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
(閩江學院 體育部,福建 福州 350001)
定向運動是一項集智能與體能于一體的時尚運動,在國際上被稱為“智者”的運動.2002年 9月,教育部下發(fā)《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提出在全國高等學校的體育課程中開發(fā)自然環(huán)境資源,因時因地制宜開發(fā)利用各種課程資源,開展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育與訓練,并將這些納入田徑課程教學內容.教育部于2003年下半年又下發(fā)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yè)課程方案》,在此方案中,定向運動被列為體育教育本科專業(yè)“必修課程”中的“主干課程”,決定從 2004年新學年開始,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yè)中施行,并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展野外生存課程[1].這一方案的實施把定向運動在全國各學校內推向高潮.
定向運動概念:國際定向運動聯合會 (International Orienteering Federation)2004年將定向運動 (Orienteering)定義為一項參賽者借助地圖和指北針,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到達若干個被分別標記在地圖上和實地中檢查點的運動.定向運動的參賽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由兩個人以上組成的隊[2].定向運動的特征主要體現在利用地圖與指北針,在快速移動中進行清晰思考并迅速做出判斷,合理運用各種定向技能來保證決策的順利實施.
2007年 6月閩江學院體育部委派教師參與福建省舉辦的定向運動教練員培訓班學習,加深了我院體育工作者對此運動項目的近一步了解和認識,2008年還開設了定向越野選修課,同年成功地舉辦了第一屆校園定向越野比賽.2010年我校還組隊參加了福建省高校定向越野錦標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初步調查顯示閩江學院學生對定向運動有極大的興趣,基于學校的實際情況,對開設定向運動課展開調查研究,為將來實施課堂教學提供理論依據.
隨機抽取以大一,大二的各五個選項課教學班共 40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
通過對閩江學院地理環(huán)境以及體育教學場地、器材的現狀分析,結合定向越野的特點、價值及意義,探討定向越野在閩江學院開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采用了文獻資料法、數據統計法、問卷調查法等多種方法.
通過光盤檢索、上網和手工查詢等手段查閱了定向運動發(fā)展相關的文獻資料和高校體育的有關文件.為設計問卷、了解研究現狀奠定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設計了《閩江學院體育課開設定向運動可行性研究的調查問卷》,對隨機抽取 10個選項課教學班各 40名學生共發(fā)放問卷 400份,回收問卷 400份,回收率 100%,其中有效問卷 400份,有效率 100%.
1.2.3 數據統計法
對調查問卷的數據在計算機上運用 SPSS11.0和 EXCEL軟件上進行統計處理
1.2.4 邏輯法
運用邏輯的方法并結合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出閩江學院體育課中開設定向運動的種種有利條件,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普通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第 20條規(guī)定,各地方院校要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和節(jié)假日,開展家庭教育、社區(qū)體育、體育夏 (冬)令營、體育節(jié)、郊游等各種體育運動,開發(fā)課外和校外體育資源.充分利用空氣、陽光、水、江、湖、海、沙灘、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條件,開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學與訓練,開發(fā)自然環(huán)境資源.開展定向運動時,充分利用了各種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野外的田野、河流、山嶺以及丘陵都是進行定向運動的理想場所.學生在運動中,不僅可以增強體質,還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風光,從而激發(fā)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和對大自然的熱愛[3].
一個人在年輕時吃什么都香,在饑餓難耐時更是如此,待到老年或吃得大腹便便時想法就不一樣了。晉代有一位大富豪何曾,生活奢靡,在廚膳滋味上務求窮極綺麗,雖“日食萬錢,猶曰無下箸處”。原因不外是這位老兄吃得太多太好,味蕾失去了新鮮感。如果餓他三天,或讓他參加一段時間的艱苦勞動后再回到餐桌前,情形會大不一樣。而另一位與他同時代的文學家、書法家張翰,秋風起時,想到的是家鄉(xiāng)的菰菜、莼羹和鱸魚膾,為這些普通土產竟然辭官歸去。
定向運動融入學校體育,改變了我國幾十年來體育課內容大多數是傳統的競技性運動項目,如田徑、武術、球類項目等.作為學校體育課的拓展,把定向運動增設到體育課中,不但豐富了閩江學院體育課的內容,而且還把學校的體育內容擴展到了大自然,大大提高了學校的體育場地面積,解決了體育場地不足的問題,又保證了體育教學質量與效果.
2.2.1 開設定向運動課能使閩江學院選項課更豐富
學生的興趣愛好是閩江學院開選項課的根據之一,目前閩江學院共開設五個公共體育選項課,即足球、籃球、排球、健美操、武術.
表 1 學生對選項課的態(tài)度調查表
從表 1可以看出,總體上說閩江學院開設的項目保證了體育課堂教學,達到體育教學目的,是成功的.但是從表 1還可以看出,學生中還有一定比例的學生選上體育課態(tài)度是考試好通過或隨主流,反映出了現有體育項目未能充分調動這些學生的運動積極性,部分學生選不到感興趣的體育選項課.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方向是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材多樣化和教學體系的創(chuàng)新.定向越野運動具有趣味性、智力性、實用性、挑戰(zhàn)性、競爭性的特點,學生在自然環(huán)境中通過自身能力去戰(zhàn)勝困難,磨練意志,強健體魄.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該項活動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體育教育理念[4].增設定向運動項目能進一步達到完善閩江學院體育教學的目的,豐富閩江學院體育課教學.
2.2.2 定向運動符合學生體育興趣需要
表 2 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調查
表 2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調查人數%田徑類 348.5球類 14636.5健美操類 9022.5趣聞性游戲及運動項目 13032.5從表 2可以看出,學生對傳統的體育課并不感興趣,而對一些趣味性游戲及運動項目感興趣的占 32.5%.而定向運動就是一項趣聞性運動項目,他的運動場地、地圖、指北針都具有趣味性.通過調查發(fā)現,我院大部分學生對定向運動有一定的了解程度,其中熟悉的有 3.5%、了解的占 17%、聽說過的有 39%,(見表 3),為學校開展這項運動奠定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同時通過對學生參加定向運動的態(tài)度調查(見表 4)顯示:大部分學生對定向運動有著較大的興趣,僅有 12.8%的學生不愿意參加.由此可以認為,閩江學院開展定向運動有著很大的空間.
表 3 學生對定向運動的了解情況
表 4 學生參加定向運動的態(tài)度調查
2.2.3 定向運動課的開設,能夠緩解運動場地、器材不足的矛盾
閩江學院目前有 2個田徑場,33片籃球場、8片排球場、4片羽毛球場、1個游泳池、5片網球場等場所.由于近年來學院一直擴招,學生人數不斷增加,造成運動場地的需求量過大與運動場地相對不足的矛盾,在體育課教學單位時間內造成場地器材不足、兩教學班之間因離的太近而相互干擾、課堂教學時間與課余鍛煉學生發(fā)生場地沖突等,從而使體育課堂效果不佳.
表 5 影響課余體育鍛煉的因素
從表 5可以看出,在調查的學生中,有 121人選擇了“無場地器材”,占總人數的 30.2%,說明閩江學院目前的運動場地已無法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定向運動對體育場地的設施要求并不高,直接利用校園內一塊地域就可以進行,這就很好地解決了鍛煉場地、器材不足的矛盾.
2.2.4 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
定向運動不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對場地、器材要求不高,幾乎可在任何地方開展.據報道,目前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已連續(xù)幾年呈下降的趨勢,特別是耐力素質令人堪憂.在每年閩江學院的學生體質健康達標測試中,耐力項目是補考最多的項目.田徑項目的訓練是比較枯燥無味的,特別是中長跑又更是讓學生們反感,而定向運動所特有的趣味性能使學生長時間的進行耐力鍛煉,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耐力,增強了體質.同時學生在進行定向運動時,在自然環(huán)境中壓力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緩解,能夠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磨煉意志,在相互幫助中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培養(yǎng)勇敢拼搏、團結協作的精神,提高人的智力和野外生存能力.
2.3 閩江學院定向運動空間資源潛力巨大
定向課不需要太多的資金投入,只要繪制地圖和很少的器材,利用校園、公園、郊外田野、森林、山地等現有的地形條件開展活動[5].閩江學院位于旗山腳下,依山傍水,校園占地 170.67公頃 (約合 2560畝),校舍建筑面積約 48萬平方米,運動場館面積約 6.3萬平方米.校園內風景秀麗,學生公寓區(qū)、綜合樓、田徑場、晨曦廣場、籃球場區(qū)、融僑文體中心等,每一區(qū)域都能獨立成為定向運動的理想場地.同時校內外人工地標比較多,植被、水系、地貌資源豐富,如果能充分的利用這些自然資源讓學生參加定向運動,不但可以鍛煉身體,還能學到很多地理知識、野外定向技能和野外遇險自救的方法.這樣閩江學院的學校體育課程的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把傳統意義上的體育課搬到大自然中,最大限度的拓展學校體育運動的內容和空間.
閩江學院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都有利于定向運動的發(fā)展和形成規(guī)模,因此,只要組織得當,閩江學院體育課開設定向運動課程是可行的,也是很有現實意義的.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學院的場地、及周邊環(huán)境資源,充分拓展了學校體育課程的內容和空間,激發(fā)大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大學生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等方面的整體健康水平.
定向運動納入大學體育課符合當前教學改革趨勢,與學校體育向終身體育、娛樂體育、大眾體育方向發(fā)展相適應.為了順應這一發(fā)展趨勢,閩江學院開設定向運動首先需得到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因一個新體育項目的開展是離不開領導的支持.同時應做好教師的定向運動專項知識的培訓和學習,通過加強自身的業(yè)務學習,提高定向運動的理論、技術水平,增強對教材的創(chuàng)新能力,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完善、切實可行的定向運動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再者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制定科學的安全防范體系,防止運動傷害的發(fā)生,使這門課程能夠健康、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其次,應充分利用場地,開發(fā)器材,完善物質裝備.最后,應另辟蹊徑,更新課程評價理念,健全合理的考核評估體系,探求一種適宜的考評系統和方法.
[1]何曉知.湖南省推廣普及定向運動的可行性分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20,(2):27-28.
[2]王翔,彭光輝,張新安.定向運動[M].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徐鵬.我院開展定向越野運動的可行性分析[J].南通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6(2):37-38.
[4]潘華山.我國高校定向越野運動開展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23(2):50-53.
[5]金曉明.我省高校開展定向越野運動的意義及可行性分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5,25(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