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大祥
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2號)及北京市教委《關于實施北京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京教高[2008]1號)等文件精神的指導下,在進一步落實教育部“質量工程”、積極實施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設的基礎上,首都師范大學教材建設工作努力培育可持續(xù)發(fā)展機制,突出重點,展現(xiàn)特色,扶持、開發(fā)出一批體系新、內容新、方法新、手段新的高水平教材,使教材建設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建設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需要,更好地服務于高校教育教學改革、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工作,逐漸完成了由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的轉化。
一、學校領導親自參加教材建設工作
為加強學校教材建設工作,努力提高教學科研水平,1995年5月,學校成立了第一屆首都師范大學教材建設委員會,至今已有14年。多年來,學校領導非常重視教材建設工作,多位校領導參加教材建設委員會或擔任主編參加教育部精品教材建設和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設。原校長齊世榮主編的《世界史(古代、近代、現(xiàn)代、當代一套)》、常務副校長宮輝力主編的《山海易繪地理信息系統(tǒng)實用教程》2008年被評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副校長周建設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教程》被列為教育部"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立項項目。校領導的直接參與提高了學校教材建設檔次,保證了教材建設質量。
二、完善管理機制,提高教材管理人員水平
學校教材科于1992年被定性為企業(yè)編制,經濟上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在這種體制下管理與經營相互矛盾,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學校教學水平,建設高水平的精品教材;經營的核心是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學校進行了管理機制改革,將教材供應工作劃歸學校出版社,教務處負責教材建設。通過改革,教材管理人員結構有了很大變化,從以高中文化程度的工人為主轉變?yōu)椴┦可鷮煛⒉┦亢?即教務處長、主管處長直接參與教材管理;教材管理形式有了很大變化,制定《教材工作條例》等文件后,從經驗管理轉變?yōu)榭茖W管理;教材建設工作從教師自由無序的編寫、選用教材的基本無管理狀態(tài),轉變?yōu)榱㈨棥衅跈z查→出版→全方位的質量監(jiān)控,形成了國家級、北京市級、校級三級教材建設機制。
三、制定政策、獎勵優(yōu)秀、促進提高
為不斷提高學校教材建設水平,強化教材管理機制,努力構建與完善國家、北京市和學校三級教材建設體系,切實保障教育教學質量,學校先后制定了“十五”、“十一五”《教材建設規(guī)劃和教材工作條例》、《自編講義管理辦法》、《教材供應管理辦法》等教材管理文件,鼓勵教師編寫出版高質量的教材。幾年來,學校資助教育部“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20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3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項35項;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33部;校級教材建設2007年、2008年立項68項;校級優(yōu)秀教材118部,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服務。
四、建立高水平的教材編寫隊伍,保證教材建設質量
重視教材編寫是學校教師一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從校領導到院系領導都注重采取各種措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吸引了一批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參與教材建設,形成一支比較好的教材編寫隊伍。教材建設的隊伍中,不乏大師級的專家學者。他們親自擔任主編,嚴謹求實、敢于創(chuàng)新,編著的教材堪稱精品,其中所蘊涵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深深影響了幾代人。例如,歐陽中石先生主編的《新編書法教程》被評為教育部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齊世榮先生主編的《世界史(6卷)》被列為教育部“十五”國家級教材規(guī)劃選題立項項目;北京市名師石生明教授主編的《近世代數(shù)初步(第二版)》被評為教育部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其前身《近世代數(shù)初步》已列入“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2004年被評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近年來,一批學有所長的中青年專家、學者也加入到教材編寫隊伍中。他們繼承老一輩專家學者嚴謹?shù)膶W術傳統(tǒng),吸收當代科技文化發(fā)展的最新成就,重視學科發(fā)展的新觀點和新方法,編寫出版了一批內容新、體系新、方法新的優(yōu)秀教材,形成了首都師范大學的特色教材體系。
五、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編寫高質量教材
學校教材建設實施精品戰(zhàn)略,制定了有利于調動名師、學科帶頭人等高水平教師參與教材建設的激勵措施;對編寫出的高水平、高質量的教材給予獎勵,等同教學成果獎,可作為教師提職晉級和評定職稱的依據(jù)之一。學校依托優(yōu)勢學科,組織高水平教師立項編寫了一批高質量教材。例如:文學院陶東風教授主編的《文學理論基本問題》一書,打破了原有文學理論教科書封閉的知識觀,緊密結合當前文藝發(fā)展狀況,以問題為主線,從歷史上變化著的各種文學理論知識出發(fā),梳理文學理論的基本問題,在積極回應新問題中修正文藝理論,受到學生的歡迎,教學效果良好,2006年被評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初等教育學院小學教育專業(yè)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yè),由郜舒竹副教授主編的《實踐取向小學教師教育教程——數(shù)學教學基礎》,2008年被評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常務副校長宮輝力教授主編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統(tǒng)——設計、開發(fā)與應用》一書,是在科技部“863計劃”空間信息領域重大項目“3S重大行業(yè)應用——旅游”基礎上編寫完成的,是國內第一本系統(tǒng)闡述3S技術在旅游行業(yè)的應用教材,經過4屆學生的教學實踐,在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改革、實驗和信息化教學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填補專業(yè)空白,編寫特色教材
編寫出一批填補專業(yè)空白的特色教材是學?!笆晃濉苯滩慕ㄔO規(guī)劃教材建設任務之一,廣大教師積極響應該項工作。例如:化學系張鐘憲副教授主編的《環(huán)境與綠色化學》是國內以該題材為主要內容的第一部教材;音樂學院周世斌教授主編的《音樂教育與心理研究方法》是音樂學科領域一部較為完整的科學方法論教材,彌補了音樂教育與音樂心理學在方法論上的一些空白和不足;數(shù)學科學學院鄭崇友教授主編的《幾何學引論》,把高等師范教育數(shù)學專業(yè)的幾門幾何類課程,即“幾何基礎”、“解析幾何”、“微分幾何”、“射影幾何”和“拓撲空間”整合為一門“幾何學”課程,在教育內容上注重少而精,以有效知識為主體,構建支持學生終身學習的幾何學基礎知識,并以現(xiàn)代幾何學觀點審視傳統(tǒng)幾何學,體現(xiàn)了教材的基礎性、時代性和前沿性以及高等師范教育的特點,目前國內外尚無同類教材。該教材2002年獲教育部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其修訂版被列為2003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項項目,2006年被評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七、重視實驗教材的建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針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不強的現(xiàn)實,學校教師編寫了一批實驗教材,對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起到了較好效果。例如,細胞分子生物學是生物學領域中居于前沿的學科,是實驗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學科,操作技術和儀器使用相對繁多和復雜。學校生命科學學院印莉萍教授主編的《細胞分子生物學技術教程》將生物學的新技術、新方法、新設備和先進的實驗手段應用綜合于一體,將質膜蛋白質分選實驗編進了教材,這是典型的細胞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課題,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其他高校能開這類實驗?,F(xiàn)在該教材已成為許多學生或實驗室常備的實驗手冊,其修訂版被列為教育部“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立項項目。學校化學系王少亭副教授主編的《大學基礎化學實驗》教材內容涉及面廣,實例具有代表性,改變了過去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的現(xiàn)象,加強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教學,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而且也為學生完成畢業(yè)設計或畢業(yè)論文提供了條件?!?/p>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教務處)
[責任編輯:張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