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 洛
上世紀70年代末,市場上供應的商品還是相當?shù)膮T乏,“緊俏貨”一度成為使用頻率較多的詞語。那時,老百姓多半是捂著錢袋子過日子,恨不能一分錢掰成兩半兒花。別說大多數(shù)人兜里的票子有限,就是有錢,緊俏商品也很難買到。為了能搞到這些緊俏貨,許多人常常是四處托熟人、找關(guān)系。
當時我正上初中,正是愛臭美的年齡,少不了有在穿衣著裝上“整”點色彩出來的想法。那個年代,滿街除了黑灰藍的色調(diào)外,軍裝綠是最時尚,最前沿的色彩了。大多時候我們兄弟三人是一件衣服大哥穿了我穿,接下來再留給小弟穿。因為年齡小,不太懂事,我常常嚷著想要一件個性化的時裝,以填補一下少時的虛榮。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季,母親托人從北京給我捎回一件T恤,我清楚地記得當時是花了14元錢,那可是母親近半個月的工資啊。當我拿到這件款式新穎的天藍色T恤時,愛不釋手,更舍不得穿。平時我將它疊得整整齊齊,壓在箱底,除非特殊的日子、特殊的場合,我才美滋滋地穿在身上,人前人后一展風采。
我有一個表哥在運城工作。他想買一輛鳳凰牌自行車卻苦苦得不到“供應券”,便求助于家住縣城的我母親。母親費了老大勁總算弄到一張“供應券”,又等了多半年,才如愿以償?shù)刭I到了表哥心儀已久的自行車。看到錚光瓦亮的自行車,父母像完成一件重要使命一樣松了一口氣。他們不敢怠慢,即刻吩咐我和哥哥去表哥家送“緊俏貨”。我們兄弟倆勁頭十足,二話沒說就上了路。當我和哥哥搭上公交車把自行車送到表哥眼前時,表哥那個知足啊,全寫在臉上了。
80年代我參加工作時,我所在的縣城的商品依舊不算充足。有一次我想買一包酒心巧克力糖,可縣城滿街店鋪里就是沒有。沒轍,只能托同事到外地辦事時順路往回捎。我講明購物點,倒也挺快,當天糖就捎了回來??墒钱斘夷玫侥前谴蜷_一看,有些已生了蟲子,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正好次日同事還要去就再托人家前往調(diào)換。一買一換,既麻煩別人又不盡如人意,多有不便,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步深入,經(jīng)濟發(fā)展了,收入提高了,城鄉(xiāng)物質(zhì)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豐富。以前大城市有的東西,小縣城和鄉(xiāng)村也都不缺了。緊俏商品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百貨超市像雨后春筍般地在各地迅速搶灘。我調(diào)到運城上班也有十二個年頭了,每一次回老家,總驚嘆家鄉(xiāng)的發(fā)展速度,街道寬了。樓房高了、城市靚了。記憶中的一家有點規(guī)模的百貨商店已難覓蹤跡,倒是縣城一下子冒出好幾家大型超市。各類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各地的土特產(chǎn)也一應俱全。人們再也不必為緊俏商品而奔波了。足不出城,想要什么,只需去超市里走趟就搞定了。
前年,我到云南出差,回來時特意買了一些當?shù)氐臒釒?。沒想到,兒子看到后說,這個我吃過,咱門口不遠處的超市就有。我一看果然如此,還保持新鮮狀態(tài)。還有一次,我到市區(qū)一家藥品零售店買一種藥,沒有,當時,我料定我所在的城市也沒有了,隨后藥店服務員熱情地記下了藥名,型號和生產(chǎn)廠家,第三天,通過藥物配送,藥店直接從廠家將藥送到了我手上。
如今,伴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電腦也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在朋友的指點下,我學會了網(wǎng)上購物。去年想買一款手機,我先到手機店里看了看樣機,幾經(jīng)比較,在網(wǎng)上選購了其中的一款,不僅功能全、質(zhì)量好,價格也實惠。現(xiàn)在,周圍的許多同事都是“網(wǎng)上消費一族”。不論是日用百貨,還是其他商品,熟練地點擊鼠標,在電腦上即可了解到所需商品的款式,色彩,型號、性能與價格,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便可成交,三五天內(nèi)見貨。真乃足不出戶,心想事成。
國家強了,百姓富了;發(fā)展快了,世界近了?!熬o俏貨”這個詞怕是難再進入我們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