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元
多年了,我從來也沒有認真關(guān)心過父母親牙齒的健康。
初冬的一個晚上,走進家門,看出父親的氣色不好。但和往常一樣,他依然給我倒了一杯熱茶,便不聲不響地坐在墊子上,勉強地看起了電視。臉上卻還是一副痛苦的樣子,也許他無法掩飾。母親說,父親的牙已疼了幾天,前些天一般是進入深夜才疼,而近幾天,還沒看完新聞聯(lián)播就已疼痛難忍了。
俗話說:
“牙疼不是病,疼死沒人問。”按傳統(tǒng)的看法,牙病好像不危及生命,疼疼而已,無大礙。其實,牙齒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牙疼也是特別難挨的。牙齒是消化系統(tǒng)的第一關(guān),是食物的破碎機。如果第一道工序的破碎效果出了問題,就會給胃、腸等消化系統(tǒng)帶來很重的負擔,從而影響整個消化效能。牙齒又是發(fā)音的輔助器官,如果它有恙甚至沒了,即使舌頭的本事再大,也是吐字不清,音調(diào)不準,影響交流?,F(xiàn)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又是人類文明的象征,一口整潔的牙齒,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精神風貌。
記得我還很小的時候,母親的牙就一直不好。那個年代,農(nóng)村醫(yī)療條件很差,牙疼時,常咬些花椒和丁香葉等東西,甚至用火鉗燙的辦法來止疼?,F(xiàn)在想起來,這些土辦法不但不能根治牙疼,而且會火上澆油,甚至會破壞牙齒和味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母親的牙白天黑夜都在疼。夜深人靜時更顯得無法忍受,常常是從晚上呻吟至黎明。姊妹們最擔心的就是母親牙疼,每次母親牙疼得無法忍受,我們做兒女的又無能為力,內(nèi)心真是無比難過。有時,聽著母親呻吟,姊妹們偎依著哭成一圈。后來,為了避免疼痛,干脆疼一個拔一個,拔牙就成了母親的家常便飯。
我輕輕地掰開了母親的嘴,忍辱負重的母親,除了幾顆門牙,僅剩下一對大牙。吃飯時,她只能用舌頭往這對大牙上撥食物,一不小心就咬爛舌頭。大多時候,用牙床擠壓幾下,索性囫圇咽下。表面上堅強如鐵的父親,嘴里面也是殘缺不全,一片狼藉。我仔細檢查著他們的牙,心中涌動著一股難以名狀的酸楚。在我眼里從來不被任何事物擊垮的他們,已被歲月摧殘成這個樣子。我讓妻子拿來紙筆,仔細地畫出了父母牙齒的狀況。我本想給他們講些牙齒的重要性,但面對眼前的一切,我還能說什么呢?
此時,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了前些天聽翟鴻樂教授講傳統(tǒng)思想時的一幕:一個經(jīng)營高檔洗浴中心的老板,自己也是保健專家。這個洗浴中心每天要接待幾百甚至上千位顧客,生意十分火爆。因此,他很少回家看望老人。有一天,他終于因急事回到父母家中,辦完事,在父母的再三挽留中,他耐著性子吃了一頓晚飯。飯后,母親說父親的背疼,他說自己會按摩,便說服父親由他做一下簡單理療。當他把一雙熟練的手放在父親的脊背上時,他專業(yè)地、本能地悟到,父親的脊椎嚴重變形。那個他在小時候當戰(zhàn)馬騎的父親的脊背,那個年輕時頂著全家老小生計的脊梁,那個在他記憶中一直擋著全家風雨的父親的身板,已變得干瘦、彎曲、枯竭。他的眼淚涌出眼眶,一滴滴落在父親的枯背上,也落在了他的手背上……他無聲地按著父親的背,耳邊回響著父親“我知道你工作忙……”的話語聲,讓無聲的眼淚盡情地無聲地流著……但他似乎從靈魂深處感悟到,自己闖蕩這么多年,有過太多的勝利和驕傲,但從來沒有像此時此刻這么平靜和值得。
有一篇叫《色難》的文章中引用了幾位大學生深入社區(qū)居民家庭的調(diào)查情況,讓人反思:
他們通過調(diào)查100位老人和100位后輩,了解老人見到兒孫及兒孫見到老人時的表情及臉色變化。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100位老人見到兒孫時,91人表情愉悅,面帶微笑;有5人顯得很平靜;有4人面帶期待與希冀。而100位兒孫遇見長輩時,有46人板著面孔,顯得冷淡,臉色難看;有41人面無表情,無動于衷;只有13人笑臉相迎,噓寒問暖,情意融融。
我們周圍的很多人覺得,自己家庭負擔太重,社會競爭的壓力又大,在這種環(huán)境中,讓父母吃飽穿暖就是孝順。不會去關(guān)心老人的身體健康,更不會去理解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對老人的精神需求,也一概不聞不問。更有甚者,把生育養(yǎng)育自己的父母,因年邁體弱而變成了包袱,想竭力去甩掉。
《論語·為政》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說,當今自以為很孝順的人,只把老人養(yǎng)起來就以為盡了孝道。家中的狗和馬這些家畜,都能得到喂養(yǎng)。如果不去尊敬、愛護、理解,養(yǎng)老人和養(yǎng)狗養(yǎng)馬又有什么區(qū)別呢?其實,供養(yǎng)老人吃穿并不難,難在對老人的精神撫慰上。每當我們回家看看父母親時,都在口口聲聲說“自己忙”。在寬厚仁愛的父母心中,你比口中表述的你還忙。他們毫不猜疑地地理解著我們,甚至比我們自己理解得更深、更真。當我們吆五喝六、醉生夢死的時候,在我們麻將桌上挖空心思的時候,捫心自問一下,我們真的那么忙嗎?真的連隔三岔五回家看看父母親的時間都沒有嗎?我們所謂的“孝”,可能更多地體現(xiàn)到了物質(zhì)上,而當我們向父母親扔下幾個錢,撒手離去時,父母親孤苦伶仃地忍受著精神上的寂寞和疾病的折磨。
常言道:“上了公糧不怕官,敬了父母不怕天?!边@個“天”就是民意,就是大家的口碑,就是父母那份濃濃的期盼,就是自己心中的那桿秤。只要我們順應了這個“天意”,我們心里就會踏實。
在不遠的幾十年后我們就到父母現(xiàn)在的年歲了。到那時,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他們的心,才能理解父母到底需要什么?我在想,做兒女的應該心懷感恩之情,多想想長輩們的付出和哺育之恩。平時抽點時間,回家多陪老人坐坐,多和父母聊聊。多聽他們嘮嘮。也許有時不免惹他們生氣,那都沒有啥。從現(xiàn)在起,我們應該多一點實際行動,多年后就會少一些悔恨,哪怕在他們“百年”之后,少淌幾滴淚、少燒幾疊紙。說服工作持續(xù)了不短的時間,其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父母親終于勉強答應看牙了。我及時抓住這個機會,開始為父母久病的牙齒進行治療。城南“青海仁濟醫(yī)院”口腔科的閆新林主任,用他精湛的醫(yī)術(shù),耐心和周到的服務,該補的補,該鑲的鑲,該修的修。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治療,父母的牙齒基本恢復了功能,我的心這才輕松了下來。
如今,家里的餐桌上不再有太多的限定,飯菜花樣也略有改觀。一家人坐在餐桌上,看著父母津津有味地咀嚼著香甜可口的飯菜時,作為兒子,我的心里無比坦然、欣慰和踏實。同時,我也默默地祝福二老心情愉快,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