療中ICC評分均高于干預組(P<0.001),對照組治療前、治療中ICC評分高于基線水平,差異有顯著性(P<0.001)。見表2。
表2 兩組兒童ICC評分比較
2.4兩組兒童心率比較 干預組兒童治療中、治療后心率略高于干預前,差異無顯著性(P>0.05),對照組治療中、治療后心率加快,與治療前及干預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01)。見表3。
表3 兩組兒童不同時點心率比較
牙科治療作為強烈的負性事件可使機體處于高應激狀態(tài),患者會表現(xiàn)出焦慮、緊張和恐懼心理[4-5],稱為牙科畏懼。牙科畏懼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治療時出現(xiàn)的疼痛、牙科醫(yī)護人員的負性行為以及個體自身的情緒狀態(tài)[6-7], 治療過程中造成的疼痛可使大多數(shù)患者產(chǎn)生畏懼情緒,畏懼情緒阻礙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的配合,甚至抗拒治療。
本研究中兩組齲齒兒童干預前的CDAS水平基本一致,達中度畏懼程度,給予心理干預后,干預組的CDAS水平明顯低于干預前及對照組。本研究運用健康教育、音樂療法、行為療法及優(yōu)化環(huán)境相結(jié)合的綜合心理干預,分別在齲齒治療前、中、后進行全程干預。環(huán)境對兒童的心理影響至關重要,在診室內(nèi)擺放兒童喜愛的玩具及播放兒童熟悉的音樂,營造輕松的就醫(yī)氛圍,可以有效地緩解患兒的緊張情緒。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在參與治療過程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輔助作用,在治療負面情緒方面的療效已得到肯定[8],可不同程度地消除焦慮和抑郁情緒[9]。術前醫(yī)生和藹、熱情地向患兒及家長解釋治療過程,通過直接接觸模型器具,讓患兒感受治療過程的經(jīng)歷,幫助他們調(diào)整心態(tài),更好地適應治療室的環(huán)境。通過語言交流使患兒獲得心理支持,可以緩解其緊張、恐懼情緒。音樂療法可以通過音樂的聲波刺激經(jīng)聽覺神經(jīng)直接作用于大腦邊緣系統(tǒng)的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下丘腦和大腦皮質(zhì),喚起患兒愉快的情感,提高疼痛的閾值以及對疼痛的耐受性,有助于克服疼痛帶來的不適,有效降低恐懼及焦慮情緒。本研究運用示范療法,讓兒童參觀合作患兒的治療過程,患兒之間通過觀察、交流和模仿學習可以產(chǎn)生共鳴,能夠增強其良好的情緒和行為,削弱其不良情緒。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對照組治療前、治療中的ICC評分均高于基線及干預組,干預組治療前、治療中的ICC評分與基線比較無顯著性差異,提示兒童在牙科治療過程中經(jīng)歷了強烈的心理應激過程,不良的情緒和反應影響患兒對治療的配合,心理干預可以顯著降低患兒的負性情緒,提高治療的合作程度,使治療能夠順利完成。
機體在遭受疼痛刺激時,會產(chǎn)生心理應激,出現(xiàn)心率變化。本研究中對照組兒童治療中心率明顯加快,與治療前及干預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干預組治療中心率較治療前略有加快,治療后心率減緩,但差異無顯著性。應激狀態(tài)下,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軸系統(tǒng)過度興奮,使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合成和分泌增加,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有研究[10]結(jié)果顯示,心理干預可降低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多種應激激素水平,使心率、血壓穩(wěn)定,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
兒童牙病治療過程中心理干預的最終目的不只是提高治療的依從性,而是要降低牙病治療過程中的痛苦體驗,減輕其心理傷害。本研究以綜合干預的方式對兒童齲齒治療過程中存在的恐懼、焦慮情緒進行干預,結(jié)果顯示心理干預在兒童齲齒治療中是有效的、必要的。由于心理干預方式繁多,有些操作較為復雜,因此如何完善兒童牙病治療的“心理干預模式”,使干預方案更易操作,更行之有效,以及對于不同心理特征的兒童如何采用個體化的干預措施等方面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1] Chellappah NK, Vignehsa H, Milgrom P, et al. Prevalence of dental anxity and fearin children in Singapore[J].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 1990,18,(5): 269-270.
[2] Veerkamp JSJ, Gruythuysen RJM, Van Amerongen WE, et al. Dental treatment of fearful children using nitrous oxide. Part 3: Anxiety duing sequential visits [J]. ASDC J Dent Child, 1993, 60 : 175-176.
[3] 范雪梅,李梅,張炳熙. 兒童圍術期焦慮心理的干預[J] . 中華麻醉學雜志,2003,23(11):858-859.
[4] 黃曉晶,鐘聲,馬忠雄. 成人牙科畏懼癥的研究進展[J]. 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2003,30(3):242-246.
[5] 吳友農(nóng),史俊南,史宗道. 概述牙科畏懼癥[J]. 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 1997, 7(3):199-201.
[6] Doerr PA, Lang WP, Nyquist LV,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tal anxiety[J]. J Am Dent Assor, 1998, 129 (8) : 111-119.
[7] Horst G, Wit CA. Review of behavioural research in dentistory 1987~1992: Dental anxiety, dentist-patient relationship, compliance and dental allendance[J]. J Int Dent, 1993, 43 : 265-268.
[8] 郭文斌,姚樹橋,盧永紅,等.抑郁癥患者生活事件及社會支持特征的研究[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17(10):693-695.
[9] 姚宗良,王斌.健康教育對脂肪肝患者抑郁情緒的影響[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6,20(8):548-551.
[10] 王煥亮,張麗,公文華. 心理干預對圍手術期應激的影響[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7, 21(6) : 417-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