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金會
材料一:涸轍之魚
材料摘引:有一天,莊子家里實在是揭不開鍋了。去借米,等米下鍋。他找監(jiān)河侯,一個專門管水利的小官。向他借點糧食。監(jiān)河侯說。你看我現(xiàn)在正在忙著收租子,等我把租子全部收上來,就借你300兩黃金。莊子一聽,就給監(jiān)河侯講了一個故事。他說,昨天我從這個地方過,聽到有人叫我,看了一下四周沒人,又找了一圈,低頭發(fā)現(xiàn)地上車溝軋出來的車轍印里面有一條小鯽魚。小鯽魚說,給我點水喝好嗎?只要有一升水,就能救我的命。莊子說,可以。但是我現(xiàn)在沒有水,等我到吳越去,向吳越王請求。開通西江的水,引水回來接你回歸大海怎么樣?小鯽魚說。等你把那么遠(yuǎn)的水調(diào)來,那時候,你到那個賣魚干的鋪子或許還能找到我。說完這個故事。莊子就走了。
材料解讀:這個故事說明莊子也為生活所困,但古人不吃嗟來之食,“利”這個字,困不住莊子。莊子覺得,要我為了利,喪失很多自由、很多心智,讓我用心去為形役,不值得。另外,從監(jiān)河侯角度,手中有多少金錢,并不能決定你在別人心中的分量。
材料運用:可用話題:(1)生存與生命;(2)助人的真諦;(3)堅守;(4)骨氣
借鑒結(jié)論: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貧困,怕得是精神上的潦倒。
材料二:曳尾于涂
材料摘引:戰(zhàn)國時期有三個最大的國家:楚國,齊國和秦國。楚王曾派大臣去找莊子,想把楚國的相位授給他。當(dāng)時,莊子在濮水上逍遙地釣魚。楚國兩個大臣說明請他出山為相的來意。莊子開始講故事:聽說楚國有一種神龜,死了三千年了,它的骨頭被放在廟里,用作占卜。你說,它是情愿送了性命留下骨頭。讓人敬重好啊,還是情愿活在爛泥巴里打滾好呢?我猜,它一定愿意在泥巴里打滾。你們回去吧,我和它一樣。愿意拖著尾巴在泥巴里打滾。
材料解讀:這就是莊子對送上門來的名的態(tài)度。我們可以不為金錢所動,但是看破“名”,很難。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生前一世,為的是死后追封一個謚號,由君王追封他忠、他孝、他文、他武。當(dāng)這個謚號刻上墓志銘,他會覺得生前的一切失落在這個永恒的墓碑上得到了補償。辛棄疾詞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但莊子選擇了自由。在一個文化屈從權(quán)勢的傳統(tǒng)中,他是一棵孤獨的樹,是一棵孤獨地在深夜看守心靈月亮的樹。
材料運用:可用話題:(1)自由;(2)選擇;(3)名;(4)獨立文化精神
借鑒結(jié)論:人心為什么有自由?自由就是因為他不在乎名和利。
材料三:鼓盆而歌
材料摘引:莊子的結(jié)發(fā)妻子先他而去,好朋友惠子,前去吊唁。到他家一看,莊子在那敲盆唱歌呢。莊子告訴他,老伴剛走的時候,我怎么能不難受呢?但是現(xiàn)在我突然想明白了一個道理,察其始而本元生。當(dāng)我真正追本溯源去觀察最初的開始。人原本沒有生命。沒有生命就沒有形體。沒有形體就沒有氣息。天地之間,無非是一股氣一股氣聚集起來,然后逐漸找到一個形體。由形體孕育出生命,人就是這樣來的。現(xiàn)在,我妻子順著這條路回去了。她比我先走。此時此刻,她也許正在一個密室里。踏踏實實地睡覺。她解脫了,我還不高興嗎?想起來,我就忍不住要敲盆唱歌。
材料解讀:面對親人之死。莊子如此坦然欣慰。這種心態(tài),對一些大智慧者來說,莊子做到了。因為在莊子看來,生與死之間不過是一種形態(tài)的轉(zhuǎn)化,重新在天界以一種有形的形態(tài)回到他生命的本初。這份豁達(dá)是人解脫的前提。如果我們真有莊子這樣的心態(tài),我們一定會少了許多牽絆和苦楚。
材料運用:可用話題:(1)豁達(dá);(2)樂生;(3)境界
借鑒結(jié)論:看破了名,穿透了利,甚至不懼生死,那我們的心靈空間該有多大啊!這是一份大境界。
材料四:葫蘆為舟
材料摘引:惠施和莊子是好朋友,有一天惠施去問他,說你看魏王給了我一棵葫蘆籽兒,我在家呢就種了這么一架葫蘆。結(jié)果長出一個大葫蘆來,有五擔(dān)之大。這么大一個葫蘆看起來很豐碩飽滿,最后我就發(fā)愁了。因為他太大了什么用都沒有。他說我把這大葫蘆要是一劈兩半。用它當(dāng)瓢去盛水的話。那個葫蘆皮太薄。所以叫做其堅不能自舉。要是盛上水,往起一舉它就碎了。用它去盛米面糧食,盛什么東西都不行,因為皮薄而體積太大。想來想去說,葫蘆這個東西種了干什么用的,不就是為了最后當(dāng)容器,劈開當(dāng)瓢來裝點東西嗎?可它什么都裝不了。最后,惠子說:“這萌蘆雖然大,卻大得無用。我就把它打破算了?!鼻f子告訴他說。你怎么就認(rèn)為非要刨開它當(dāng)瓢使呢?如果它是一個完整的大葫蘆。你為什么不用個網(wǎng)子把它系起來綁在腰問,用它當(dāng)做游泳圈呢?這樣你可以去浮游于江海啊!帶著一個大葫蘆自由自在地去漂泊。難道一個東西必須要被加工成某種規(guī)定建制的產(chǎn)品,它才一定有用嗎?
材料解讀:同是一個葫蘆,惠施和莊子因為境界的大小,判斷一個東西的有用和無用也各不同。相同的東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產(chǎn)生完全不同的價值。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常常以世俗的眼光來判斷事物,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而只有站在更高的境界上,懂得以逆向思維的方式去觀察周圍的事物,才能獲得成功的人生。
材料運用:可用話題:(1)盲點;(2)眼界;(3)有用與無用;(4)思考的快樂
借鑒結(jié)論:真正的大與小,不僅僅在眼界之中,還在人的心智之中。
材料五:一棵櫟樹
材料摘引:樹的故事在《莊子》里面講得特別多。他說我出門去看到了一棵櫟樹。這棵樹被這個地方人奉為社神。已經(jīng)是棵神樹了。這樹有多大啊,他說幾千頭牛在這個樹底下乘涼。那樹陰都遮得過來。他說這個大樹有好幾百丈粗。然后有多高呢?就是看上去多少丈不生枝子。那個樹枝都在幾丈之上。但是當(dāng)初它立于當(dāng)途。沒有一個木匠愿意砍它,這是為什么呢?木匠就說了。這種木叫做散木,這個樹木質(zhì)非常浮散。用木匠內(nèi)行人的話來說呢?就這樣一棵樹要是做船,那船很快就沉;要是做房梁。那個房梁很快就朽;要是做門板,那個門很快就會散:做器物。這個器物很快就會折。這樣一個東西。它做什么都不行。
材料解讀:同在《莊子》的《人間世》中,他說了令人深思的一句話。他說夢見這個木頭來跟人對話:“喂喂喂,你白天胡說什么,你說我是一棵沒用的樹,如果我有用的話,不早給你們砍掉了嗎?我哪能活到今天啊?”一棵樹不能成為棟梁,卻能長成參天大樹成為人們朝圣的對象。莊子的寓言告訴我們以世俗的小境界去觀察事物時常常會以眼前的有用和無用來進(jìn)行判斷。當(dāng)你具有大境界時,才能夠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
材料運用:可用話題:(1)有
用與無用;(2)天生我材必有用;(3)眼界與境界
借鑒結(jié)論:什么叫做有用?我們今天所謂的有用,可能都是一些局部的有用。真正以一種保全大人生以大眼界去做,其實就在于無用而達(dá)到至用。
材料六:觸蠻之爭
材料摘引:莊子曾經(jīng)講到這樣一個故事。他說有兩個國家打仗。一個叫觸氏,一個叫蠻氏。兩國呢,為爭地而戰(zhàn)。為了這個土地之爭,然后打得血流漂櫓。而且互相追殺。一追殺就是十天半個月。然后兩國民不聊生。這個戰(zhàn)爭規(guī)模打得非常之大。當(dāng)所有的這些東西都給你夸張地說完以后,最后他告訴你這兩個國家爭的是多大的土地?這個觸氏跟蠻氏。一個住在蝸牛的左犄角里,一個住在蝸牛的右精角里。
材料解讀:這可笑嗎?大家去看《左傳》,看先秦的史傳散文,會發(fā)現(xiàn)一個觀點叫做春秋無義戰(zhàn)。大家都在打著正義的旗號,但是其實在追逐這種本土利益的爭斗中。沒有誰是絕對正義可言的。正義只不過是一個爭斗的幌子而已。所以看遍了這些血流漂櫓,當(dāng)你明白他們可爭的土地,最大也大不過一個蝸牛殼的時候,我們會得出什么結(jié)論呢?我們的生命都像電光石火一樣,轉(zhuǎn)瞬即逝。如果誰斤斤計較,誰心胸不廣,誰此生就不能做到開口笑。
材料運用:可用話題:(1)爭斗;(2)人性的弱點;(3)珍惜;(4)快樂生命
借鑒結(jié)論:當(dāng)我們過分爭名逐利的時候,我們失去享受生命的快樂。每一個人應(yīng)當(dāng)釋放自己,盡可能達(dá)到一個逍遙游的境界。
材料七:海鳥之死
材料摘引:莊子在《至樂篇》里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說。魯國國君遇到了一只很大的海鳥,突然之間飛來了。國君對它畢恭畢敬。國君說:這是我國最好聽的音樂。好聽嗎?這些肉都是給你吃的,快吃吧;這是魯國最好的酒。你喝吧,來。干一杯。他每天用這樣的禮儀在供奉這個海鳥。而這個海鳥目光迷離,神色憂思。不吃一口肉。不喝一口酒。就這樣抑郁寡歡,三天就死了。國君問:你為什么不吃呢?我什么都給你最好的了。
材料解讀:這是為什么呢?莊子的總結(jié)說這叫以人養(yǎng)鳥,而不是以鳥養(yǎng)鳥,是以人喜歡的那種禮儀對待它,而不是以它自己的心思對待它。莊子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應(yīng)該順其自然,而不能自以為是地把自己的想法強(qiáng)加于人,有時候我們常常會強(qiáng)調(diào)自己的好心,卻違背了自然的客觀規(guī)律。我們對自己都沒有認(rèn)識清楚,又如何能認(rèn)清客觀的事物呢?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里頭還少嗎?其實不要說對朋友對他人,就有很多人對自己深愛的孩子也是這樣呢?材料運用:可用話題:(1)認(rèn)識自己與對待他人;(2)斯芬克斯之謎;(3)教育
借鑒結(jié)論:為什么認(rèn)識自己最難。就是因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事物就會完全不一樣,如果我們僅僅站在自己的角度,以己之心,推斷所有的事物,就會產(chǎn)生巨大的偏差。
材料八:庖丁解牛
材料摘引:莊子的《養(yǎng)生主》里面。有一個大家很熟悉的故事。叫做庖丁解牛。庖丁是怎么解牛的呢?看看他在君王面前的表演:他的手臂抵著,膝蓋倚著。人整個動作像舞蹈一樣解剖一頭牛。整個過程中,覺得他下刀姿勢。他的節(jié)奏,合乎古代的很多樂章,既合桑林之舞,又合經(jīng)首之樂,表現(xiàn)得非常從容漂亮。那頭牛稀里嘩啦解開了以后,如一攤泥委地,骨骼清晰。牛肉全都剝下去了。庖丁解釋:臣之所好者,在乎道也。而進(jìn)乎技矣。他說人如果有一個更高明的眼睛,我們能夠從道上去推導(dǎo)。而不僅僅依憑技巧的話,三年之后我就不見全牛了,在我的眼中。就是它的骨骼了,是透過厚厚的牛皮和牛毛。我能夠看到骨骼肌理的走向,這個時候我就可以用刀子準(zhǔn)確地進(jìn)入它骨骼的縫隙,而不再去硬碰,這樣的話我就獲得了一種效率。我就可以讓它在我游刃有余的過程中。如泥委地。這個庖丁非常驕傲地說,他的這把刀用了19年。還像新的一樣。那是為什么呢?他自己說了一句很有奧妙的話,叫做以無厚入有間。
材料解讀:我們權(quán)且把自己的生命看做是庖丁手中的那頭牛,我們今天真正解得開嗎?像庖丁解牛那樣,正確全面認(rèn)清世界上的事物,是我們能夠清楚地認(rèn)識自己的一個重要條件。我們把這個故事用在今天的生活中,如果我們?nèi)巳硕寄艹蔀檫@樣一個庖丁,讓我們的靈魂上有這樣的一把可以永遠(yuǎn)鋒利的刀子,讓我們迷失在大千世界中的生活軌跡變成一頭整牛,讓我們總能看到那些縫隙,能夠準(zhǔn)確地看清它,而不必說去砍骨頭,去背負(fù)擔(dān),大家不必每天在唉聲嘆氣中做出一副悲壯的姿態(tài),讓人生失去很多價值,那么我們獲得的會是人生的效率。如果保持有這樣一雙靈魂的眼睛,始終審視自己,那么才可以做到寵辱不驚,把握住內(nèi)心真正的愿望。
材料運用:可用話題:(1)熟能生巧;(2)自知之明;(3)把握規(guī)律;(4)解剖自己
借鑒結(jié)論:正確地認(rèn)識自己最重要的是能夠有自知之明。
材料九:伯樂治馬
材料摘引:《莊子》有一篇叫《馬蹄》,他說馬這個東西,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fēng)寒,它可以在這個世界上,經(jīng)常蹦蹦跳跳。歡歡暢暢??梢匀ヱY騁。這就是馬的本性。馬這個東西,你給它很高大的屋子,給它吃的它都不感興趣。它所要的就是屬于它自己的一種性情。但是不幸它就遇到了我們?nèi)碎g稱為至圣的一個人,叫做伯樂。當(dāng)伯樂說我善治馬,這時候它怎么對待馬呢?他修剪馬毛。鏟削馬掌,在馬身上烙印,這樣一來,馬已經(jīng)死掉十之二三了。然后等到他再進(jìn)一步要讓這些馬在一起。能夠訓(xùn)練得很好。叫做饑之,渴之,要整之,齊之。前面有這個馬嚼子。要把它給拴上,后面要有鞭子趕著它,說到這個時候,馬已經(jīng)死傷過半了。
材料解讀:莊子在這里提供給我們一種與眾不同的價值判斷,當(dāng)我們站在社會的角度,評價伯樂這樣一種能夠發(fā)現(xiàn)天下駿馬的良才的時候,莊子認(rèn)為伯樂恰恰是戕害動物天性最大的兇手,因為他違反了馬先天的歡樂,為了使它成為有用之材,而在它的身上,有這么多的雕琢,所以在莊子看來,所有外在的這種雕琢實際上都違反了本初之意。也就是說,每一個生命需要得到尊重,一個生命它本初是什么樣的就是什么樣的。
材料運用:可用話題:(1)教育;(2)標(biāo)準(zhǔn);(3)保持本性
借鑒結(jié)論:保持本性,才能獲得真正幸福的生活。
材料十:圣人之勇
材料摘引:莊子在《秋水篇》里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鬃邮沁@個故事的主人公。他說,孔予有一天出去游學(xué)。游于匡地的時候。突然之間遭到宋人的圍攻,大家一層一層地包圍起來,越圍越多,越圍越多??鬃右粋€人坐在那兒。耳聽著外面的兵刃之聲,弦歌不輟,唱著歌。這時。他的大弟子子路慌慌張張進(jìn)來,一看老師還這樣,就問他說,您還有娛樂之心啊。外面都這樣了,不知道因何而來,咱們有性命之憂了,被圍在這地方,這么長時間不撤兵??鬃诱f,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勇敢:一個人在水中穿行不避蛟龍,這是漁夫之勇;一個人在陸地行走不避猛虎,這是獵人之勇。而一個在白刃相交于前。能視死若生。這是烈士之勇;臨大難而不懼,這叫圣人之勇??鬃诱f。窮困或通達(dá),有它自然的道理,你要知道時運如何。心中有所秉持。這樣才能夠突然之間有大難當(dāng)前,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瞬,心中有鎮(zhèn)定的勇敢。這就是圣人的勇敢。
材料解讀:圣人之勇告訴人們只有內(nèi)心的寧靜、勇敢。在外在上,才能處變不驚,這就是內(nèi)心有所秉持。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同時也是社會中的一部分。我們的內(nèi)心要有所堅持,否則我們將被紛繁復(fù)雜的社會所左右,而喪失了自我。
材料運用:可用話題:(1)堅持;(2)勇;(3)窮困與通達(dá)
借鑒結(jié)論:生命有所堅持,生存就可以隨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