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積累對語言表達有著重要的作用?!墩Z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敝挥蟹e累多,語感才能不斷得以積淀,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會自然形成。那么,面對低年級學生積累意識不強、自控力差、識字少的情況,該如何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積累呢?
一、語文課堂重積累
1.學會積累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識字量又少,特別是一年級學生,怎樣讓他們學會積累呢?在實踐中,教師要發(fā)揮指導作用,指導學生循序漸進,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比如,可以先讓孩子們試著摘抄課文里他們喜歡的詞,數(shù)量不限,并選用其中最喜歡的詞說說話,第二天拿到班上和同學交流。然后,就可以開始試著找課外書上的自己喜歡的詞。積累一段時間詞語后,就可以試著讓孩子們找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傊?,在學生開始做積累時,教師必須認真思考,怎樣讓孩子掌握積累的方法,進行有效積累。只有掌握了方法,學生才不會覺得累和無從下手,只有有效積累,才有可能把這件事做下去。
2.快樂積累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做任何事,都必須找到一個切入點。低年級學生對一切都充滿好奇,但對事物的注意力又只能保持一段時間。針對學生這一特點,教師必須讓孩子們在其中找到樂趣,讓他們樂此不疲,長此以往。樂從何來?我以為,積累內容必須是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的,學生有所體驗的,也就是說內容要豐富多彩,要鮮活。例如,我從二年級開始,便讓每個孩子準備一個積累本,我們經(jīng)常利用課本例子,各種教育時機讓孩子們跳出課本,跳出課堂學語文,積累語言。比如學完《識字3》這一對子歌之后,便布置學生回去收集對聯(lián),孩子們興趣很高,要家長帶著把村里的全部收集,學完《畫家鄉(xiāng)》就讓孩子們回去找中國地圖,看看我們中國有多少個城市。你最想去哪個城市,然后把它記下來,并向爸爸媽媽了解這些城市特點。此外,還引領學生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如今,我們的孩子們都非常喜歡做這個積累作業(yè),每天我布置作業(yè)時,總有孩子問:“老師,積累作業(yè)呢?積累作業(yè)呢?”孩子們像保護自己的書一樣保護積累本,我們師生之間還經(jīng)常在上面說一些悄悄話,它成了師生交流的一條重要渠道,有時家長們也會在上面留言,與我進行一些問題的探討與交流。通過這一項工作,我覺得一是增大了孩子們的識字量,二是孩子們確確實實積累了很多的詞匯,豐富了自己的詞匯庫,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孩子們在生活中學語文的興趣,而這種興趣的培養(yǎng)是潛移默化的。
3.欣賞積累
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贊同與認可,這是人的情感需要。低年級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教師要給予孩子充分的認可,并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去欣賞,給孩子以成功的享受。比如,可以在積累本上和孩子們交談,孩子們往往非常高興;用各種卡通圖案給孩子們批改他們的積累作業(yè),孩子們會欣喜若狂;當眾展出孩子們的優(yōu)秀作業(yè),他們一臉笑容……其次,讓同學之間互相欣賞:誰積累的詞多,誰寫的句子最精彩,誰畫的圖最有創(chuàng)意,誰的字跡最工整,甚至是誰的積累本保護的最好……在互相的學習與欣賞中,孩子們其樂融融,不僅有知識方面的享受,更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習與借鑒、精神上的享受——成就感。這些也正是我們新課程所倡導的注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二、推薦相關讀物,加強課外閱讀。
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設寬松的閱讀氛圍,放手讓學生閱讀,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在讀物的選擇上,采用教師推薦,學生自選,生生交換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自己喜歡的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的讀物。但由于低年級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閱歷淺,鑒別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較差。因此,當學生興趣被激發(fā)后,我就主要通過教師推薦這種方式,讓學生大量閱讀,有選擇地向學生推薦內容健康、有利于對他們進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又符合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的書籍或篇章。
1.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
這有利于知識的遷移。如學完《雪地里的小畫家》后,向學生推薦《動物過冬》等。這樣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鞏固拓展了學生課堂上所學的知識。
2.推薦與年齡特點適宜的書籍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都存在著差異性,因此推薦讀物應因人而異。例如,學完《丑小鴨》之后推薦《安徒生童話選》。
古語說得好:“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睂W生從小就積累了大量的語匯、大量的句式、大量的段篇,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語言經(jīng)驗,并有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也就越準確,這正如郭沫若所說:“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边@正是新課程所要達到的,也是我們每位語文老師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