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元
作為世界名曲的《小河淌水》,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然而,作為《小河淌水》的故鄉(xiāng)——云南大理彌渡密祉,卻幾乎鮮為人知。
今年六月,借參加大理州作家協(xié)會采風團活動之際,我有幸走進了彌渡密祉。
密祉鄉(xiāng)位于彌渡縣的西南部,其東北與彌渡縣苴力、寅街兩鄉(xiāng)接壤,其西南與巍山、南澗兩縣毗鄰。素有花燈之鄉(xiāng)、文化之鄉(xiāng)、《小河淌水》的故鄉(xiāng)的美譽。
為了追溯《小河淌水》中那條小河神奇迷離的源頭,我們徑直來到了太極山。
《小河淌水》的源頭,掩映于太極山半腰桂花箐蓊郁的林木深處。這里生長著一棵站立了1700多年,香飄海內外的古銀桂樹。這棵古銀桂,需4人才能合圍,高30多米。一股鮮活旺盛的泉水,從古銀桂樹一旁綠樹籠罩的土石間,汩汩涌流而出。月亮一樣清澈,星星一樣透明,像一汪流動的水晶。用手抄起一捧清亮亮的泉水,輕輕送進嘴里,頓時,一陣沁人心脾的涼爽、甘甜和芬芳,便陶醉了全身的神經(jīng)和細胞。在古銀桂樹的另一邊,豎立著一塊巨大的月牙形青石。在青石上,雕刻著《小河淌水》的簡譜和歌詞。置身桂花箐,置身古銀桂樹下,置身月牙形青石旁,置身《小河淌水》中那條名叫亞溪的小河的源頭,你仿佛一下子飛進了傳說中那座美麗的月亮仙宮。你不由突發(fā)奇想:從前,多少個月兒亮汪汪的夜晚,有多少位青松一樣英俊挺拔的小伙和山茶花一樣美麗溫柔的姑娘,在這深山里,打柴、趕路……山下,他們的情郎、情妹,正眼巴巴盼望著他們快快回家……經(jīng)過千百年的醞釀、積淀、錘煉,一首美妙的愛情經(jīng)典音樂——《小河淌水》,如月桂仙女的歌唱,悄悄飄進美麗的密祉……
告別幽深的桂花箐,我們一路說笑著歡唱著,奔向太極山腳的文盛街。同行的作家們,有的扯開嗓子,學著騰格爾,時而粗獷豪放,時而纏綿悱惻,時而凄美漂渺地唱《小河淌水》:“月亮出來亮汪汪……”有的則用清亮悠揚的嗓音,極富抒情滿懷憧憬地唱《小河淌水的故鄉(xiāng)》:“一支東方小夜曲唱了又唱/唱不盡是心中的情感/一個美麗的地方想了又想/思念展開彩色的翅膀/……/我要去夢想的地方/我要去小河淌水的故鄉(xiāng)/我要看一看那位唱歌的姑娘/向她訴說我心中的期盼……”
密祉鄉(xiāng)政府附近的文盛街,是明末清初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驛站。據(jù)說,這里曾一度流行趕“夜市”的習俗。最盛時有過十多家馬店,十多家百貨店,四五家藥鋪。家家生意興隆,熱鬧非凡。那時,沒有電,除了點松明火把、如豆油燈,更多的時候,也許只能借助天上灑下來的皎潔月光照明了。漫步在形如彎彎月牙般的文盛街巷,一股芬芳濃郁的淳樸民風親切可感。這里的鄉(xiāng)親,言談舉止和眉宇神態(tài)間,總是洋溢著皓月般的明凈、溫潤、宛轉和儒雅。文盛街自古以厚重的文化底蘊享譽四方。不錯的,今天,當你腳踩街心一塊塊方形光滑的引馬青石板,手扶街道兩邊一堵堵古老的街墻,目睹一處處飽含歲月滄桑的文物古跡……品味著那些尋常百姓家門枋上,褪了顏色卻精彩四溢的春聯(lián):“古道道古道道古,新村村新村村新”;“茶馬古道通內外,太極山水育兒孫”;“山川孕育音樂圣殿名才子,亞溪盡顯小河淌水神韻曲”;“小河名曲唱徹歐亞全球,文街驛道貫通普洱西藏”;“珍珠泉水流如清羅帶,太極靈山景似碧玉簪”……你不得不被文盛街古老濃郁的文化氣韻暗暗地折服。這就是《小河淌水》所特有的肥沃的生活、文化和藝術土壤吧。
當走進那位曾對密祉民歌《小河淌水》進行搜集整理并改編填詞的尹宜公先生的故居,看到尹宜公留下的詩句:“此生如小河淌水,一世歸大江奔流”時,我心中格登了一下——站在尹先生這兩句詩背后的,是一片何等美麗而燦爛的月華,是一派何等清醒、明澈、寬廣、寧靜致遠的人生境界啊!難怪當年,尹先生會從密祉眾多的山歌小調里,慧眼識珠,一下子緊緊抓住了《小河淌水》中那枚悄悄隱藏卻飽含光華的明月。
穿過幽長的文盛街,我們來到了“小河淌水公園”。這里有一座古老的茶馬古橋,名鳳凰橋。橋頭的亭樓上,鐫刻著尹宜公題寫的一副對聯(lián):“北斗爍爍珍珠泉涌,東風浩浩鳳凰騰飛”。橋下蜿蜒著一條清水潺潺的小河,即亞溪河。橋頭的河岸有一池明凈的珍珠泉。珍珠泉邊一道小照壁似的白墻上,有一幅水墨畫。畫里,一輪明月在高天朗照,山腳下一條小河蜿蜒流淌……珍珠泉對岸,緊依河沿,一溜兒依次分布著三組微型公園。上下兩組均大致如月牙形,中間一組大致如一輪滿月。公園雖小,卻頗為雅致,一花一草,一木一石,一磚一橋,均能給人以不盡的美感和綿延的遐思。有一個月亮形的雕塑,特別引人入勝,發(fā)人深思。我在微型公園里,一面走,一面欣賞,一面感慨:密祉人真是聰明浪漫,極富詩情畫意,與月亮有著千絲萬縷避不開割不斷的聯(lián)系。昨天,他們的先輩,憑借冰清玉潔的心靈,酣暢淋漓的歌喉,把對美好愛情的贊美,對幸福生活的向往,鏤刻成《小河淌水》里亮汪汪的明月。今天,他們在村莊路口,豎立月牙形的巨石,在石頭上題刻美麗的村名。在桂花箐,豎立月牙形的青石,雕刻《小河淌水》的詞曲。在“小河淌水公園”,懸掛一枚枚明媚耀眼的月亮。他們是在用愛情和夢想,在人們的心靈上,雕刻著一枚枚晶瑩剔透的明月啊……
日薄西山時分,我們在微型公園旁邊的小廣場上,欣賞到了村民們自娛自樂的“大腳婆”花燈藝術表演。只見20多個六七十歲的“老來俏”,畫臉描眉,梳髻別簪,穿紅著綠,足蹬舞鞋,左手執(zhí)花帕,右手撐花傘,隨著音樂節(jié)拍,盡情地翩翩起舞……從她們那健康硬朗的身材,月亮般平和慈祥的面孔,怡然自得的笑容,輕松自如的舞蹈,我感到十分震驚:這才是真正的“玩燈”,這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感受快樂人生!這才是民間花燈藝術的最高境界!在她們周圍,擠滿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村民。
一位同行的鄉(xiāng)干部向我們介紹,密祉鄉(xiāng)村村有燈班,班班有絕活,家家跳花燈,人人敬燈神。全鄉(xiāng)16000多人,參與跳燈的人多達14000多人。每年正月十五,是密祉花燈的盛大節(jié)日。密祉元宵花燈會是全民參與,自發(fā)組織的原生態(tài)花燈活動,是目前國內僅存最大規(guī)模的燈會,是名副其實的民間花燈狂歡節(jié)!
同行的作家們感慨萬端,你一言我一語地說個沒完:“看看這些老人家,她們跳得如此沉醉抒情,她們不跳一天,一定會腳癢得難受呢!看看這些孩子,從小天天耳濡目染,長大了跳不好花燈才怪呢!這才是民間藝術的沃土!難怪《小河淌水》會誕生在這里!……”
薄暮很快來臨,“大腳婆”花燈表演舞興正酣,我們都覺得意猶未盡。驀然回首,只見潔凈的高天上,升起了一輪明晃晃的圓月(呵,快到十五了)。此刻,我心里再一次回蕩起那首不朽的經(jīng)典音樂:“月亮出來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大家都已經(jīng)上車了,只有我還不想走。我總覺得有什么珍貴的東西,固執(zhí)地遺落在了這里。但我一時又實在想不起,那羈絆人心的到底是什么……突然間,我好像聽到了天上明月銀鈴般清脆的笑聲……我一下子感到自己整個兒被密祉亮汪汪的月亮給緊緊地包圍起來了……
呵,就讓我摘一枚密祉亮汪汪的月亮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