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須 李遠春
有一根鐵棒和一把鑰匙同時面對一把大鐵鎖,鐵棒使出渾身的解數(shù)用力去撬鐵鎖,結果毫無所獲。鑰匙把嬌小的身軀輕輕地鉆進鎖孔,只稍稍一轉身,鐵鎖“啪”的一下打開了。很多時候,我們的課堂教學就如這鐵棒、如這鑰匙,靈活、巧妙的教學方法會解除課堂上死學硬背的疲憊,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從事二年級的語文教學,面對《新課標》中:“要使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的要求,我倍感肩上壓力的沉重。一直以來,不想撞鐘混日子的我,實在不想面對講讀課上孩子們或是沉靜如水的小臉,或是寥寥無幾的小手。我知道要打破這種沉寂和壓抑必須沉下心來,不驕不躁,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于是,我從教材中的“口語交際”入手,盡量創(chuàng)設雙向互動的情境,為他們搭建表達的階梯,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交際實踐。
一、示范引路,打好口語基礎
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盡管掌握了一定的語言和表達技能,但是一旦要求他們將這些技能運用到現(xiàn)實的語境中,他們往往表現(xiàn)為無所適從,表達含糊,難于交流。而對他們來說,模仿是一種天賦。在教學《春風帶我去散步》一課時,我給學生做示范“文中說‘春風可以帶我去散步,老師認為春風還可以帶我去爬山!那么,春風還可以帶我去干什么呢?”在我的示范引領下,孩子們說出了“春風帶我去郊游”,“春風帶我去放風箏”,“春風帶我去賞花”,“春風帶我去公園?!薄?/p>
二、適時點撥,激發(fā)交流興趣
由于兒童的年齡特點導致他們的注意力不能夠長時間集中,不喜歡單調的重復和機械的訓練。所以我把培養(yǎng)兒童學習口語的興趣放在首位。寓教于樂,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
布魯納說:學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是的,學生只有對學習材料感興趣了,才會激起情感,才會觸發(fā)語言動機,提高語言技巧,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找春天》的上課伊始,我略帶神秘地說:“這節(jié)課,老師有一個生活中的問題想考考大家,看看誰的生活知識最多?”學生們的思維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了;然后我又接著說:“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學生們搶著說:“春天!”接著我又說:“說起春天,老師想到了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誰會唱這首歌?”很多同學舉起了手,我讓會唱的同學一起唱起了《春天在哪里》。歌罷,我又說:“歌曲中說‘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眼睛睜得大大的,四處看一看春天藏在哪里?”于是,同學們發(fā)現(xiàn)春天在小河里;春天在田野間;春天在山坡上;春天在天空中……通過“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這一句話觸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把學生引入流水潺潺、綠草如茵、花紅柳綠、百鳥歡歌的春天景象中,激發(fā)了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引發(fā)了語言交流的欲望。
三、淡化難點,牽引表達欲望
還是《春天在哪里》這節(jié)課,我把同學們所說的“春天在小河里;春天在田野間;春天在山坡上;春天在天空中……”板書在黑板上,然后有在上面寫了一個題目“春天在哪里”,接著我驚喜地宣布:“同學們,剛才我們大家共同做了一首詩!”學生們一下子變成了丈二的和尚,不解地瞅著我,我指著黑板說:“就是這首詩,我們來一起讀一遍!”此時,學生們突然驚喜道:哦,原來這樣就是作詩呀!于是個個小臉都露出了笑容,一種極大的成就感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起來,紛紛作起了小詩。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地利用好身邊的素材,不失時機地創(chuàng)設表達的機會,做一把靈活自如的開鎖鑰匙,學生的思維與小嘴就一定會像靈動的小鳥在課堂中嘰嘰喳喳地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