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營軍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應以表揚為主,這是毫無疑問的。但這絕不意味著不能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批評。事實上批評與表揚一樣,都是班主任教育學生的一種手段。批評與表揚結(jié)伴而行,相融而生,關鍵是班主任使用批評手段時要講究藝術,要讓學生容易接受老師的批評,這樣才能達到教育和幫助學生的目的。班主任在批評學生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熱愛學生是批評學生的前提條件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常看到,有些教師對學生的缺點過錯往往采取諷刺、訓斥、挖苦、罰款、體罰等極端措施,讓學生在切膚之痛中“吸取教訓”。但這些做法容易導致學生怨恨心理的產(chǎn)生以及逆反心理的滋生,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甚至釀成悲劇。
批評只是一種教育的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表現(xiàn)對學生的不滿,發(fā)泄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著: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滅,而應‘充滿情和愛。”教師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使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就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當學生犯了錯誤,班主任的批評就容易被學生接受,從而使批評產(chǎn)生較好的效果。班主任要在批評學生時得到學生積極配合,就必須做到在任何時候都熱愛學生,處理好師生關系,加強情感溝通。
二、批評應注重給學生“良性刺激”
諷刺、挖苦、訓斥學生都是批評的不良手段,不僅起不到有效持久的教育目的,而且容易使教師與學生建立敵對關系,讓學生失去對教師的信任,使教育陷于僵化狀態(tài)。禪宗里有這樣一則故事:徒弟學藝多年,出山心切,趕去向師父辭行:“師父,我已經(jīng)學夠了,可以獨闖天下了?!薄笆裁唇袎蛄?”師父問。“就是滿了,裝不下了。”徒弟答?!澳敲茨阊b一大碗石子來?!蓖降苷辙k?!皾M了嗎?”師父問?!皾M了?!蓖降苁肿孕拧煾缸テ鹨话鸭毶?摻入石中,沙一點兒沒溢出來?!皾M了嗎?”師父又問。“這回滿了?!蓖降苊嬗欣⑸?。師父又抓了一把石灰,輕輕灑下,還是沒溢出來?!皾M了嗎?”師父再問。“滿了。”徒弟似有所悟。師父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一滴水也沒有溢出?!皾M了嗎?”師父笑問。徒弟無言以對。從表面上看,徒弟確實把碗裝滿了,可既然師父能再裝進東西,就不能說碗已滿了。面對徒弟的缺點,師父既沒有姑息遷就,也沒有嚴加訓斥,而是以形象直觀的教育手段循循善誘,給徒弟以“良性刺激”,讓徒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位師父所采取的別致的批評方式,具有十分高超的藝術性和感染力,非常值得我們班主任學習。
三、批評學生要堅持說理與動情相結(jié)合
說理是向?qū)W生講清道理,動情就是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班主任在批評學生時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堅持以理服人。以理服人意在讓學生明白道理,明辨是非,從而提高認識,而不是讓學生一味服從班主任的批評和“裁決”。班主任進行說理教育時,要掌握好尺度,具體來說,就是要掌握以下幾點:1.說到“點”上。說理的內(nèi)容要能抓住問題的焦點,直奔主題,是非觀點要明確、中肯,既講正面的“合理”,也講反面的“非理”,才能使學生心悅誠服。2.說到“心”上。班主任的批評教育要能讓學生心動,就一定要把“理”說透,說得有理有據(jù)、有可信度,還要激活他們的內(nèi)心積極性。學生對班主任的批評是反應冷漠、無動于衷還是情緒高漲、為理所動,班主任要作認真細致的觀察。如果是前一種情況,則應重新調(diào)整學生的情緒,重新調(diào)整內(nèi)容。3.說到“情”上。情通則理達,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學生首先是對其情感上有所接近或完全接近,才有可能接受。要使說理教育能夠說到情上,應避免的是班主任盛氣凌人、高高在上的“架勢”。班主任教育學生時,如果態(tài)度誠懇,對學生真心真意,即使學生不能完全理解老師講的道理,也會覺得老師是誠心誠意,是真正的關心自己,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批評的方式要有針對性,注重靈活性
批評學生是一個完整的行為過程,這一過程反映出來的關系是:學生的不良行為——班主任對學生的批評——學生的新行為(接受批評后產(chǎn)生的變化)。它表明批評是班主任和學生兩者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是表現(xiàn)學生從不良行為向新行為轉(zhuǎn)變的中介環(huán)節(jié)。因此,班主任要達到學生產(chǎn)生新行為的目的,就必須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如果是對班集體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群體教育,要采取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如:我針對班上學生浪費時間嚴重的現(xiàn)象對學生進行了教育,在一次班會上,我突然叫全班同學把自己口袋里的錢全都扔掉,同學們面面相覷,莫名其妙,沒有一個人動手。過了一會兒,我對學生說:“我讓大家把錢扔掉,可是你們卻舍不得,時間就是金錢,一寸光陰一寸金,為什么有人浪費時間,卻那么慷慨大方、毫不吝惜呢?僅僅幾句話,說得學生陷入了深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則要根據(jù)學生的氣質(zhì)、性格、家庭背景等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批評方式:對自尊心強、逆反心理強的學生可采用商討式的方法;對善于獨立思考、自我意識較強的學生可采用暗示、點撥的方法;對有惰性心理的學生可采用措辭尖銳的方法;對自我防衛(wèi)心理強烈的學生,可采用突擊式的談話方法;對性格內(nèi)向、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可采取漸進式的方法。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批評教育方法,往往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五、批評的對象應指向?qū)W生的行為,而不是學生本身
班主任批評學生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認識,端正態(tài)度,糾正其錯誤行為。所以,班主任在批評學生時,應該對事而不對人,指出學生的行為本身有何錯誤,對社會、學校、班集體的危害或不良影響是什么,而不應對作出該行為的學生進行人身攻擊、人格侮辱等。只有當學生把班主任的批評看作是對自己不良行為的良藥時,他改正錯誤的態(tài)度和決心才能堅決。
批評教育學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既需要以正確的理論作指導,也需要與實踐相結(jié)合。我相信,只要我們多注意觀察、研究學生,積累好的經(jīng)驗和方法,一定能在學生教育工作中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