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 柯
很幸運,我還保持著早年的閱讀習慣,一晚上讀完一本書,甚至兩本,天微明開始去鍛煉,早飯,然后去上課。我讀的第一本書是《三國演義》。小學三年級,在生產(chǎn)隊的麥草垛里,打個洞,人造一個快樂窩,直到夜幕降臨。當時我沒有把它當作小說,相當長一段時間捋不清歷史與小說的區(qū)別,到底是個小學生嘛。這就造成我對歷史的喜愛。我考大學報的全是歷史專業(yè),很不情愿地被分到了中文系。
到高中時,讀的書有3000多冊。當時有人給老師打小報告,說有人讀壞書。校長叫我去辦公室,很嚴肅地告訴我,要如實地交待。我嚇壞了,就把讀過的書全寫出來。幾大張,略計3000多冊。校長沒表態(tài),只是在一些書目上畫勾,要我交上來。我就給校長交了幾本書,沒想到校長后來會還給我,還不停地索要更多的書。高二,嚴重偏科,死心塌地考文科,學校還沒分科,我提前下手,從同學那里找到一本《地圖冊》自學地理??h圖書館給國家職工辦圖書證,就想辦法從城鎮(zhèn)戶口的同學那里弄來他們父母的借書證,借來大批的歷史書。印象最深的是范文瀾的《中國通史》,做了幾大本筆記。又讀了郭沫若、呂振羽的歷史書籍,到分科后再上歷史課,就覺得課本太小兒科了,高考成績歷史是當?shù)氐牡诙?/p>
中學階段另一大收獲就是自己買了一些書。農(nóng)村窮學生,都是一分兩分攢下來,到了書店,餓狼般向書架撲去。我購有《梅里美小說》《月亮寶石》《杜詩散譯》《呼蘭河傳》《金薔薇》等。我還記得購《呼蘭河傳》的情景,我先看了茅盾寫的序,就掏錢買了這本書。出了縣城往北,到野地里。坐在土壕溝里。冬天朔風怒號,太陽昏黃,我從最后一頁向前讀,如同雷電穿身。神經(jīng)抽搐,我不知道是怎么讀完這本書的。在以后的歲月里,我在舊書店里碰到《呼蘭河傳>就買,不忍心讓一部偉大的書躺在荒野,書架上因此有了五六本《呼蘭河傳》,四五本《梅里美小說選》和《辛格小說選》,我太喜歡這些書了。另外一本書就是《金薔薇》。購這本書時我已高中畢業(yè),沒有考上大學,母親給我十元錢上樸習班,我用余下的一元錢進了書店,6角2分購得《金薔薇》,還在扉頁上寫了一行小字:1980年8月21日高考失敗,心情郁悶。我于1981年考入大學,很幸運在上大學前讀了《金薔薇》,由此明白了文學真正的精神。后來我購得了這本書的各種版本,但我還是喜歡上海譯文出版社李時譯的《金薔薇》。我老是在夜深人靜時跟圣徒一般翻到某一頁,沉醉其中。
高中階段還有一大收獲,就是我讀到了童話。當我讀到安徒生童話時,差一點流淚,對我來說,這是一本遲到的書。人生的有些階段是不能有缺陷的。孩童黃金時代最佳的讀物莫過于童話神話科幻,它們塑造人的想象力;青少年時代就是詩歌,詩的核心情感是激情,有了這兩樣,生命就處于飛翔狀態(tài),而不是跪著或爬著;中年則是小說,是社會大舞臺,是經(jīng)驗;老年則是散文,是人生的智慧。從那以后,我開始收集各國童話,安徒生,格林豪夫等等。
大學階段讀的是歐美現(xiàn)代派,最先從袁可嘉先生編的《外國現(xiàn)代派作品選》開始。瘋狂讀書,瘋狂購書。那時我每天的生活費如下:早飯2分錢,咸菜吃一天,饅頭稀飯就很好了。畢業(yè)時購了1000元的書,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已經(jīng)很豐富了。并讀完了圖書館所有文科的圖書。包括一些自然科學類的書。應(yīng)該提及的是我抄了一些書,太喜歡了就抄下來。整本的有《莊子注》《藝概》《迦陵論詞叢稿》《哈菲絲詩選》《薔藏園》《草葉集》,《世界文學》《外國文藝》中的許多篇章,裝了滿滿一箱子。其實高中時,就有此嗜好。抄過契訶夫、莫泊桑的小說和唐詩三百首。后來我專門寫有《抄書》,手心合一。那是滲到骨頭里的東西是學藝階段的童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