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組織大家給農(nóng)民朋友捐書,有同事送來一本《民國時期小學(xué)語文課文選粹》,我如獲至寶般地讀了起來。
某篇課文叫做《自立》,劈頭就是——
凡物,莫不有死。草、木、鳥、獸、昆蟲,有朝生而暮死者,有春夏生而秋冬死者,有十年百年千年而死者。雖有遲速,相去曾幾何時?惟人亦然。
看得很震撼。這是民國二年至九年版的高小第二冊的第四課,想象著那些穿著臃腫長棉袍的孩子,在先生的指揮下,用脆脆的童音齊聲念——凡物,莫不有死……
某篇有趣,名字叫《怎么不生長》,出自1937年版初小國語讀本第四冊第十六課——
樹秧種在地上,慢慢地長起來了,小傻子看到了,就去種一粒冰糖,過了幾天去看,冰糖沒了;再拿一只小蝦埋在土里,過幾天去看,小蝦爛了;再拿一個雞蛋埋進(jìn)土里,過幾天看,雞蛋壞了……小傻子覺得很奇怪:咦,我種的東西,怎么都不長呢?
這個可愛的小傻子,叫人多么心疼喜歡。
教認(rèn)字的課文,多是把生字串成一串,像優(yōu)美簡短的生活小詩,朗朗上口。譬如——
臥室內(nèi),有火爐,爐中燒炭,火漸盛,炭漸紅,一室溫暖。
已是陽春三月,衣服隨著氣溫一減再減,讀著它,我卻想后退一大步回到冬季,用鼻尖抵著結(jié)有霜花的冰涼的玻璃窗,默默背誦這個——一室溫暖!
從1912年到1949年的三十七年被稱為“民國時期”。據(jù)說,其間語文教科書保存下來的并不多,現(xiàn)在能查到的有近一百套——自然,每一套都有它的編排特色和時代特征。
民國十年的《新式國文教科書》,似乎頗注重實(shí)用性,第一冊里便安排了一篇《家用》,主講理財(cái)方法,課文后附一道拓展練習(xí)題——有每年收入五百元之家,試為其立一預(yù)算表。
民國十二年的《新學(xué)制國語教科書》,注重貼近小孩子的心理,有篇《小孩子打鳥》——
一個小孩子,手拿一根竹竿,站在樹下打鳥。鳥飛起,樹上的葉子落下來,落在小孩子的眼睛上。小孩子把手一放,竹竿打下來,打在小孩子的頭上。
好有趣的日常一幕啊。想起在家里,我經(jīng)?;爬锘艔埲ハ词珠g拿拖把,拖把放在淋浴龍頭下,隨手一拿,拖把桿帶動了龍頭,嘩啦啦,一陣?yán)溆陱念^澆下……和那個被竹竿打到頭的小孩子,是一樣的又想哭又想笑的心理吧!
民國十三年的《新小學(xué)教科書國語讀本》第四冊,某篇叫做《多了一根骨頭》——
先生說:“人的身體上,一共有二百零六根骨頭?!币粋€學(xué)生說:“我有二百零七根?!苯處熋枺骸笆裁蠢碛??”學(xué)生說:“昨天吃飯,咽了一根魚骨頭下去了。”
今天讀來,這更像某個好玩的校園笑話。當(dāng)時的孩子們念到這一課,也一定哄堂大笑了!
一篇啟蒙的語文課文,或許會讓小孩子牢牢記上一輩子。現(xiàn)在,每天晚上,上一年級的女兒都會把語文書遞給我,請我檢查老師布置的背誦作業(yè)。她背誦《春筍》——
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
她背誦《草原的早晨》——
啪啪,響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鋪滿新綠的草原醒來了,一只只羊兒涌出了圈門,蹦跳著奔向無邊的草原……
在我的面前,她顯得放松而有感情,甚至,還為這背誦添加了一些認(rèn)真可笑的手勢。捧著語文書的我,感動,又多少有些恍惚,因?yàn)槿螒{我做怎樣的思索狀,都記不起我小時候背過的那些課文了。
前幾天,碰到多年不見的小學(xué)同學(xué),她記憶超人地追述小學(xué)時代,每次上語文課,總結(jié)中心思想的光榮任務(wù)總是落在我的肩上,縱然相隔多年,到底意難平。
當(dāng)然,老師是我媽的同事,這是一個不太光彩的理由,可肩負(fù)如此神圣重任的我,怎么會什么課文都記不起來了?
【原載2009年3月29日《新
安晚報(bào)》】
題圖/強(qiáng)制吸收/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