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的余波尚未過去,而整個亞洲“地產泡沫”卻仿佛再度泛濫。世界銀行上周二發(fā)表報告,對亞洲地區(qū)樓市泡沫化發(fā)出了嚴厲警告。面對飆升的房價,新加坡、韓國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已相繼采取措施收緊房地產信貸,或者對高漲的房價發(fā)出警報。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5日的文章稱,人們越來越驚恐地發(fā)現(xiàn),亞太各地刺激經濟的方案正釋放出一個人人厭惡的惡魔——房地產泡沫。文章稱,在香港,房地產價格已瘋狂上漲了幾個月之久;在北京,經濟學家已持續(xù)發(fā)出“房地產泡沫”的警告,一些人開始把中國房地產的狀況和“次貸危機”發(fā)生前的美國相比擬,盡管這種比擬并非很恰當。韓國《朝鮮日報》11月6日的文章援引IMF的評論稱,亞洲樓價已與供求關系無關,而純粹因資金涌入過多而上升,低利率和各國政府大規(guī)模扶植政策,又讓這種泡沫雪上加霜。
英國《金融時報》6日的文章稱,在香港,公寓銷售價格在今年2、3兩季度上升14%;在新加坡,三季度私人住宅價格比二季度上漲15.8%,而在中國內地,不少城市的樓價年內漲了37%。文章評論說,沒有人知道亞洲樓市的突然躥升,究竟是對去年不景氣正常的“矯正”,還是房地產泡沫的重現(xiàn),但許多國家和地區(qū)政府正試圖未雨綢繆,以防萬一。出于擔心房地產泡沫化,一些亞太國家的央行和財政部已開始悄然收緊此前出臺的刺激房地產發(fā)展相關政策。
美國彭博社11月4日援引世界銀行的警告稱,中國必須采取措施,避免因過度發(fā)放貸款,導致股市和樓市泡沫化的危險。文章援引北京某基金高級經濟學家路易·庫伊吉斯的話稱,雖然目前還不存在必須進行重大緊縮的必要性,但維持目前的財政擴張政策越久,代價和成本就越高。世行經濟學家漢森·阿爾多也警告稱,中國目前房地產“泡沫正在形成”。
《紐約時報》11月4日的文章則表示,目前許多亞洲經濟體對采取緊縮措施,防范房地產泡沫態(tài)度猶豫,因為這種樓市過熱會連帶資源和建材產業(yè)回暖,給經濟復蘇帶來活力。但文章認為,縱容房地產泡沫實在太過危險,亞洲各國應找尋更穩(wěn)妥、更安全的經濟刺激途徑?!?/p>
本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