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娜
怎樣的一堂化學課,特別是化學實驗課是最有效果的?筆者認為一堂有效的化學實驗課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備課——預設和生成
“預設”是預測和設計,是教師在課前對教學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設想和安排。其中教案是上課的譜,只有精心備課,才有可能上好課?;瘜W實驗教學更是如此。教師要通讀教材,在把握大綱、充分分析教材和了解學生的情況下,根據教材和課題,精心設計教案。設計出的教案既能揭示教材知識的內在聯系,又能體現對不同層次學生的針對性,并富有啟發(fā)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這是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吧伞笔巧L和構建,是師生在與教學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師生對話互動中超出教師預設方案產生的新問題、新情況。尤其是實驗課上,在實驗過程中有可能發(fā)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學生在動手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特殊的困難。事實證明,備課工作越充分,教學效果就越好。
2 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導性的必要條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tài)下學習,觀察力敏銳,記憶力增強,想象力豐富,會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學習,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課程改革的理念是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學生如果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就會成為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動力。
在“二氧化碳”一課中,筆者從“死狗洞”的故事引入課題,通過對于故事的簡單描述以及錄像的播放,引出所謂的“屠狗妖”——二氧化碳,引起學生的興趣。由于學生對于“屠狗洞”的故事十分感興趣,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仿佛化身為一個個“柯南”,興致勃勃地討論著。接著筆者又將這個故事歸納成文字,啟發(fā)學生從故事的本身和文字中總結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培養(yǎng)學生從文字、故事等信息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多媒體——實驗課的“推進器”
如果說動手做實驗是化學實驗教學的基礎的話,那么多媒體技術就是化學實驗課的“推進器”?;瘜W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化學概念及原理大多較為抽象。物質的微觀結構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且化學變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礎上重新組合的結果。因此單靠語言和文字描述,學生較難理解。通過計算機軟件進行動畫模擬,能形象生動地表現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的運動特征,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微觀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理解化學原理。如解釋化學反應時,動畫模擬“白磷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別拆為原子,最后重新組合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過程。這樣既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物質的結構,理解化學變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
在“二氧化碳”一課中,筆者通過對“死狗洞”故事的簡單描述以及錄像的播放,生動的畫面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介紹物理性質的時候,筆者采用教師演示實驗和動畫相結合的方式。由于在學校里干冰不常見,所以筆者同時采用動畫和圖片相結合的方式來介紹干冰的性質和作用,接著啟發(fā)學生從身邊的生活現象著手,得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并與上一章的溶解度的概念相結合,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實驗,從個別到一般再到個別;或者實驗、假設、再實驗論證。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理論,掌握實驗操作技能,培養(yǎng)嚴謹的科學素質必不可少的過程。對于一些較復雜、有危險、要求高、時間長的實驗,不適合課堂演示,則拍成錄像,于課堂播放。這樣既保證實驗的真實性和直觀性,又便于觀察實驗現象,同時也提高課堂密度。
4 生活——化學真正的“用武之地”
聯系生活實際教學也是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需要。生活中有許多實際的情況與生產生活有關。如講可燃燒的條件后提問:家里怎樣使燃著的木炭熄滅?生活中的日用品,如肥皂、油漆、飲食等,都可以成為引入的話題。
比如在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之后,筆者先介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環(huán)以及溫室效應的現狀,提出“干脆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嘛”的問題,再介紹二氧化碳的作用。由學生自主討論能夠產生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然后從原料、條件等方面綜合考慮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最好方法。學生根據選用的原料,再選擇適當的裝置。筆者給出“固固加熱”“固液常溫”“固液加熱”3套發(fā)生裝置,以及“向上排空氣法”“向下排空氣法”“排水集氣法”3套收集裝置,由學生自行選擇。在裝置上,列出對于發(fā)生裝置的改進,并提出用什么方法來驗證二氧化碳是否收滿。學生能夠利用學習的化學性質來回答。最后對實驗藥品進行改進。課后討論如何安全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和深井,對于這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綜合的運用。
任何形式的學習,都是為生活而準備的。只有把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才能真正體現它們的價值!
總之,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是必須的,教學方法是多方面的。教師既要重視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習方法的指導。這樣才能有利于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河北省滄州市呂公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