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釋義
狹義的,也是本文要討論的兩層意思:一是指出身和社會地位。例如:他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個奴隸。二是指身價。例如:你一個小職員,就把身份提得那樣高,擺什么譜?
二、屬性
不變性:人一出生,就取得了身份,這個身份大體上不會發(fā)生本質(zhì)性的變化,即便沒有實物的身份證明,也不能改變其“人”的身份。這也是身份的自然性。
包容性:身份可單一,也可復合。當一個高版本身份兼容一個低版本身份時,就能組成一個合成的新身份。如農(nóng)民工,就是農(nóng)民與工人的結(jié)合體,形成了新的身份。
替代性:身份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根據(jù)實際情況發(fā)生變化,也可以由低到高升級,學生、教師、校長、局長,就是一種身份替代另一種身份。身份替代也可以由高到低,犯了錯的官員受到處罰,就會由干部淪為囚犯。
三、改變
身份的改變,可以自然遞進,也可以人為改變。人活一張臉,這臉實際就是“身份”的代稱。前者是從孫子到兒子到老子的自然遞進;后者是個人的奮斗所取得的地位提升,這是一種抽象的由孫子到兒子到老子的改變。即便都是公民,但取得了綠卡,就成了一個外國人,與先前的本國人迥然不同。在某些時候,身份容易形成激烈的攻堅戰(zhàn),競爭上崗就是“一個天堂一個地獄”的爭奪;另一些時候,身份又會造成一種剝奪,那些“誰動了我的身份”的被頂替大學生,無意中成了犧牲品。
四、交易原則
如果說人生是一種投資,那么對身份就是最大的投入。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高貴低賤,有了名堂就是好漢。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交易既可以講公平,也可以不公平,既可以顯規(guī)則,也可以潛規(guī)則。身份一旦有了社會屬性的外衣,其價值就可以進行估算甚至明碼標價。很明顯,一個農(nóng)民肯定沒有一個白領值錢,一個科長肯定沒有一個處長提價。形形色色的賣官鬻爵就是交易原則的最佳注腳,“傍大款”是身份的交易,“笑貧不笑娼”就是身份決定出路的現(xiàn)實寫照。
五、手段
對趨利的追求和道德的要求永遠是一個矛盾,于是就產(chǎn)生了各種方式和手法,總歸起來就是手段。于是就有了冒名頂替的大學生,有了假冒偽劣的“五假干部”,有了“背靠大樹好乘涼”的依附,有了“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勇猛,有了“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虛情假意,有了“潤物細無聲”的溫情陷阱,“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逐步滲透……思想有多深遠,目標有多遠大,手段就有多豐富。各色“奶奶們”,多以處女、大學生這樣的身份拉攏官員;各色騙子,要么是假以“導演”名號、要么冠以“高干”身份、要么出以“外商”證明,把那些演員、官員和婦人唬得一塌糊涂。
六、博弈定律
現(xiàn)實經(jīng)驗告訴我們,身份決定地位,地位決定命運。交易也好、爭取也罷、剝奪也行,都是一種身份的博弈。湖南女孩羅彩霞的大學生身份被人頂了,湖北孝昌縣一中鄭某也如法炮制背上了大學生身份,冒名頂替者一時如雨后春筍般長了起來……有人在身份博弈中占據(jù)先機,有人就得敗下陣來,在身份的爭搶上,真正的“雙贏”并不多,只有死棋,沒有和棋。
七、規(guī)范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身份變化的異動與失調(diào),很大程度反映了規(guī)范的失位與欠缺。沒辦法,解鈴還需系鈴人。自律與他律齊飛,道德與制度并行。調(diào)子還是老調(diào),但除此之外,你也搞不出其他的治病良方。
題圖/話語權/小黑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