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國有可能成為綠色超級大國
德國《星期五周刊》近日刊文認為,中國有可能成為綠色超級大國。
文章說:“最近,中國國務院準備公布一項龐大的‘新能源計劃,該計劃將在最短時間內,使中國從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變成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二氧化碳低排放技術的領頭羊。”
文章提到,實施這一轉換要投入多少金錢還沒有最后確定,但根據中國媒體和外國駐中國外交官的說法,下一個10年將有1.4萬億元至4.5萬億元人民幣流向太陽能和風能設備,蓄水大壩,有利于環(huán)境的交通系統(tǒng),“清潔的煤炭”和高效強電流網絡。
現在中國已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太陽能集電器和風能渦輪機。與日本和北美的競爭對手相比,中國的汽車制造廠家在系列生產電動汽車方面明顯處于優(yōu)勢。中國自己開發(fā)的避免產生二氧化碳的技術正在實用,高效燃煤電廠不久將投入運營。政府公布這項計劃后,當然也會為這個“朝陽工業(yè)”開發(fā)國內市場。
文章還認為,中國政府開發(fā)新能源的計劃不只是為了履行國際義務,也是為了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保證能源安全。
[B]中國推動大宗商品市場復蘇
英國《金融時報》8月11日刊文指出,中國7月份進口的原油和鐵礦石數量再創(chuàng)新高,進一步推動了礦產品市場的復蘇,今年這兩種原料的價格都翻了近一番。
作為多種礦產品世界頭號消費國,中國的購買勢頭對全球價格有著重大影響。進口繼續(xù)增長讓投資者感到吃驚??偛吭O在奧地利維也納的JBC能源公司說:“中國7月份的最新(礦產品)數據表明其經濟正處在全速的恢復當中?!?/p>
根據海關數據,7月,中國原油日均進口量達到了460萬桶,是有史以來最高的,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2%。這超出了沙特原油日產量的一半,打破了2008年3月中國為奧運會召開儲備原油時創(chuàng)下的日均進口410萬桶的紀錄。如果今年接下來時間里中國的購買力能夠保持下去,中國將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
在中國進口勢頭強勁的背景下,布倫特原油價格從2月份每桶39.35美元的低點上漲到了上周每桶76美元的今年以來最高價。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指出,中國5860億美元的刺激計劃對全球礦產品的價格至關重要。
同時,中國的鐵礦石進口也創(chuàng)了紀錄,這進一步表明中國的經濟活動正在增長。
[C]中國經濟領飛亞洲雁群
韓國《朝鮮日報》8月11日刊文認為,中國今后將在亞洲經濟增長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文章中說,在貿易和資本方面同中國大陸關系密切的韓國、新加坡,臺灣地區(qū)占據了最有利位置,能在中國經濟復蘇過程中受益。中韓貿易過去幾年飛速增長,中國經濟復蘇對韓國非常重要。僅2009年第一季度,對華貿易在韓國總貿易量中所占比重就超過了20%。在旅游產業(yè),韓、日和新加坡2008年分別吸引了100萬人次以上的中國游客,超過各國游客總數的10%。
文章分析認為中國消費者有可能取代美國消費者的地位。首先,美國消費規(guī)模今年將劇減1700億美元,而中國將增加1150億美元。其次,中國市場潛力被低估。中國出口受到沉重打擊,這是事實,但以中西部為中心,中國其他地區(qū)的經濟增長勢頭強勁。最重要的點,中國通過擴大同周邊國家貿易為亞洲擺脫蕭條提供突破口。近來亞洲國家之間貿易激增,中國正位于潮流中心。
去年年底,香港金融管理局把亞洲國家對中國出口分為再次出口到發(fā)達國家和在中國境內消費兩部分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韓國對華出口中50.4%在中國境內消費,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分別為50.3%和49.2%。在各國尋找突破蕭條領頭羊之際,這無疑是積極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