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些媒體對“韓國女藝人性交易名單曝光”事件的報道,在韓國國內引起軒然大波。25日,韓國《中央日報》刊文指責部分中國媒體毫無根據(jù)地歪曲報道,是在制造“嫌韓流”。但據(jù)《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調查,最早炒作這則新聞的其實正是韓國媒體自己。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呂超對《環(huán)球時報》表示,出了這樣的事韓國應該多從自身找問題,胡亂指責別人無助于解決問題,而武斷地扯到中國制造“嫌韓流”上來,把事情擴大化更不可取。
韓國《中央日報》網絡版25日報道稱,從11月20日開始,中國的知名門戶網站先后刊登了題為“韓國演藝界再曝性交易丑聞”的文章,詳細地介紹了韓國演藝圈的“援助潛規(guī)則”。報道稱,中國媒體的報道內容主要是,韓國某媒體搜集到一份專以女藝人為目標的包養(yǎng)協(xié)議,包括可供選擇包養(yǎng)的女藝人名單。從新人到人氣明星都進行性交易,合約金額最少2500萬韓元,最多達數(shù)億韓元。中國媒體還列舉出女藝人的名字,“以美貌著稱的S”、“正在出演電視劇的L”等都在名單內。
《中央日報》不滿地稱,中國媒體把韓國演藝圈的性交易說得像家常便飯一樣,并稱這在韓國引起軒然大波,韓國SBS電視臺、《每日經濟》等媒體都對此做了報道。《中央日報》稱,中國媒體的報道沒有寫明信息的準確來源,經調查確認,韓國國內沒有媒體報道相關的內容。報道稱,部分中國媒體的歪曲報道毫無根據(jù),多家媒體在相同時期內寫出推測、虛假的報道可能是為詆毀韓流明星們的形象,以制造出“嫌韓流”。 被提到名字的當事人和企劃公司提出了強烈反駁。某歌手的所屬公司聲明稱,“這種報道是像寫小說一樣編出來的。在查明了報道的原委之后,將予以回應”。
25日,記者以“韓國、女藝人、性”等關鍵詞在網上搜索,發(fā)現(xiàn)報道“韓國女藝人性交易名單曝光”的新聞多達數(shù)頁,但進行報道的媒體不只有中國大陸的門戶網站,還包括中國臺灣媒體和新加坡媒體。在上述這些媒體的報道中,消息源的陳述均為“據(jù)韓國某媒體爆料”。一名中國門戶網站娛樂頻道的編輯對《環(huán)球時報》表示,國內網站關于此事的報道大多是從韓國媒體的中文網站以及港臺媒體轉載的。
《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在中國媒體20日開始轉載之前,韓國《體育韓國》19日就已經出現(xiàn)了相關報道。該媒體19日和20日相繼推出題為“震驚!演藝人贊助人真相”的系列報道,對韓國演藝界的性交易黑幕進行了全面曝光?!冻r日報》韓文網絡版當天也做了轉載。
呂超表示, 有關演藝圈名人的報道一直是各國娛樂媒體的熱門話題,中國人喜歡韓劇,自然也關注韓國明星的情況。潛規(guī)則在韓國確實存在,此前有不少報道都是有根有據(jù)的。韓國媒體也不斷地爆出內幕?!扼w育韓國》早在2006年10月就曾曝光過30多名性交易女藝人名單,并稱這些女藝人分為5個等級,根據(jù)各個等級,提供性服務有一整套價格表。韓國議員10月向韓國國會公布的一項調查證實,該國4成女藝人遭遇潛規(guī)則。
呂超認為,面對這個問題,找到解決辦法才是基本,武斷地把事情擴大化不可取。但此次事件也提醒中國媒體,在報道時應該更加嚴謹,不要被抓住小辮子,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詹德斌 本報記者 王躍西
指責中方詆毀韓流明星 聲稱演藝公司將會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