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靜
在昆侖山深處默默行醫(yī)43年
他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新疆高原牧區(qū),一個人、一個藥箱、一頭驢,在巍巍昆侖山深處默默行走了43年,度過了最美好的青春年華。他,就是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農(nóng)三師葉城二牧場衛(wèi)生院醫(yī)生姜萬富。
葉城二牧場位于昆侖山北麓,緊臨我國西部邊境線,是一個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qū)牧場。大漠戈壁,群山起伏,蒼茫遼闊,一百多個放牧點散落在昆侖山深處,每個放牧點只有一兩個人和幾百只羊。牧工們常年生活在這里,住的是地窩子,與羊群為伴。
姜萬富去巡診總要帶上三件東西:藥箱、驢子和馬搭子。藥箱是工具;驢子馱行李,代步少不了;馬搭子裝行李,走到哪兒,解開就睡,裝上就走,方便。每到放牧點巡回一次,一般要一星期左右,長則十天半個月。路上,渴了喝涼水,餓了吃干馕。巡診的路很荒涼,白天只看見云朵,晚上只聽見風聲,真是大雁不停留,小鳥不敢掠過。有時候,太寂寞了,姜萬富就對著空山大吼幾嗓子。
在這里做醫(yī)生,與大城市醫(yī)院的醫(yī)生完全不一樣。牧工們都住在深山里,有傷有病,自己無法下山的話,總是托人下山帶口信。無論是天寒地凍、北風刺骨的冬天,還是烈日炎炎、熱浪蒸騰的夏天,無論是夜深人靜的子夜時分,還是天剛蒙蒙亮的黎明,只要姜萬富的家門被砸響,他就會隨時出發(fā)。最近的地方,他要走半天或一天,遠的地方,要走三四天才能到。
有一次,一名女職工突患重病。平時常走的河壩,因為雪崩導致洪水暴漲,如果繞道上山,要走一整天的山路。但時間不等人,生命不等人。
聽說山邊上有條黃羊走的路,姜萬富顧不了危險,背上藥箱就沿著黃羊的足跡走。走出不到一公里,就開始爬懸崖峭壁,為防止下滑,不得不手腳并用、匍匐前進……
這是姜萬富一輩子走過的最危險的路。抓住石縫身子懸空向前移動,懸崖下洪水湍急,滾下的石頭“咚咚”有聲,姜萬富像壁虎貼在近200米高的絕壁上。他大汗淋漓,回去已不可能了。他幾次想丟掉藥箱,但都忍住了:“沒有藥箱,要我這個醫(yī)生干啥?”
兩個半小時,姜萬富終于爬過了這段約兩公里長的“玩命懸崖”。當他從一個近兩米高的石崖跳到土坡上時,一下子就癱倒在地上……
因為及時趕到,那位女職工保住了生命。
姜萬富事后才知道,那段懸崖5年前有人失足身亡后,再沒有人敢走。
維族群眾離不開的
“窮多克特”
在這里工作并不是姜萬富唯一的選擇。
有一次,姜萬富給一個發(fā)燒病人看完病后,下山時看到天氣不好,就加快了腳步。剛翻過一個達坂,天空忽然變得昏暗起來,空中的雪“呼呼”地像往下倒,姜萬富一琢磨,走原路太遠,仗著年輕氣盛、手腳麻利,他決定抄近路,直下達坂。
剛下到一半,腳一滑,人就順著布滿積雪的山坡向下溜去,越溜越快。眼看快到山崖邊,前面正好有一塊大石頭,姜萬富本能地側(cè)身蹬住大石頭,人停住了,但石頭竟翻了兩個滾,“轟隆”一聲掉進三十多米深的懸崖。
十幾分鐘后,冷風一吹,一陣疼痛刺醒了姜萬富。慢慢站起來一看,發(fā)現(xiàn)自己離懸崖只有兩米遠。里外三層褲子全被劃破了,幾道傷口還在流血。他強忍著疼痛,把藥瓶、器械撿了起來,用繃帶把破藥箱扎了扎,一瘸一拐地提著回到家。
那個曾多次考驗過他的問題,這次又閃現(xiàn)在他的腦海里——該不該離開這里?
17歲那年,姜萬富從大上海來到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成為“屯墾戍邊”大軍中的一員,想法很簡單:就是為了找個工作。后來,社會發(fā)展了,他說,如果是為了有個飯碗,他早就離開了葉城。1980年,浩浩蕩蕩的“回城風”波及昆侖山,許多人拉姜萬富一起回上海,他卻搖搖頭,留了下來。1981年,妻子力勸他調(diào)回南方,他依然婉拒。于是,與他離了婚的妻子抹著眼淚回到了浙江一座歷史名城。那天,望著妻子離去的背影,痛苦、惆悵一起煎熬著姜萬富。他心一橫,擦干淚水,干脆把被褥搬到了醫(yī)務所,以所為家。
多年來,讓他最終堅持下來的,是他對牧場醫(yī)生懷有的一種神圣感和對牧工們的深厚感情。
“每次我上山給大家治病,看到的都是他們期待、盼望的眼神,好像只要我到了,病就一定會好。他們經(jīng)常熱情地留我住宿,留我吃飯,把我當成‘救星。這時,我心里真有一種特別幸福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個少不得的人!”
“說不想回上海那是假話,那里有都市的繁華,有我心愛的親人,但我還是堅持住了。因為,一想到要離開這里,一想到再也聽不到那一聲聲熟悉而又親切的‘窮多克特(維吾爾語,大醫(yī)生),我的心就像被掏空了一樣?!?/p>
姜萬富在當?shù)厝罕娭泻苡腥司壓陀绊懥?有不少醫(yī)院給他開出優(yōu)惠條件。一位私企老板找到他,愿給他提供資金建立診所,利潤六四分成,姜萬富拿大頭,他都不為所動。
他牽掛的是:“我走了,那么多病人怎么辦?”
一顆金子般的心,換來的是金子般的情。每當姜萬富到放牧點去巡診,牧民們總是跑上來迎接他,宰羊給他煮新鮮的羊肉吃,攔都攔不住。而在當?shù)?除了過年過節(jié),老百姓平時是舍不得宰羊的。
有一次,為了給他送點牛初乳,一位60多歲的維吾爾族老大媽趕著毛驢車,跑了兩個小時。
而在瓜果飄香的季節(jié),老鄉(xiāng)們總是挑選最甜、個頭最大的果子成筐地送到他家……
他希望更多的人來追求,
他所追求的人生價值
姜萬富患有肺心病,由于長年吃飯不規(guī)律,他的胃也經(jīng)常疼得很厲害。這位在二牧場當醫(yī)生時間最長的人,還能堅持多久?
那里的老鄉(xiāng)知道姜萬富就要退休了,他們流著眼淚拉著他的手不放:“要是你走了,誰給我們看病呀?”
能夠得到患者如此信任,是許多醫(yī)生為之驕傲和高興的事,可姜萬富現(xiàn)在卻為此發(fā)愁。
有一次,姜萬富去外地出差,一位維族老職工突發(fā)感冒,但他就是不肯讓其他醫(yī)生給他看病,只等姜萬富??蛇@位老職工患有肺源性心臟病,任何一點病變都會引起心臟病發(fā)作。每天,老人家都問家人,姜萬富什么時候回來。等姜萬富回到牧場趕到他家時,他已經(jīng)臉色發(fā)黑,喘不上氣來,情況相當危險。要是姜萬富再晚回來一天,后果不堪設想。
從那時起,姜萬富便想盡辦法改變這種局面。
平常衛(wèi)生院不太忙的時候,姜萬富就將那些老患者的病例講給年輕的醫(yī)生聽,告訴他們診療時應該注意的問題?,F(xiàn)在,這些年輕醫(yī)生已經(jīng)有了很大進步,許多患者也愿意找衛(wèi)生院的年輕醫(yī)生看病了。
還讓姜萬富犯愁的是,西部邊疆地區(qū)的基層醫(yī)療點極度缺乏人才。姜萬富所在的衛(wèi)生院一共只有6個人,如果姜萬富和他當護士的妻子退休,就只剩下4個人。
“現(xiàn)在衛(wèi)生院每年接診一萬人次,不能因為我退休,醫(yī)院就關門垮臺呀。工作一定要繼續(xù)開展下去!”姜萬富派年輕醫(yī)生外出進修。去年,國家撥款給衛(wèi)生院添置了不少設備:臺式B超機、顯微鏡、多功能手術床……
把項目開展起來,最需要的是人,比如放射檢驗人員、藥物分析人員等?;鶎俞t(yī)療點需要每個人都是多面手,這樣一般常見病可以就地處理,百姓能夠得到更多實惠,切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但是,畢竟是在昆侖山,環(huán)境偏僻,生活條件艱苦,真正愿意在二牧場長期扎根的人并不多。有的人,在衛(wèi)生院待幾年就想辦法離開了;還有一些人,到二牧場轉(zhuǎn)一圈看幾眼,車都沒下就走了。近年來,姜萬富一手帶出來的醫(yī)生走了十幾個。
“邊疆地區(qū)引進人才難、培養(yǎng)人才難、長期留住人才更難?!苯f富十分感慨,“邊疆地區(qū)確實非常非常需要人才。一個人如果想著自己能為國家做點什么、為社會發(fā)展貢獻點什么,他的人生價值就會與眾不同。希望年輕人發(fā)揮聰明才智和自己的專長,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如果診所沒有我就開不了張,我怎么能忍心走呢?”姜萬富陷入了沉思。
(金衛(wèi)東薦自2009年7月9日《中國青年報》 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