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浩峰
從我家胡同出來往南是個廣場,廣場四周有幾個小報攤,其中一個生意特別火。攤主是個叫由昕的小伙子,26歲,先前給單位開車,后來單位效益不好,他就到這里租了個小報亭。
由昕賣報別出心裁,他的報亭至少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所沒有的:一副對聯(lián),一塊小黑板,幾個馬扎。對聯(lián)就貼在報亭兩側,上書:風雨雷電,聲聲入耳;油鹽柴米,事事關心。16個大字扎實工整,很醒目地道出人們看書讀報的目的——關注國家大事,關心生活起居。對聯(lián)是由昕反復斟酌后,專門請一位書法老師寫的。
小黑板則相當于每天一期的“新聞簡報”,“主編”就是由昕,分為三大板塊——國內國際要聞、體壇快訊、焦點。每天一早,由昕將新來的報紙、雜志分門別類放好,抓緊瀏覽一下,然后摘要整理到小黑板上。許多顧客幾乎都養(yǎng)成了習慣,到由昕這兒來,要先看一下小黑板,碰上有自己關心的話題或訊息,就讓由昕拿一份相關的報紙或雜志。
至于小馬扎,是專為顧客準備的。別管相熟的也好,頭一回來的也罷,只要光顧了他的報亭,愿坐就坐一會兒,再順手抄起一份喜歡的報紙,一邊翻著,一邊聊天。什么中東局勢、意甲聯(lián)賽,什么足彩冷門、時髦電影,只要你感興趣,盡可以暢談。這么一來,豈不是耽誤了由昕做生意?再說光顧侃了,誰還買報紙呀?的確,剛開始由昕也有過類似的顧慮,可后來一看,情況恰恰相反,不但沒少賣,反而更暢銷了。比如有一次,一本雜志刊發(fā)了“信用貸款”的專題報道,一位讀友隨口提起,頓時引起好些人的興趣,結果不到半天工夫,20本雜志便告脫銷,由昕心里的高興勁兒就別提了。
由昕的小報亭很不起眼,可他能夠真誠地為顧客著想,用心經營自己這一畝三分地,小買賣也被他做成了一份蒸蒸日上的事業(yè)。
(摘自《年輕人》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