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雯
〔關鍵詞〕 會意造字法;小學識字教學;價值
〔中圖分類號〕 G623.2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0(A)—0039—01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學生至少能認識30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會寫2500個漢字,且要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在第一學段的目標中又明確要求“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要實現(xiàn)這些目標是不容易的,所以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積極研究小學識字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么,如何使學生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如何使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又如何使他們能按筆順規(guī)則正確地書寫漢字,并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呢?我認為,可以從四種造字法之一
的會意造字法入手解決這些問題。
會意造字法與識字知義
由兩個以上的字組合而成、表示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法就是會意造字法。“會意”也叫“象意”,一般來說,組成會意字的部件多為象形字與指示字,這些結構相對簡單的字,便于記憶。會意字不僅是簡單的部件相加,更是意義的相合,一個會意字會汲取組成它的部件的意義,另成深意。因此,會意字的結構有助于學生認識一些漢字的本義。
會意字在漢字中數(shù)量較多,那么,在小學識字教學中自然是貫穿始終的,并在1~3教學階段中頻頻出現(xiàn)。一般來說先學疊文會意造字法,即用相同的部件組成新字的造字法。如:一年級下冊識字中為“人、從、眾”所配的圖是一個小朋友、兩個小朋友、三個小朋友,為“木、林、森”所配的圖是一棵樹、兩棵樹、三棵樹。學生看了圖后,就能大致悟出這兩組字的構字原理。如果再通過誦讀:“二人從,三人眾。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二木林,三木森。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等,可使學生掌握根據字中一個部件的意義推理字義、記住字形的識字方法。
會意字中較普遍的還是用不同的字組成的異文會意字,如:“戍,守邊也,從人持戈”, “摯,握持也,從手執(zhí)”。異文會意字是使學生真正主動識字的開始。因為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易記易解,無需太費神,而從識異文會意字開始,就需要學生認真揣摩字形,揣摩字義了。如:教“男”字時,教師可以用拆分法把它分為“田”與“力”,一邊引導學生記憶,一邊讓他們猜測:為什么“男”字由“田”與“力”組成呢?最后揭示原因:因為在古代,大家認為只有男人才有力氣種地,所以“男”字就是由上“田”下“力”組合而成,意為田中之力??梢?異文會意造字法規(guī)律的揭示,有助于學生強化記憶,拓展認知,提高學生獨立識字知義的能力。
會意造字法與書寫規(guī)范
會意字不僅對學生記字形、明字義有幫助,而且對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規(guī)范有積極的意義。既然會意字為簡單部件的相加,那么它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字的間架結構,更好地掌握字的筆順。一般來說疊文會意字好認,卻難以寫好,這就牽扯到學生對間架結構的認識,所以,教師此時應積極引導學生。如:可告訴他們寫“林”時要左窄右寬、寫“眾”時要上展開下緊密等等,使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筆順的基礎上,會意字對進一步掌握筆順有很好的提示作用,這主要體現(xiàn)在異文會意字中。如:“男”意為田中之力,所以應先寫“田”,再寫“力”;“美”意為羊大為美,所以先寫“羊”,再寫“大”。
會意造字法與認識部首
如果說象形字、指示字是學習基本筆畫、筆順,增強孩子識字興趣的最佳材料,那么,作為多是合體字的會意字,則是學生掌握常見部首的開始。因為會意字的字形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件組合而成的,所以其中一個部件則為部首。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首先讓學生感性地認識一些會意字,然后通過分析會意字的組成部件引出常見部首,使學生理性地認識這些部首的意義,最后以此常見部首為基礎,學習、鞏固具有相同部首的字。如:學習會意字“戍”了后,學生認識了部首“戈”,進而知道凡以“戈”為部首的字均與兵器有關。于是,可以進而學習“戎馬一生”的“戎”、“戒備”的“戒”等意義與兵器有關聯(lián)的字。這不僅有助于學生認識部首、查字典,而且有助于學生理解、記憶大批部首相同字的字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