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06年1月的原中國語言協(xié)會理事、北京語言協(xié)會顧問、中國語言文字學(xué)家、漢語拼音的創(chuàng)立者周有光(原名周耀平)今年已是104歲的高齡,但身體依然輕健,但凡見到過他的人,都會為他那健康的身體感到驚訝和贊嘆。是什么原因使老人如此高壽?周老把自己的養(yǎng)生經(jīng)分為精神和物質(zhì)兩個部分。
周老強調(diào):為人就要胸襟寬大。他說:“許多人問我,你的長壽之道是什么,我也想不出是什么道理,可我相信:做人不要生氣是主要的。德國哲學(xué)家尼采說得好:‘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很有道理。在世界上,許多事情不可能樣樣都順利,吃虧就吃虧一點,沒有什么了不起的?!薄K€說:“劉少奇曾說過‘吃小虧占大便宜’,我說我是‘吃小虧不占大便宜’。有些人常常為小事吵架、生氣,我認為沒有必要?!?/p>
精神樂觀也是周老長壽的原因之一。一次,周老去醫(yī)院看病,醫(yī)生知道他是壽星,就問他的養(yǎng)生之道是什么?可周老回答:“你是醫(yī)生,怎么同我呢?”“文革”前,周老曾患有較嚴重的失眠癥,晚上老是睡不著,“文革”時期,他被下放到農(nóng)村,沒想到這一下放,失眠癥卻治好了,一直到現(xiàn)在都沒有復(fù)發(fā)。所以他一直相信“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話。遇到不順利的事情,決不失望。在“文革”這一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周老依然不改樂觀本色,依舊笑對艱苦的“勞動改造”,并能從中得到“歡樂”。他說,不管人家怎么不合理,自己一定要心平氣和,不要生氣。當時的周老還有兩句口頭禪:“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彼J為: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很有道理。就是這種寬容的心態(tài),才使得這個慈祥、快樂的老人得以期頤之年。
談到心態(tài),周老說:我已經(jīng)退了30多年,至今也是退而不休。老年人離退休后,應(yīng)該珍惜和把握自己的生物鐘,平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要按時休息,不要熬夜或不按時起床。如果不這樣做,會破壞生物鐘的正常運轉(zhuǎn),可能導(dǎo)致疾病的發(fā)生,影響健康和jE常生活。老年人了解和掌握生物鐘現(xiàn)象很有好處,要利用高峰期多做些有益的工作,在低谷期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他還說,老年人切忌孤獨,應(yīng)廣交朋友,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體活動;或者與忘年朋友交流思想,吸取青春活力,使老年生活興味盎然。
至于物質(zhì)養(yǎng)生,周老的要求不是很高,他說:我現(xiàn)在是‘三不主義’:一不立遺囑,二不過生日,三不過年節(jié)。日常生活也越來越簡單,生活需要也越來越少。飲食上很多葷菜都不吃,主要吃雞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樣。但是牛奶和雞蛋都不能多吃,雞蛋一天一個。上下午各喝一杯紅茶。穿衣服也很簡單,別人送的漂亮衣服都沒有機會穿,因為不出門,穿出來也覺得不自在。他的生活主要就圍繞著睡覺、吃飯、看書、寫文章四件事,看似簡單,但卻很有規(guī)律。他不抽煙,即使喝酒也喝點啤酒。也很少吃補品。他說:“以前我在上海有一個顧問醫(yī)生。他告訴我:大多數(shù)人不是餓死而是吃死的,亂吃東西不利于健康?!?/p>
老人說:“牛奶是個好東西。但有不少人喝不慣。我也喝不慣。我是在紅茶中兌入牛奶一起喝的,這樣口味會好一些,因為紅茶的濃重氣味可以去掉一些牛奶的膻氣。牛奶是廉價的滋補品,但要堅持常年喝,這樣才會對身體有好處。紅茶性味甘溫、可補益身體、生熱養(yǎng)腹,還可以去油膩、開胃口。”
周老年輕的時候很喜歡打網(wǎng)球,但現(xiàn)在畢竟年歲不饒人、已經(jīng)做不了這樣的運動,于是,他就琢磨了一種運動方式,每當文章寫累了,就扶著桌腳,晃晃頭、聳聳肩、扭扭屁股、伸伸腿……他給這種運動取了一個很形象的名字——象鼻子運動。他說:“大象的身體很龐大,但它卻健康得很,不大生病,雖然它沒有蹦啊跳啊的,但它的鼻子卻經(jīng)常地運動著,這正是持久的小運動帶來的大健康。而且這種鍛煉不需要器械、場地,隨時都可以進行?!?/p>
周老認為,要健康愉快就要善于自己創(chuàng)造條件。老人的書很多,但卻沒有一個專門的書房,因此,在他的四間小屋子里都放滿了書。有的時候,要查資料,常常要四個屋子跑來跑去,但老人并沒有把這當成一種負擔,反而樂此不疲,他說,古代有:“陶侃運磚”,用搬磚來鍛煉身體,我這是自己把書搬來搬去,叫“周有光運書”。老人把沒有地方放書的不利條件轉(zhuǎn)化成搬書鍛煉身體的有利條件,并樂此不疲,其情可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