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芹
摘 要 思維定勢常常對教學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教師要在教學中更多地改變“自以為是”的習慣,跳出思維陷阱,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關鍵詞 思維定勢 培養(yǎng) 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
思維定勢是指由于同一類問題多次使用相同的思維方法,思維策略獲得成功的解決,因而遇到相近相似的問題時所做出的習慣反應。在思維定勢的形成過程中,往往伴隨出現(xiàn)思維的惰性和呆板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會抑制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活動,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進行相關訓練,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1 突破思維定勢,豐富多種思維
1.1求異思維的培養(yǎng)
人一旦形成了思維定勢,就會習慣地順著定勢思考問題,而求異思維是變換思維角度,從新的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求異思維的培養(yǎng)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時不能停留于唯一答案,而應努力使學生的思維方向從不同方面提出問題和設想,去研究和解決問題。
如高一《鈉》的教學,在講完鈉的化學性質后,學生認識到鈉是一種非常活潑的金屬,此時教師可設疑 “將一小塊金屬鈉放入盛有硫酸銅溶液中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呢?”“在金屬鈉表面將覆蓋著紫紅色的銅”。同學們不假思索地回答到?!澳銈兊囊罁?jù)是什么呢?”“因為鈉比銅活潑,活潑的金屬能把不活潑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從這一答案可以看出,這完全是受思維定勢的影響。此時筆者就增加了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在實驗中同學們觀察到了意想不到的現(xiàn)象:溶液中出現(xiàn)了藍色絮狀沉淀并有黑色固體產生。“為什么實驗現(xiàn)象和你們的設想不一樣呢?反應原理是什么呢?”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鈉首先與溶液中的水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鈉和氫氣,氫氧化鈉再和硫酸銅反應生成了藍色氫氧化銅沉淀,氫氧化銅是不溶性堿,受熱分解生成黑色氧化銅。此時學生們茅塞頓開,思維極其活躍。
這樣做會引導學生探索未知實驗、未知事項,使學生在訓練中逐漸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方法與能力,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1.2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
發(fā)散思維是一種開闊思路,尋找多種答案或者沿著不同方向去思考,以產生新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的思維活動。它可以克服思維的單一性。
例:0.1mol某烴在20L(標狀)過量氧氣中完全燃燒后,將生成的混合氣體與足量的Na2O2反應增重15g,剩余氣體14.4L(標狀),則該烴是( )
A.C2H6B. C3H6C. C4H8D. C5H10
分析:一道高質量的化學試題往往會有多種不同的解法,教師在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和討論時應不畫框框,不定模式,啟發(fā)誘導學生,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去尋求不同的解法,并從中選出最佳解題方案。
上述題目共有五種解法,一、質量守恒法;二、分攤法;三、整體思維法;四、觀察定位法;五、列方程法。一法到四法,解法尋巧、快、捷、準確,五法則繁瑣笨拙且易出錯,但卻為常規(guī)解法。
在習題教學中,教師對習題的解法,進行全方位的發(fā)散,也就是平時說的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特別是一題多解訓練,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從而有效地訓練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2 拓展想象空間,訓練廣闊思維
想象是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智力因素。一切創(chuàng)造活動都離不開想象。人的想象力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它比知識更重要。知識只是對已有成果的掌握,而想象力卻是創(chuàng)造新知識的源泉,想象力同時也促進了對已有知識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學生的想象力越豐富,對知識的理解就越有創(chuàng)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間,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從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發(fā)展。
3 教師要改變“自以為是”的習慣
新課程改革倡導“尊重學生的需要”。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事實上,教師在潛意識里關注的焦點還是自己,而不是學生。教師依然存在對學生、對課堂的控制和支配欲,希望學生沿著自己事先設定的思路回答問題,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間開展“自主”活動,最后圓滿地實現(xiàn)預定目標,而沒有思考:學生需要的是什么?如何幫助學生實現(xiàn)這些需要?如果教師為了追求課堂效益,而去走一些“捷徑”,忽視學生的體驗和感悟過程,經(jīng)常把學生的思維圍在一個小的圈子里,長此以往,學生怎么能沖出“思維的束縛”呢?
所以,新課程改革需要我們教師更多地改變一些“自以為是”的習慣,更多地將新課程理念轉化為自覺的教學行為,只有老師跳出思維陷阱,在教學中真正樹立了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才能得以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魏國棟,呂達.新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