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花
學生“作文恐懼癥”是一直困繞作文教學的“頑疾”。因此,消除學生畏難恐懼情緒,激發(fā)習作興趣應當成為廣大語文教師作文教學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心理學家贊科夫曾說過:“只有學生在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兒童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維、感情和詞語。”這說明,興趣將促使學生產生求知欲,從內心產生一種自我追求,進而去學習、探索。那么。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興趣呢?
一、寓教于樂,誘發(fā)寫作興趣
對小學生來說,打破作文恐懼感,不是靠大談作文的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所能奏效的,較好的辦法是“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生活的樂趣中自然而然地接觸作文,起步作文,體驗作文。有一位老師在上第一節(jié)作文課時,是采取做游戲的方法,把學生領人了寫作的大門:上課時,他問大家喜不喜歡聽故事,大家都說喜歡。于是,老師便高興地說:“好!現在我就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薄v完后問學生:“這個故事好聽嗎?”大家都說好聽,老師又問:“你們自己會講故事嗎?”大家都說會。這時,老師請了幾個小朋友,一人講一個故事。他們講得很簡單,三言兩語,甚至還沒聽明白,有的就已經講完了??衫蠋熀芨吲d,表揚了他們,為他們鼓掌。接著老師給每人發(fā)了一張紙,讓他們把講的故事選擇一個寫下來。學生不過是按老師希望的那樣,會寫一句就寫一句;有的只寫幾句話,有的甚至只寫幾個字,老師照樣很高興,領著他們把各自寫的“故事”折起來,再用另外一張紙貼了個皮,在皮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老師說:“好,我祝賀同學們,你們都會寫‘書啦!等會兒放學,你們都把自己寫的‘書帶回去,請爸爸、媽媽讀,爸爸、媽媽—定會夸你們的?!睂W生們自然是非常高興,第一節(jié)作文課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結束了。
這節(jié)作文課,老師并沒有向學生講“什么是作文”、“作文的重要性”等,學生毫無緊張之感;相反,他們在還沒真正弄懂什么是作文的時候,就對寫作產生了興趣。
二、巧設情境,激發(fā)寫作興趣
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就猶如給學生再現一個個多彩的鏡頭。這樣,學生寫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氣息,有真情實感,才能避免空話、假話、套話,使作文具體形象,言之有物,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有一次作文課,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房間外面是陽臺,打開門就可以站到陽臺上,外面有樹,樹上有鳥,夕陽西下,有點兒風,幾根電線擦樹而過。我對學生說:“假設這是你的家。傍晚放學后你在家做作業(yè),遇到一道難題,經過艱苦的思考,終于把難題做出來了。你推開門,站到陽臺上。請你描寫出現在你眼前的景物?!?/p>
經過一番討論,學生們眼里的景物是美好的:樹是“綠油油”的,鳥兒在“在放聲歌唱”,電線“像跳動的五線譜”,風兒“在演奏著美妙的樂章”,太陽“像慈祥的老爺爺,用手輕輕地撫摸著我的臉頰”……
當學生們沉醉在這美好的景物之中時,我又提出了一種假設性情境:“如果這道題你沒有做出來,心里很煩,不想再做想放棄,而這時你照樣站在陽臺上,你眼前的景物又如何呢?”經過討論,學生們一致傾向外面的景色是帶著一種譏諷性的:樹“向我失望地搖了搖頭”,鳥兒“高昂著頭在盡情地譏笑著我”,“太陽公公的臉替我羞得通紅”,電線也“像媽媽臉上著急時添加的皺紋”……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會出現一些很能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情境,這時教師就不能拘泥于原定的寫作計劃,應該及時捕捉這些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三、新穎題材。激勵寫作興趣
作文的題材直接影響著學生動筆時的情緒。小學生喜歡新穎的、具有鮮明色彩的、能打動情感的題材。教師應盡可能引導學生選擇符合兒童的生活實際和心理特征的新穎題材進行習作訓練。那么如何選取新穎的材料呢?
1從自己的特殊經歷選材
有個同學寫《我有這樣一個家》,小作者選擇了家里特有的3個生活內容:一次左鄰右舍參加的元旦晚會上,爸爸的口技《十面埋伏》最受歡迎;在家庭烹飪比賽中,爺爺做的松鼠黃魚被評為一等獎;爺爺60大壽,家人送的禮物有:媽媽的“崗位標兵”證書、爸爸的祝壽詩、我的一幅獲獎的水墨幅……這樣,一個民主和諧、充滿情趣的現代家庭,在小作者的筆下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2從與眾不同之處選材
在《童年趣事》的習作訓練中,我注意引導學生選取自己富有特色的事情,例如,隨媽媽外出游玩時搔菩薩的癢癢,面對菩薩不以為然的神色百思不得其解;又如做黃豆發(fā)芽小實驗,見“豆寶寶”三四天不動彈而急不可待地把豆子掰開看個究竟……這樣的題材一看就讓人覺得新鮮。
在平時的習作訓練中,只要我們細加斟酌,就一定能選出富有新意的作文題材。
此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各種有趣的寫作形式,增添學生的寫作興趣。這些方法因時因地而異,比如剪貼寫文,畫后作文,寫后猜等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