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熟練掌握化解課堂沖突的對策,不僅對構建和諧課堂環(huán)境十分必要,而且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十分必要。
【關鍵詞】課堂 違紀 預防 對策
處理好課堂違紀是正常開展教學活的前提,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本文擬從課堂有效管理的角度對課堂違紀現(xiàn)象進行預防和化解,以期構建和諧課堂環(huán)境。
一、 課堂紀律的預防應對方法
俗話說:不打沒有準備的仗。有效管理課堂也是一樣,在上好一堂課之前,首先要作好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防患于未然。具體說來,預防課堂違紀,可以采取以下應對方法:
(一)充分利用好每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加強學生的集體感
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間,也是教師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在這一時間段里,教師不應急于上課和布置課程學習任務,而應注意加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對課程產(chǎn)生好感,從而使學生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加強學生集體榮譽感的方法是:接近學生,收集學生的基本信息,建立學生檔案,了解他們的個性,特別是要記住他們的名字,然后在點名時,分別給他們一個親切的稱呼,目的就是確保每名學生都感覺教師了解他們,爭取使他們上課時能保持良好狀態(tài)。以筆者的教學實踐為例。某計算機班有一位學生,上課時不是睡覺,就是搞小動作,曾多次擾亂課堂,被學部多次教育但沒有多大效果。對此,筆者上他們的第一節(jié)課時,就特別注意了解他。在讓他填寫完基本信息表后,對他的特長表示肯定,對他的缺點提出一定的改正要求。在往后課堂中筆者又給予他較多機會讓他表現(xiàn),結果一學期下來,他不但在課堂中能配合筆者上課,而且還能主動地幫助其他教師維修電腦。
(二)制定合理的課堂紀律條款
制定合理的、容易解釋的、有邏輯性的紀律條款,并不定時地進行課堂紀律課前小測驗,這樣可以讓事情簡單化,消除課堂的喧鬧,也讓學生有紀律條款可循,從而保證課堂的順利開展。如表1是筆者多年來積累總結出來的課堂紀律條款。
在進行課堂紀律小測時,盡量表現(xiàn)出風趣、輕松和鼓勵的樣子,例如,有時候上課前筆者會大聲說:“沒有聽從老師的課堂安排會怎么樣?”“沒有做好課前準備會什么樣?”當他們集體將正確答案回答出來時候,然后筆者做出驚訝的樣子。當他們當中有一些人回答比較含糊的時候,筆者就做出很無奈的樣子說:“完了,完了,看來今晚我要讀檢討書了”,學生理解地笑了。這樣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種信任感——學生都會按照課堂的紀律條款去做好。
(三)讓學生理解紀律的必要性
隨著教育的改革,師生角色的轉變,讓更多的學生知道自己在接受教育過程中享有更多的權利,這本是一種好事。然而,有一些學生卻只知道權利,而沒想到自己要履行的義務。特別是一些叛逆型的學生,總是覺得課堂紀律就是針對他們。于是,他們上課不認真,卻費盡心思來對付老師,尋找機會擾亂課堂。為此,必須讓學生理解紀律的必要性,這樣就可做到盡量避免在課堂上制造出“跟學生對立”的狀況。以筆者的教學實踐為例。某專業(yè)的張某是一名典型叛逆型的學生。筆者在上該同學所在班級的第一節(jié)課時就給每位同學都發(fā)了一張印有“表1”的紙條,并告訴他們制定這些條款的原因,學生閱讀后,除張某外,都簽了名。于是筆者給他們講了一現(xiàn)實的事例:往屆的一個班有幾名學生無視課堂紀律,他們覺得課堂紀律就是約束自由,于是經(jīng)常互相配合擾亂課堂,學校和老師多次教育,往往只是收斂了幾天。有一次他們中的有一名學生在教師不注意的時候,悄悄地將香蕉皮放在另外的一位同學的腳下,結果下課后,那位同學站起來剛好踩在上面,腳下一滑,頭碰在桌子上,出了血。放香蕉皮的學生最后賠了很多錢,又受到學校的處分。這一案例說明了紀律的必要性。張某聽完后悄悄地在表中寫下自己的姓名。
二、 在課堂中化解違紀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在課堂上,雖然我們之前做了預防的措施,但是突發(fā)紀律問題也還是存在,教師如果能把握一些應急化解沖突的技巧,正確處理沖突,減少負面影響,就能提高課堂效能,營造積極的課堂環(huán)境?;馔话l(fā)性違紀是一門必不可少的教學藝術。具體說來,應注意以下方面。
(一)不要樹立錯誤的權威感
有時候,對違紀的學生,不應通過簡單的、錯誤的樹立權威感方式,或者感情用事地對學生說氣話——試圖用對方的缺點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畏懼。這樣只會導致師生矛盾加劇,也引起其他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反感。教師應盡快讓事情簡單化,消除課堂喧嘩。讓違紀的學生確切認識到課堂紀律是必要的,認清和理解自己的行為可能給自己或別人造成傷害和不良影響。
(二)將注意力集中在解決問題上
在教育某個有嚴重問題的學生時,先對其行為進行分析,找原因,承認他做得對的地方,然后再指出他做得不對的地方,最后集中注意力在解決的方式上,而不是直接責怪學生。
(三)對無意識中違紀的學生,可采用提醒的方式
教師可通過注視、搖頭、手勢,講課過程中忽然停頓、咳嗽,走近違紀學生或輕敲桌子等方法暗示學生。教師提醒了學生現(xiàn)在該做什么之后,若學生能用正確行為代替違紀行為,則不應再過分關注追究違紀行為本身,而可大事化小,以盡量減少個別學生違紀對全班的影響。如某生在課堂中與同桌講話時,只需提醒他現(xiàn)在該做什么而不是討論的時間,也不必追問他為什么講話,更不應對他大加批評指責。
(四)在課堂上以盡快“終止”違紀為原則
在課堂上,教師應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將對課堂違紀的教育工作盡可能放在課后及時有效的處理。這樣就不至于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課堂教學進度。
(五)注意使用注意力轉移法
例如,當教師正在做計算機的內存的拆裝演示時,某學生由于坐姿不端正——他摔了一跤,學生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過去,課堂上一時喧嘩起來。當看他重先坐好后,教師應抓住時機,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例如,把拿在手中的內存條(壞的)往桌面上一丟,利用“啪”的響聲將學生的眼光全都引回來,然后問學生:“這樣的操作規(guī)不規(guī)范,為什么?”
課堂管理技巧有很多,教師花越多的時間在練習和回顧課堂紀律上,那么以后就可能少遇到一些紀律問題。在化解違紀方法中,教師應多接近學生、了解班風班紀的整體狀況和學生的性別年齡個性等特點;應尊重學生尊嚴,考慮學生的自尊心,既把握課堂原則,又給學生臺階下。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美]Vickie Gill.你必須面對的10種學生[M].朱一玲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
[2][美]Mcleod J,Fisher J .,Hoover G. .課堂管理要素[M].趙麗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陳作表(1974- ),男,廣東湛江人,肇慶市四會中等專業(yè)學校教研組長。 (責編 胡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