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鷗
楊鷗 198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現(xiàn)為人民日報海外版文藝部主任編輯、記者,出版有紀(jì)實作品集《神州雅典娜》,擔(dān)任過《當(dāng)代》雜志文學(xué)拉力賽評委,在報刊上發(fā)表過散文、報告文學(xué)多篇。
長江與黃河這兩條中國最著名的河流,想象中它們的分界線一定是非常聲勢浩大,但沒想到它竟是在秦嶺腹地中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地方,一方刻著“秦嶺”兩個字的黑色石碑,石碑的一邊寫著“長江水系”,另一邊寫著“黃河水系”,從這里往南的降水流入長江,從這里往北的降水流入黃河,長江與黃河就這樣在這里不動聲色地完成了交接,四周圍是莽莽蒼蒼的大山和一條綿延不絕的山路。秦嶺,這個被稱為華夏文明的龍脈的地方,就是這樣地含而不露,化神奇為平淡,再轟轟烈烈的事在它的博大的懷抱里也顯得平常。
秦嶺是長江與黃河的分界線,也是我國南北的分界線,那么我們的旅程就跨越了中國的南與北,只要跨過這秦嶺腹地的界碑,我們就從北方進(jìn)入了南方。本來走高速公路只用兩個小時,為了體驗一下跨越南北的感覺,我們選擇了走這條山路。我們的車從西安出發(fā)進(jìn)入秦嶺,在山里繞來繞去,怎么也繞不完這山路。感覺秦嶺太大了,人在其中顯得太小了。一開始山上的綠色比較稀疏,土黃色與綠色交織,漸漸地山上的綠色濃重起來,巍峨的大山像披上了綠色的斗篷。據(jù)說當(dāng)年楊貴妃所吃的荔枝就是從川東涪陵經(jīng)西鄉(xiāng)至寧陜快馬加鞭送往長安,走的就是這條山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蔽覀兊能嚨竭_(dá)秦嶺中段南麓的寧陜縣用了半天的時間,估計快馬要走一天的時間,為了博美人一笑付出的代價很昂貴。我們走這條路也能體會一下美人傾國傾城的威力。我們所走的這條路因此而富于傳奇色彩。這傳奇在樸實無華的秦嶺中也顯得樸實無華。
秦嶺的崇山峻嶺之間其實蘊(yùn)含很多的傳奇,等待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
秦嶺的由來就是古時的南山、中南山、終南山等。南山在古都西安之南。秦嶺的氣候屏障和水源,滋養(yǎng)了八百里秦川,也滋養(yǎng)了周、秦、漢、唐的絕代風(fēng)華?!对娊?jīng)·小雅·節(jié)南山》有“節(jié)彼南山,維石巖巖”的詩句?!稘h書·東方朔傳》中說:“夫南山,天下之阻也,南有江淮,北有河渭,其地從隴以東,商以西,厥壤肥饒?!碧屏谠f:“中南居天之中,在都之南。國都在名山之下,名山隨國威而遠(yuǎn)揚?!鼻貛X是古都西安寬厚的靠山。
中午到達(dá)寧陜縣的一個農(nóng)家小院,吃了一頓豐盛的農(nóng)家飯,這里盛山藥湯的大碗比一般的湯碗大出兩倍,碗大如斗,也是這里的一奇。山藥湯用土雞、天麻、野山菌等熬制,味道醇美。吃完飯來到附近的一個名為“金鴨浮舟”的城隍廟,這個有著200多年歷史的城隍廟奇特之處在于它的方位,建在長安河中的船形沙洲上,四周環(huán)水,南流的長安河至此分為兩道,分別繞過城隍廟,城隍廟就像一艘帆船浮在水上。城隍廟大門上的對聯(lián)寫著:“金鴨浮舟繞綠水,銀鏡映月涵清光?!闭沁@城隍廟的寫照。數(shù)百年來,經(jīng)過多少次山洪的襲擊,城隍廟卻完整無損,這和它所處的方位有關(guān),潮漲它漲,潮落它落,洪水襲來,分道奔流。一位道士打扮的老者笑瞇瞇地為我們講解城隍廟的來歷,有人在這里求簽,據(jù)說很靈。院內(nèi)有兩顆盤龍骨松相對而立,枝杈相接,枝葉如展開的綠旗披掛下來,人稱“雌雄樹”,是什么樣的機(jī)緣讓這兩棵樹這樣的相像?形狀很相似,互相對稱。樹中真的有夫妻嗎?城隍廟中藏著令人難解的玄機(jī)。
我們?nèi)タ粗禧q野化馴養(yǎng)基地。秦嶺中寶藏豐富,國家一級保護(hù)動物就有4種:熊貓、金絲猴、羚牛、朱鹮。在路上看到一個樹樁上棲息著一只朱鹮,紅頂、紅喙、紅腿,喙伸得長長的,它在山野中顯得那么逍遙自在。坐落在山中的朱鹮野化馴養(yǎng)基地是朱鹮放飛自然前先適應(yīng)的地方,幾十只朱鹮圈在一個大網(wǎng)的籠罩中,下面是草地,有一只朱鹮停在網(wǎng)外,那是一只已經(jīng)放飛的朱鹮,依然留戀自己成長的地方,故地重游。
更令人目不暇接的是秦嶺中的植物,據(jù)說樹的種類就有上百種。在蒼龍峽森林公園,我們在峽谷間行走,一路上溪流像頑皮的孩子在我們腳邊跳躍,有時藏在石間,有時跳出來嘩嘩淌個不停,從石上跌下來流成瀑布。水中還能看到青色的小游魚。石頭上布著青苔。我們一邊走一邊辨認(rèn)著路旁各種各樣的樹,覺得是走進(jìn)了樹的大觀園,我們成了劉姥姥,為千姿百態(tài)的樹稱奇。白色的櫻桃花、黃色的雞蛋花開得爛漫,還有那種叫做“茱萸”的樹,枝椏上長著黃色的小葉片,我們都熟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但從未見過茱萸,在這里竟然見到了茱萸。
在群山環(huán)抱中的一處農(nóng)家歇腳,農(nóng)家房前是菜地,種著萵筍、土豆等蔬菜,還有養(yǎng)雞棚和豬圈,廚房用的是灶臺,堆著柴木。房頂上架著傘狀的電視天線。女主人坐在屋前摘菜,天上飄著小雨,四周的群山靜靜的。我們一行人中有人感嘆:“住在這山中多好啊。”又有人說:“城里的人想住在山里,山里的人想去城里?!彼麊柵魅耍骸澳阆氩幌胱〉匠抢铮俊迸魅怂斓卮穑骸跋氚?。”我們都笑了。
秦嶺也是唐代諸多文人的隱居之地。唐詩中有李白的《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王維的《終南山》、《終南別業(yè)》,孟浩然的《歲暮歸南山》以及柳宗元的《終南山》。還有杜甫的《玄都壇歌寄元逸人》,詩曰:“故人昔隱東蒙峰,已佩含景巷精龍。故人今居子午谷,獨在陰崖結(jié)茅屋。王母晝下云旗翻,知君此計成長往,芝草瑯日莊長。鐵瑣之垂不可攀,改身福地何蕭爽!”詩中所說的子午谷、玄都壇,都是寧陜縣境內(nèi)的古跡。
夜晚的寧陜縣城也是靜靜的,小縣城依山傍水,街上不見行人,一輪圓月懸在天上,像一面鏡子,燭照著世間的悲歡。一夜睡得很踏實,第二天在公雞的鳴叫聲和一片鳥語聲中醒來,不知身在何處。不由地感慨:秦嶺山中一日,世上已是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