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愛衛(wèi)
中段的學生剛剛從無拘無束的“寫話”過渡到有一定指向的“習作”,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怎樣圍繞主題把語言表達得規(guī)范、清楚、有個性。雖然中段語文教材每冊都在一組課文學完后,會安排一次和單元主題相關的習作,全冊還安排三到四次隨文小練筆??墒且岣邔W生的習作能力,尤其是語言表達能力,僅這八次習作和三四次的小練筆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結(jié)合課文以多種形式讓學生經(jīng)常練筆。這就要求教師善于開發(fā)課文中的習作資源,充分用好用巧用足課文,設置情境,找準寫的切入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進行片斷的仿寫、續(xù)寫、擴寫、改寫……多維度地打開學生思維,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積累,在寫合理、寫真實、寫具體方面做細致有效的指導。
一、乘“虛”而入——在留白處補充切合文意的語言
文學作品具有文學的藝術性,行文上講究張弛有度,有些地方工筆細描,有些地方卻是減筆寫意。細描之處,仿佛能聞其聲、觀其形,寫意之處頗有些“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蘊。教師在這些寫意之處均可以引導學生揣摩課文主旨、領會人文內(nèi)涵,進行豐盈語言、再造語境的片斷練寫。這種片斷練寫旨在培養(yǎng)學生順從文意,寫得合情入理。
1.從關鍵詞語切入
四下《自然之道》第五自然段中有這么一句:“然而,接著發(fā)生的事情讓大家極為震驚?!边@是一件怎樣令人“震驚”的事情呢?“向?qū)Пё哂敳痪?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這些食肉鳥又是怎樣飽餐的呢?課文中并沒有詳細的畫面描寫,留給學生無盡的想象空間。教師就可以抓住“飽餐一頓”、“震驚”這兩個關鍵詞,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把自己置身于沙灘,去親眼目睹那悲慘的場面,當畫面在眼前清晰后,再用語言把它描繪出來。如:
然而,接著發(fā)生的事情讓大家極為震驚!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有的兩只結(jié)伴而出,有的三只并排而出,還有的四只一起滾出來……它們仿佛在說:“快點,快點讓開,我要去大海!”就在這時,一大群的嘲鶇、海鷗、鶼鳥,如離弦的箭一樣沖下來,震耳的叫聲中流露出欣喜:“哈哈,好幾天沒看見過這么多幼龜了,兄弟們,今天咱們要好好飽餐一頓!”剎那間,只見一只海鷗俯沖下去叼起一只幼龜一口就吞了下去!其他的食肉鳥也紛紛飛下去叼幼龜。不一會,成百上千的幼龜被食肉鳥吃了一半,那場面真是慘不忍睹。(王藝佳)
這樣的片斷練寫,不但能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達成情感的共鳴,而且練筆和閱讀緊密結(jié)合,情之所致,學生也就不會感到有負擔。
2.從缺省之處切入
四下《中彩那天》是這樣描寫父親回家后的舉動:“我聽到父親進門的腳步聲,接著聽到他在撥電話號碼,是打給庫伯的?!本o接著就寫“第二天,庫伯先生派人來,把奔馳汽車開走了。”父親在電話里是怎么和庫伯說的?庫伯又有怎樣的反應?顯然,這樣的缺省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聯(lián)想的空間,教師就可以在這兒設計一個“寫點”。讓學生在正確解讀文本的基礎上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展開合理的聯(lián)想,把這段對話呈現(xiàn)出來。
父親:您好,請問是庫伯先生嗎?
庫伯:是的,請問您是哪位?
父親:我是您的朋友**啊。
庫伯:哦,您好,您好。請問有什么事情嗎?
父親:庫伯,還記得您曾經(jīng)托我買彩票的事嗎?
庫伯:彩票?
父親:是的,您托我?guī)湍右粡垺A钊烁吲d的是,您的那張彩票中獎了!
庫伯:真的?您怎么就確定這是我的彩票,而不是您自己的呢?
父親:哦,我在您的那張彩票上做了一個記號,用鉛筆寫了一個“K”字。獎品是一輛奔馳牌汽車呢!您看,您什么時候過來取?
庫伯:啊,真是太謝謝您了。我明天一早過來取。有您這樣的朋友,是我的榮幸啊!
父親:哪里哪里,獎品本來就是您的,就不要客氣了,明天我等您。
庫伯:好的,謝謝。明天見。
父親:明天見。
從缺省之處切入的對話和片斷練習,還有很多,像四年級上冊《普羅米修斯》中,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來解普羅米修斯時的對白,再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文中,看到伽利略的實驗成功了,旁觀的那些曾經(jīng)嘲笑譏諷他的人們又會怎樣反思?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從這些文章的空白之處著手,指導學生寫出不一樣的精彩。
二、照“貓”畫虎——在模仿中學習經(jīng)典規(guī)范的語言
《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也曾經(jīng)談到自己早年的作品是“文學習作,有許多模仿的痕跡”,認為每一個作家都有做“學徒”的經(jīng)歷??梢?對于課文中經(jīng)典的段式,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就要想到如何引導學生吸收、模仿,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學著用文中的段式來表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如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二課《桂林山水》一文中寫“水”的段落。段落伊始,沒有直接寫桂林的水,而是采用對比的手法,從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娓娓道來,然后用一個“卻”字轉(zhuǎn)折,說明這些“水”雖各具特點,但都無法與漓江的水相媲美,突顯出漓江水的迷人。接著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準確而鮮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點:靜、清、綠。用“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突顯“靜”;用“能看見江底的沙石”來體現(xiàn)“清”;用“一塊無瑕的翡翠”來形容“綠”。這樣的段式寫法不但突顯出景物的特點,而且行文如流水般順暢,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無限的遐想?,F(xiàn)在的學生,所見所聞都非常的廣博,他們的腦海里又有哪些魅力綻放的景致呢?讓他們學習這些經(jīng)典規(guī)范的段落表述方式,定能收獲無限的欣喜。例如:
我看見過從亂石叢中穿過的山泉,欣賞過從巖石縫間汩汩涌出的山泉,卻從沒見過奇跡般地出現(xiàn)在四周都是高聳的沙山間的泉水——月牙泉。月牙泉的泉水真清啊,盡管周圍沙山環(huán)繞,卻依然清澈得可以看見泉底的沙石和泉內(nèi)的小烏龜;月牙泉的泉水真綠啊,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月牙泉的泉水真神啊,冬暖夏涼,冬天冒著熱氣,夏天涼氣逼人。漫步在月牙泉邊,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高昕)
像這樣從局部上模仿范文的方式也稱為“點仿”。教學中,在設計“點仿”時可以從這些角度去思考:句式表達方面、段落構成方面、開頭結(jié)尾方面、過渡照應方面、抒情聯(lián)想方面等。
三、借“風”使船——在結(jié)尾處迸發(fā)創(chuàng)新個性的語言
作家往往藝術地去設計安排情節(jié)結(jié)構,在文章的結(jié)尾會用心打造,“曲終而意未盡”,給人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中段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結(jié)局比較含蓄,易于引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這類課文,學生在透徹理解文章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讓情節(jié)自然延伸,達到首尾圓合,滿足學生充實內(nèi)容,豐滿人物形象的閱讀需要。這不僅是對課文閱讀理解的深化,更是培養(yǎng)學生的擴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有效舉措。
如學完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十二課《小木偶的故事》,小木偶擁有人類所有的表情后,后來又會發(fā)生什么事呢?學生的個性續(xù)編令人驚嘆:有的寫小木偶后來又遇到小紅狐了,把小紅狐送進派出所,用豐富的表情像警官述說了事情的始末,取得了警官的信任,懲治了小紅狐;有的也寫小木偶再次遇到小紅狐,但他假裝仍然只會笑,讓小紅狐捉弄他,引起大家的圍觀后揭露小紅狐的罪行;還有的再次遇到小白兔、老婆婆,向他們說明事情的原委,解釋先前的無奈……學生鮮活的思想流淌出童心、童趣、童真,作品的精神世界和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緊緊地交融在一起。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結(jié)局編織一定要借好文章之“風”,不能脫離原文無根據(jù)的任意發(fā)揮,更不能拋開原文另起爐灶,這是中段學生比較容易犯的毛病。
中段閱讀教學中挖掘“寫點”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教師努力提升自己對教材的解讀能力,在教學設計時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的多寫多練提供更多的機會,那么“提升學生書面語言表達的能力”、“激發(fā)習作的樂趣”這兩大中段習作教學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江心島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