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會樂
摘要:在“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的方針指導下,中職教育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意識到提升專業(yè)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職文秘教師到底應該如何從事課堂教學的實踐,本文試從“體驗教學”角度進行探討。
關鍵詞:文秘專業(yè);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09-0029-01
眾所周知,體驗教學作為一種特殊的文本解讀實踐,是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它不同于單純的個體解讀活動。有學者認為,體驗是一種注入了生命意識的經驗,是一種激活了的知識經驗,是一種內化了的知識經驗,是一種個性化的知識經驗。所以,在提升教學有效性實踐中,我們倡導一種體驗式的教學方式。筆者結合中職文秘專業(yè)課程教學實踐,歸結以下三種體驗教學方式。
一、入境性體驗
體驗文本,首先要進入文本,傾聽文本的聲音。品讀文本是體驗文本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品讀,無論從生理學角度講,還是從心理學角度講,乃至從審美的意義上說,都具有其深刻的價值。
實例一:
《公共關系實例與運作》中闡述“公共關系的職能”理論時引用案例“陳子昂摔琴”。
學生若想透徹理解文本為何要引用這案例,理解該案例中包含了什么深層次的內涵,那就得進行深層次品讀、思考乃至討論。得出結論:陳子昂要推銷自己,一把胡琴成了他的“名片”。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利用了當時文人雅士對琴棋書畫的癖好,喜琴者,愛書也。因此明白了此節(jié)課的重點在于公共關系是“內求團結,外求發(fā)展”的藝術,要擴大知名度,應把握時機選好溝通的切入點,借題發(fā)揮,名揚四海。
可見,品讀既是進入文本的途徑,也是與文本進行由淺入深的交流的重要方式。沒有品讀,就談不上對文本的真正理解,更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與文本的對話。所以說,在我們倡導中職文秘對話教學的話語體系下,品讀文本是一個非常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二、形象性體驗
品讀的過程實際上是入境,對文本進行感知與體悟的過程,是對“言語對象的一種直覺同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想象和聯想的心理功能,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把文本語言符號轉化為內心的視覺形象,從而對文本意境進行審美感知。接受者只有以作品的語言符號作為中介和誘導,引發(fā)自己的想像和聯想,才能最終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藝術形象,使本以色彩、線條、詞語等凝固的形式存在的藝術作品又以形象的形式生動鮮活地復現在讀者自己的腦海之中。
面對一個從未接觸的概念,怎樣讓學生領悟的通徹,這是新環(huán)境下中職教育對教師教法的考驗。教師開篇的有效引導,以及采用了輔助性的畫,為學生的入境與體驗創(chuàng)設了一個想象的“場”,營造了想象的空間。所以,在體驗教學中,只是想到要讓學生對文本進行想象還不行,教師必須學會創(chuàng)造條件,采取直觀的、形象的方式,抓住關鍵語句引領學生去想象、玩味。教師可以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在視聽空間里完成對文本意義的建構。
三、參與性體驗
體驗的根本在于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感受、體驗文本,以獲得對文本中的形象與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如何引導學生用心靈而不是純智力性地進行文本的解讀?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沉浸于文本,與文本的人、事、物展開深度對話,參與到文本中的形象的行動與思考當中,而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冷眼觀看,不是用一個客觀的尺度去衡量、定度,而是與文本中的一切展開來自心靈深處交流,把解讀的過程當作與之進行心靈溝通的過程。
實例二:
《秘書禮儀基礎》,一冊飽含參與性體驗的實用教材。
它分章節(jié)介紹了作為辦公室人員所要遵守的坐姿、立姿、蹲姿、走姿、接待、握手等標準禮儀。每節(jié)都從標準姿態(tài)、不標準姿態(tài)、注意事項、現場演練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強化為人處事所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典范。在教學中要求無論是哪種姿勢,教師都會讓學生一一上臺表演正確的姿態(tài),并對標準的姿態(tài)給予了肯定的評價。要求人人參與模擬演練,使學生真正地進入文本世界,對文字、意境都是保持著近距離的接觸。這種參與者的姿態(tài)就是上述的“體驗”,也是真正意義上的與文本進行了深度對話。可以說,這一過程是感性與理性相統(tǒng)一的過程,力圖使文本的本義展示出來。
參考文獻
[1]段文杰.公共關系實例與運作(文秘專業(yè)).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高海生.秘書基礎(文秘專業(yè)).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3]普誠雨.秘書禮儀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