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周年國慶,全國老百姓在歡快與祥和的氣氛中,度過了假日。這樣的安全形勢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量軍力、警力的投入。但是,從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反恐形勢的變化看,僅靠這樣的重視和投入是不夠的。打造一個長期的安全生活環(huán)境,還要有全民反恐意識的提升。
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安全的孤島。當與恐怖襲擊相關的新聞接連出現在媒體上,對民眾來說,這就意味著,必須學會讓反恐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恐怖分子十分狡猾,他們總是會選擇我們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和時間段下手。國慶剛過,就有一名“基地”組織小頭目通過網絡揚言對中國發(fā)動“圣戰(zhàn)”,這并非偶然。
總體看來,中國的反恐斗爭是卓有成效的。盡管面臨“東突”等恐怖組織的持續(xù)威脅,但中國并未發(fā)生過諸如連環(huán)爆炸、大量人質劫持等惡性恐怖襲擊事件。中國仍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國家。
但是,中國特殊的國情又容不得我們掉以輕心。中國人口密集,大規(guī)模人口流動頻繁,再加上社會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十分缺乏應對突發(fā)性恐怖襲擊事件的經驗,一旦遭遇重大恐怖襲擊,后果將不堪設想。
反恐需要軍力和警力的投入,這尤其是對確保特定地區(qū)、特定時間段的安全來說,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恐怖襲擊是不對稱的。一般來說,恐怖組織都會盡量繞過強大的國家力量,選擇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下手。這個特點決定了,無論國家力量多么強大,也很難堵住所有的安全漏洞。
此外,隨著中國的不斷開放,以及更多中國人和企業(yè)走出去,恐怖分子的襲擊手段也在變化,針對普通民眾的襲擊可能會增多。因此,反恐已經成為必須有民眾參與的一項長期而細致的工作。
有專家總結,中國反恐目前存在“四大軟肋”。首先是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如中國還沒有《反恐法》、《海外派兵法》等;第二,相關部門缺乏協(xié)調機制;第三,缺乏對專業(yè)人員應急應變訓練;第四,社會警覺性較差,民眾缺乏自救意識和能力。前三條主要講的是政府和軍、警的責任,后一條則強調的是民眾的反恐意識。
提升民眾反恐意識,讓民眾根據反恐的需要來調整自己的生活,在美國、英國、俄羅斯等國,已經成為慣例。紐約、倫敦等大城市都設立了反恐熱線。政府和警方還在市區(qū)內貼出宣傳畫,讓更多的市民了解這個熱線。倫敦的熱線名為“生命拯救者”,意思是一條有價值的信息就可挽救很多平民的生命。
恐怖分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在謀劃和進行襲擊時,總會露出蛛絲馬跡。只要全民提高警惕,遇到可疑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就有可能讓恐怖分子難以藏身。
學會應對恐怖襲擊,還應適應一些不便,比如乘地鐵接受檢查等,同時還應掌握一些基本的處理方式,在恐怖襲擊發(fā)生時,能從容應對,及時采取措施,減少生命損失。
提高反恐意識,并不是讓我們整天像驚弓之鳥一樣生活。相反,只有了解了反恐的重要性,掌握了應對方式,我們才能更從容地生活。
警民配合是中國的傳統(tǒng)。老百姓的反恐意識提高了,軍力警力的投入不僅可以相對減少,而且會更有效。當恐怖主義成為全球威脅,哪個國家的國民更警惕自覺,哪個國家就會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