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上消化道出血
●謝澤茂
方一 潰瘍止血方(粉)
組成黃芪15克,太子參12克,白術(shù)6克,炙甘草5克,當歸6克,白芍10克,阿膠、地榆炭,側(cè)柏炭各10克,烏賊骨12克,煅龍骨、煅牡蠣各15克。(潰瘍止血粉:烏賊骨3份、白芨2份、參三七粉1份。)
用法 (1)潰瘍止血方:以水兩碗約1000毫升左右煎煮濾液350-400毫升,每日1劑,每劑煎2次,早晚分服。
(2)潰瘍止血粉:上藥按比例配制,共研極細末,貯瓶備用。每次服5-10克,溫開水送下,每天服2-3次。
功用 (1)潰瘍止血方:健脾益氣、養(yǎng)血止血、和營定痛。
(2)潰瘍止血粉:收斂止血、活血化淤、制酸止痛、生肌護膜。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不論便血與吐血、尤以潰瘍出血療效最佳。
備注:本方為冶“脾胃虛寒,不能統(tǒng)血”之上消化道出血者而設(shè):若證屬虛多實少者,仍可用本方。但胃脘脹痛明顯,舌苔厚膩者不宜使用本方。
臨床一般以潰瘍止血方(湯劑)治療即可,若證情重者,應(yīng)配用潰瘍止血粉(散劑)治療為宜。
方二 大黃白芨粉
組成 大黃、白芨各等份。
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每次服3~4 5克,日服3~4次,溫開水送服。出血量多勢急者,可每2小時服藥1次。
功用 止血、祛淤、生新。
主治 嘔血、黑便??捎糜谥委熒舷莱鲅?。
白細胞減少癥
●蔡范自
方一 丹首生血靈
組成 丹參30克,何首烏、雞血藤、仙靈脾、黃芪各15克,茜草4 5克,枸杞子、肉蓯蓉各9克,紅參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3歲以下者服1/3劑,3-6歲者服1/3~2/3劑,6~12歲者服2/3~1劑。
功用 溫腎壯陽、益氣補血。
主治 粒細胞減少癥,白細胞減少癥。
備注 本方也可用于治療脫發(fā)。
方二 升血湯
組成 生黃芪、黃精、生苡仁各30克,杞子15克,補骨脂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 補氣、健脾、益腎。
主治 白細胞減少癥。
方三 溫補升白湯
組成 雞血藤、太子參、大紅棗各30克,北黃芪、枸杞子各15克,仙靈脾、巴戟天各10克,紅花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 溫補脾腎、益氣養(yǎng)血。
主治 原因不明的白細胞減少癥。
備注 服藥期間,停服中、西補血成藥,禁食酸醋、蘿卜、蟹、蝦、干咸魚等。
口腔炎
●許治泉
方一 胡連湯
組成 胡黃連12克,當歸10克,生甘草12克。
用治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早晚分服。
功用 清化濕濁。
主治 口腔糜爛,持續(xù)不斷,或長期反復(fù)發(fā)作。舌苔厚膩或黃膩,大便不爽等。
方二 養(yǎng)陰清熱湯
組成生熟地各15克,白芍、黃芩、丹皮、玄參、桔梗、山藥、地骨皮、女貞子各12克,天冬、麥冬、山梔子、生甘草各1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荊,日服2次。
功用 滋陰清熱。
主治 復(fù)發(fā)性口瘡,扁平苔蘚,干搛綜合征,白塞氏綜合征等疾病陰虛火旺型患者。常伴有口燥咽干,口渴喜冷飲,頭暈?zāi)垦?,心煩急躁,手足心熱,失眠多夢,腰膝酸軟,便干尿黃,舌質(zhì)紅或舌火紅。苔薄黃,脈細弦或數(shù)。
方三 生白解毒湯
組成生地3克,白蒺藜、鉤藤各2克,木通4克,淡竹葉3克,蟬衣、甘草各1克。l(15天內(nèi)嬰兒劑量)。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頻飲。
功用 祛風漬熱,涼血解毒。
主治 嬰兒鵝口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