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木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廣大教師注重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能夠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shù);學習效率;語文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10-0145-01
2009年10月16日下午,我校全體教師齊聚階梯教室,參加一年一度的教學研究系列活動動員大會,大會第二階段提出:“《讓我們與學生一起成長》—課堂觀察與思考”的專題報告,全新的教育理念,一個個身邊的課堂教學實例,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學組的老師,受益匪淺,下面談談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觀察、思考多媒體技術(shù)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施與應用:
一、 多媒體技術(shù)
多媒體具有對文字、圖像和聲音等的綜合處理能力,又有推理、演繹和交互的能力。通過多媒體,學生可以在娛樂中接受教育,增長知識。要實現(xiàn)多媒體教學,就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shù),并與傳統(tǒng)教學媒體相結(jié)合,傳遞教學信息,從而實現(xiàn)教學的優(yōu)化。
二、 多媒體在語文課堂應用的目的
新課標下的多媒體已經(jīng)不再僅僅是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使之樂于學習、主動學習,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完全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多媒體以其生動、形象的特點,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決不是將學生吸引到多媒體花花綠綠的演示上,這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比如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給學生呈現(xiàn)一幅“祖國60周年大慶”閱兵的視頻,60門禮炮齊鳴,響徹云霄,伴隨著國歌的奏響,廣場上升起了鮮艷的五星紅旗;胡錦濤主席乘紅旗牌檢閱車,依次檢閱了在長安街威武列陣的44個地面方隊?!巴緜兒谩薄笆组L好!”“同志們辛苦了——”“為人民服務!”;預警機、戰(zhàn)斗機、轟炸機、加油機等飛機呼嘯而出、爭相亮相,有的拖著五顏六色的彩色軌跡的劃過藍天等等畫面。但是如果放一段警察與黑惡勢力的打斗,也許就會分散同學們的注意力,反而想到的是黑社會多么偉大,瀟灑。所以多媒體的應用選材恰當,遵循學生已有的認知心理為前提,注重與學生已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相結(jié)合,要符合語文教育教學規(guī)律,符合學生的語文認知規(guī)律
三、 多媒體與老師的關系
在新課標下,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該得到充分發(fā)揮,此時多媒體和其他媒體,如Powerpoint幻燈片、電視、錄像、投影等,都是教師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運用的資源,教師成為多媒體的主人,而不再被多媒體所左右,什么時候用、什么時候不用、用它做什么,都由教師來決定,而不是教師被多媒體所駕馭。多媒體成為灌輸式教育的工具。而且教師也容易被多媒體所迷惑、所左右,比如有的課堂上多媒體唱了主角,教師只是操作電腦,雖然內(nèi)容看起來五彩繽紛,但是實則是中看不中用,一堂課下來學生反而學不到東西。“用”與“不用”多媒體之間老師要把握好這個度,反之,適得其反。
四、 多媒體與學生的關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生來說,興趣是他們學習的直接“內(nèi)驅(qū)力”,而“多媒體”的合理運用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教學《望廬山瀑布》時,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學生自己制作的課件,使人身臨其境,充分發(fā)揮學生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制作動畫學生把自己帶入陽光照耀下的香爐峰紫色的云煙繚繞,遠看瀑布猶如一條長長的白練,高高懸掛于山川之間。那激越的水柱從峭壁上一瀉千尺,恍惚間好像銀河從云端墜落的情景中。
學生在多媒體制作過程中應分為小組進行,合作制作課件。在6月進行的常州市八年級信息技術(shù)學業(yè)水平測設中,我校八年級700名學生參加了測試,合格率達到100%(其中116人滿分),均分領跑全市。根據(jù)此情況,我校學生完全有能力利用電腦軟件制作多媒體課件,所以要發(fā)揮我校學生優(yōu)勢,讓此優(yōu)勢更加升華,不僅在信息技術(shù)課中應用電腦,而在語文課堂上把信息技術(shù)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加以應用,實踐,這也響應了新課標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因此,針對上述的種種因素,我認為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shù)的應用與課件的制作,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設逼真的教學情景,增大課堂的容量。同時,在制作過程中,時刻注意課件的開放性,靈活性和科學性,遵從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體現(xiàn)出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能夠貫徹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等先進理念和原則。
參考文獻
[1]傅道春.新課程中課堂行為的變化【J】.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3] 謝永紅.張明波.多媒體技術(shù)應用[M] 北京:北京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1).
[4]劉軍.運用電教媒體增強語文教學效果,語文學習[J]2006,(7).
[5]陳文選.運用多媒體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中學語文教與學[J]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