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列
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那么,數學教師應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加強教學反思,優(yōu)化課堂教學呢?
1 反思教育理念是否符合新課程
傳統(tǒng)的教學觀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只關注知識的掌握、技能的訓練、成績的提高,很少考慮如何通過數學教學使學生全方位地認識數學和體驗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精神、領略數學的美感、感悟數學交流、嘗試數學創(chuàng)造等。這使很多學生養(yǎng)成一種不愛問、不想問、不知道問“為什么”的壞習慣,在這樣傳統(tǒng)的教學觀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能是“背多分”式的高分低能者。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突出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是當今數學教學中應有的理念,每一位數學教師應當理解這些理念,并運用這些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是否在教學中逐步貫徹了新課程理念,以人為本,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經常性的反思也可以豐富教學理念。
2 反思課前準備是否充分
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前準備是否充分。要反思自己是否在課前認真領會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鉆研了教材,理解了教材的編排意圖;要反思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合理,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手段的應用是否得當;反思教案是否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自己的教案和學案的設計思路是否盡善盡美。
學生的課前準備的具體情況也會影響到教學效果。有些知識需要學生走出課堂去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如“圖標的收集”授課中,可要求學生課前在網上或在回家的路上去收集一些圖案和圖標(并說明圖標所表達的意思)。教師要反思自己對學生的要求是否到位。
3 反思課堂教學是否達到預期目標
3.1 要反思教學行為是否達到三維教學目標教師要反思在教學中有沒有擺脫唯知主義的框框,是否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有機地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中去,并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因為對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來講,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其適用性更廣,持久性更長。學生主動經歷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過程,積極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發(fā)現、總結和掌握知識的規(guī)律和學習方法,使學生掌握有序、有度、有用的基礎知識和適應實際需要的基本技能。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和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只要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就可以通過許多渠道獲取知識。
3.2 反思教學活動是否真正與學生“溝通”和“合作”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從組織形式上來說,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先進的學習范式,這是一個小型的學習型組織。但在課堂上常??吹叫〗M學習處于一種“無政府狀態(tài)”,沒有游戲規(guī)劃,亂哄哄一團,很少有實質性的討論,形式上做到活躍的氣氛,但實質上效果不好。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一種激勵,在學生迷路時,引導他辨明方向;在遇到困難時,激勵他們勇于戰(zhàn)勝困難。教師應該主動由“站在講臺上”,變?yōu)椤白叩綄W生中去”,使自己成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中的問題,以交流、合作、商討的口氣與學生交流心得體會,這樣學生會親其師、信其道,愿意與老師互相交流。在教學中,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是否達到“溝通”和“合作”。
3.3 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課前都要進行精心的設計,總希望學生沿著自己事先設定的教學思路回答問題。但經常會出現出乎意料的回答。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條件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所以教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 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與機會。因此,無論是情境的創(chuàng)設還是內容的呈現,無論是問題的設置,還是釋疑解惑,均應“為了一切學生”,多層次、多維度、多渠道地開展教育活動。要反思課堂教學,是否做到讓基礎好的學生“吃得飽”、跑得快,讓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動,讓學困生“吃得了”、不掉隊。讓課堂成為充分展示學生獨特個性、體現個人魅力的舞臺。
總之,反思應成為數學教師的職業(yè)習慣,只有經常及時地對課堂教學進行批判性的反思,才能更好地研究學生,研究教育教學規(guī)律,深刻理解教與學的過程,優(yōu)化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縣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