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中國人在文字和數(shù)字的運用上比英語民族聰明,例子多得很。
我們學(xué)會一至十的數(shù)字之后,加個“月”字,一至十二月都會說了,不像英文,要記十二個不同的字來代表十二個月。加上“星期”,星期一至星期六都會說了,再加一個星期日,一周七天都有了,不像英文,要記七個不同的字。
一個“是”字,你、我、他、你們、我們、他們都照用,現(xiàn)在、過去都一樣,哪像英文,要記am、is、are、was、were在不同情況下的配合。
我們的名詞不分單數(shù)眾數(shù),我們的動詞沒有時式的變化,但并不妨礙表達,這就有利于學(xué)習(xí)。
我們的數(shù)字最適合十進制,不像英文第一批有十二個數(shù)字,從one到twelve,隨后的變化也比中文復(fù)雜。
拿折扣來說,中文的七折。把定價乘以0.7,立即知道要付多少,英文要說30%,off,乘以0.3后,還要做一條減法,才知道要付多少,多了一道手續(xù)。
一部《紅樓夢》沒有分“他”和“她”,但我們閱讀時不會分不清男女,后來我們隨西方加了“她”和“他”,更有人造了連英文都沒有的“你”,想起來其實有點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