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艷
我國的基礎教育與美國的基礎教育相比,有著一定的優(yōu)勢,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文化上的優(yōu)勢。一個優(yōu)勢是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比較扎實;另一個優(yōu)勢是學生的應試能力較強,無論是在國內(nèi)還是參加國際的各項競賽,成績都很好。但是,和美國的學生相比,我國的學生又存在這樣的現(xiàn)狀,那就是實踐能力不強、創(chuàng)造力貧乏、探索研究意識不足。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正是為了改革中國教育弊端而提出來的一種新型的課程。在教學中,應注重結合學科特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親自實踐、動手動腦,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社會調(diào)查與資料收集能力、評價與自我評價能力,使他們的特長得到展示和發(fā)展,從而不斷提高綜合素質(zhì)。
要想取得預想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必須重視教學方法。下面就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進行有益的探討。
1 開展好互動教學
互動是當前課程改革中的常用詞語?!皫熒?共同發(fā)展”是新課程對課堂教學的定位,也是教師課堂教學新的價值取向。心理學認為:教學是師生傳意互動的過程。不同的傳意互動方式,其效果不同。單向傳意,效果最差;雙向傳意,效果較好;多向傳意,效果最佳。
1)參與教學目標的確立,通過“我們應當學會什么”“我想學會什么”引導學生參與確立學習目標。這一過程是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化。如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時,課前,在熟悉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一開始,師生交流,確立學習目標。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韼追?我們一起來看看,畫了什么?你看了以后還想說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币幌伦?課堂就非常熱鬧,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無拘無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與同學交流。教師在學生間走動,聽到許多新穎的想法。這樣,學生對學習本課有了明確的目標,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參與教學過程中重難點的確立,通過對重難點的討論和對不同意見的分析,學生主動向教師進行即時反饋,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實現(xiàn)多向互動。這一過程是由“我要學”向“我會學”的轉化。如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時,在出示4幅圖后,讓學生在自主觀察、想象的基礎上,根據(jù)圖意,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回答:“課文介紹了幾種植物,它們怎樣傳播種子的?你最喜歡哪位媽媽的辦法?為什么?”通過學生討論,解決教學的重難點,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教師要在學完一課之后帶領學生參與回顧,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由“我會學”向“我學會”轉化,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學會學習。如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后,師生共同反思。師:“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訴你的好朋友好嗎?”學生就會暢所欲言。
但是,互動教學課堂不應成為學生“自由”學習的課堂,所以需要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充分參與的氛圍,在這一過程中,必須重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
2 重視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為達到上述目的,教師要激勵學生全身心地、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諸如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電教手段的使用等。如在教學《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前,翻閱大量資料,寫了一篇充分體現(xiàn)毛主席關心百姓疾苦的短文。當筆者聲情并茂地讀完時,學生也受到筆者的感染,他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深刻地體會到毛主席的偉大,體會詞句的那種精細程度是以前沒有過的??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內(nèi)驅力被極大地激發(fā)起來,產(chǎn)生極強的學習動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表現(xiàn)出超常的求知欲望。
教師要十分重視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一是學生對毛主席不太熟悉;二是20世紀30年代的百姓艱苦生活離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太久遠。這對他們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一定難度。筆者在講讀課之前,讓學生從課外書上收集有關的資料和圖片,并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這些材料,課上得非常成功。學生有了這種習慣,今后學習其他課文,就會主動查找相關資料,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學好課文,也為將來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礎。
3 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解疑的能力
教師要教給學生在何處質(zhì)疑。一般來說,應在難點處、困惑處、關鍵處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講《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時,學生提出“植物為什么要傳播種子”“植物媽媽為什么不用同一種辦法”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誰來解疑呢?教師應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同時要注意發(fā)動學生互助解疑,著力培養(yǎng)學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學校是育人搖籃,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F(xiàn)代教學決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發(fā)展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學生內(nèi)在創(chuàng)造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
(作者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南崴子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