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藏經(jīng)》??辈粦?yīng)忽略敦煌寫本

      2009-10-10 05:27:06
      藝術(shù)百家 2009年5期
      關(guān)鍵詞:???/a>大藏經(jīng)敦煌學(xué)

      劉 顯 杜 娟

      摘 要:敦煌藏經(jīng)洞出土佛經(jīng)多為千年以前的古寫本,它保留了各種佛經(jīng)的早期形態(tài),避免了很多后代輾轉(zhuǎn)翻刻產(chǎn)生的訛誤,具有極高的??眱r值。但是自1900年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后,國內(nèi)外編輯出版的幾部《大藏經(jīng)》,如《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中華大藏經(jīng)》等在??鄙暇鶝]有使用敦煌寫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它們的學(xué)術(shù)價值。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的延續(xù),茲以敦煌寫本《大智度論》與《大正藏》本對校來凸顯敦煌寫本的??眱r值,以期引起學(xué)界對敦煌寫本的重視。

      關(guān)鍵詞:大藏經(jīng);???敦煌學(xué);寫本;大智度論;佛教文獻

      中圖分類號:J207.99文獻標(biāo)識碼:A

      1900年敦煌藏經(jīng)洞的發(fā)現(xiàn)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藏經(jīng)洞中出土了多達5萬余卷公元5至11世紀(jì)的手寫本和木刻本文獻以及絹畫、法器等文物,這些稀世珍寶和殷墟甲骨文、漢簡、明清檔案,被譽為中國近代古文獻的四大發(fā)現(xiàn)。百年來,各國學(xué)者從不同角度對藏經(jīng)洞出土文獻和文物資料進行了廣泛的研究,逐漸形成了一門朝氣蓬勃的國際顯學(xué)——敦煌學(xué)。

      然而無庸諱言,在取得豐碩研究成果的同時,百年來敦煌學(xué)各學(xué)科的發(fā)展并不平衡。眾所周知,敦煌文獻的主體是佛教文獻,可與之不相協(xié)調(diào)的是,長期以來對佛教文獻的研究卻一直較為薄弱。就佛教文獻研究而言,學(xué)者用力最勤的是藏外佛教文獻的研究,對已入藏佛教文獻①的研究則不甚措意。其實,敦煌已入藏佛教文獻雖已為傳統(tǒng)《大藏經(jīng)》所收,但仍具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限于篇幅,本文只專題討論它的??眱r值。

      眾所周知,敦煌出土佛經(jīng)多為千年以前的古寫本,大多抄寫精良,??敝?jǐn)嚴(yán)。因為抄寫年代較早,減少了許多后代輾轉(zhuǎn)翻刻產(chǎn)生的訛誤,因而具有極高的??眱r值。然而敦煌已入藏佛教文獻的巨大??眱r值似乎一直未引起學(xué)界的足夠重視,自1900年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后,國內(nèi)外編輯出版的幾部《大藏經(jīng)》,如《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②、《中華大藏經(jīng)》③等在??鄙暇鶝]有使用敦煌寫本。

      方廣锠先生曾說過:“傳統(tǒng)大藏經(jīng)雖然在一千多年的流傳中曾多次經(jīng)過??薄⒂喺?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我本人就曾遇到這樣的情況,對于傳統(tǒng)大藏經(jīng)本的文意窒礙處,用敦煌遺書本一對照,立即文從字順……需要指出的是,敦煌已入藏佛教文獻的這一價值,基本上還沒有發(fā)揮出來?!?④

      榮新江先生也持同樣的觀點,他說:“這些古寫本在校勘后代的《大藏經(jīng)》刻本上,價值很高。日本學(xué)者在20世紀(jì)初葉編輯《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時,利用了部分敦煌寫本來??薄陡啕惒亍繁?但當(dāng)時所見敦煌寫本極為有限,主要是矢吹慶輝攝自倫敦的寫本,而且《大正藏》排印上有不少錯誤,有些甚至不可信賴。迄今為止,絕大多數(shù)敦煌佛教文獻的寫本都已經(jīng)影印出版,可惜還沒有系統(tǒng)地用作??辟Y源。近年來陸續(xù)印行的《中華大藏經(jīng)》,也沒有充分取用敦煌資源,因此也就沒能在學(xué)術(shù)上超過《大正藏》?!?⑤

      《大正藏》和《中華大藏經(jīng)》是20世紀(jì)敦煌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之后編輯出版的兩部重要《大藏經(jīng)》,可是二者在??鄙隙紱]有使用敦煌材料。那么,其原因何在呢?我們認(rèn)為主要有主客觀兩方面原因。主觀上,因為敦煌佛經(jīng)多為殘卷,且多支離破碎者,故難免令人對其??眱r值估計不足??陀^上,敦煌佛經(jīng)收藏分散,別本眾多,在用作??敝氨仨毾葘ζ溥M行系統(tǒng)的整理。以《大智度論》寫本為例,目前已知共有239件寫卷,涉及《大智度論》共74卷,現(xiàn)為英國、法國、俄羅斯、丹麥、日本以及中國大陸、中國臺灣省等共7個國家和地區(qū)約28個單位或個人所收藏,其中還有42件以上的殘卷需加以綴合。要將收藏如此分散的眾多寫卷進行系統(tǒng)整理絕對不是一件輕松容易的事,何況如果要整理所有的敦煌佛經(jīng),那將更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于是,限于人力、物力只得忍痛割愛了!

      但是,盡管敦煌佛經(jīng)整理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絕不等于不可能!我們認(rèn)為在敦煌文獻圖版絕大多數(shù)已公布的今天,有關(guān)部門完全應(yīng)該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對敦煌佛經(jīng)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使其在《大藏經(jīng)》的??敝邪l(fā)揮重要作用。如果永遠束之高閣,那對學(xué)術(shù)研究將是一件很不幸的事!

      《大智度論》是一部重要的佛教典籍,是歷來中國佛教各宗所依用援引的重要論典,對中國佛教影響相當(dāng)深遠。藏經(jīng)洞出土《大智度論》寫卷年代最早為東晉,最晚為晚唐,其中以南北朝時期寫本居多,部分寫卷如P.2160號、S.4492號、敦研30號等均抄寫于5世紀(jì),距離《大智度論》譯經(jīng)不過數(shù)十年,非常接近其早期形態(tài),其??眱r值是不言而喻的。下面,我們將用敦煌寫本與《大正藏》本相對勘,以期窺斑見豹,使學(xué)界對敦煌佛經(jīng)的??眱r值多一些重視。

      1、復(fù)次有眾生應(yīng)得度者。以佛大功德智慧無量難知難解故。為惡師所惑。心沒邪法不入正道。為是輩人起大慈心。以大悲手授之令入佛道。⑥

      “授”,S.1621號⑦、S.4614號作“拔”。據(jù)《大正藏》校記,宋本、元本、明本、宮本同。

      按:此句意謂某些眾生“為惡師所惑,心沒邪法”,故佛發(fā)大慈心,救拔此等眾生出離“邪法”,“令入佛道”?!鞍巍毕鄬Α皼]”而言,文義順適,若作“授” 則句義不明?!蹲⒕S摩詰經(jīng)》卷第二:“而貧有交切之苦,故以大悲欲拔之也?!薄洞蟀隳P經(jīng)》卷第十六:“見諸眾生法身未增?;蛐猩砜谝鈽I(yè)不善。菩薩見已則以智手拔之令出,不欲令彼流轉(zhuǎn)生死受諸苦惱?!薄妒称派痴摗肪淼诹?“念是諸眾生,沒在苦惱泥。我當(dāng)救拔之,令在安隱處?!本涫浇钥蓞??!笆凇薄ⅰ鞍巍倍中谓子?當(dāng)為刻工誤刊所致。

      2、有四種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為人悉檀。三者對治悉檀。四者第一義悉檀。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經(jīng)。八萬四千法藏。皆是實無相違背。⑧

      “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經(jīng)”,S.1621號、S.4614號作“四悉檀總攝一切十二部經(jīng)”,宮本同。宋本、元本、明本作“四悉檀中總攝一切十二部經(jīng)”。圣本、石本作“四悉檀總說一切十二部經(jīng)”。

      按:比對眾本,知《大正藏》本不確?!笆澜缦ぬ础薄ⅰ案鞲鳛槿讼ぬ础?、“對治悉檀”、“第一義悉檀”統(tǒng)稱“四悉檀”,一切佛法不出此“四悉檀”,故云“四悉檀總攝一切十二部經(jīng)”。《佛光大辭典》:“悉檀,梵語siddha^nta,巴利語同。意譯作成就、宗、理等。佛化導(dǎo)眾生之教法可分四個范疇,即:世界、各各為人、對治、第一義等四悉檀。略作四悉。法華經(jīng)玄義卷一下,以悉檀為梵漢兼稱之語。悉,即遍之義;檀,為檀那(梵da^na,譯作布施)之略稱,即佛以此四法遍施一切眾生,故稱四悉檀?!笨勺C。

      3、是三三昧中。第一實義實利能得涅盤門。以是故。諸禪定法中。以是三空法為三解脫門。亦名為三三昧。⑨

      “三空法”,P.2913號⑩作“三定法”。宋本、元本、明本、宮本、圣本同。

      按:“三定法”即前文提到的“空三昧”、“無作三昧”、“無相三昧”?!叭痢笨勺g為“定”?!斗鸸獯筠o典》謂:“梵語sama^dhi 之音譯,巴利語同。又作三摩地、三摩提、三摩帝。意譯為等持、定、正定、定意、調(diào)直定、正心行處等。即將心定于一處(或一境)的一種安定狀態(tài)?!惫市扌腥肆佑|外面的六塵境界時,若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zhí)著,就叫做“定”,也就是進入“三昧”的境界,“三定法”與文義密合,“空”當(dāng)為“定”起筆相同之誤。

      4、問言。是淫欲煩惱在內(nèi)耶在外耶。答言。是淫欲煩惱不在內(nèi)不在外。若在內(nèi)不應(yīng)待外因緣生。若在外于我無事不應(yīng)惱我。居士言。若淫欲非內(nèi)非外非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來。遍求實相不可得。是法即不生不滅。若無生滅相。空無所有。云何能作惱。B11

      “若淫欲非內(nèi)非外非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來”句,P.2106號“淫欲”下有“煩惱”二字。元本、明本、石本同。又“云何能作惱”,P.2106號作“云何能作煩惱”。宋本、元本、明本、宮本、石本同。

      按:“煩惱”,《佛光大辭典》謂:“梵語kles/a,巴利語kilesa。音譯吉隸舍。又作惑。使有情之身心發(fā)生惱、亂、煩、惑、污等精神作用之總稱。人類于意識或無意識間,為達到我欲、我執(zhí)之目的,常沉淪于苦樂之境域,而招致煩惱之束縛。在各種心的作用中,覺悟為佛教之最高目的;準(zhǔn)此而言,妨礙實現(xiàn)覺悟之一切精神作用皆通稱為煩惱?!惫省耙币酁楸姟盁馈敝?。再者,依前文“是淫欲煩惱在內(nèi)耶?在外耶?”、“是淫欲煩惱不在內(nèi),不在外。”之例,茲亦當(dāng)有“煩惱”二字。又“云何能作惱”句文義不通,當(dāng)脫“煩”字。

      5、問曰。諸佛之法法應(yīng)說法廣度眾生。請與不請法自應(yīng)爾。何以須請。若于自前面請諸佛則可。今十方無量佛土諸佛亦不自見。云何可請。B12

      “自前”、“自見”,S.6796號、P.2106號作“目前”、“目見”。宋本、元本、明本、宮本、石本同。

      按:“自前”義似可通,然悉心揣摩,“目前”義勝?!叭粲谧郧懊嬲堉T佛則可,今十方無量佛土諸佛亦不自見?!倍淞x謂若眼能見佛方能請佛說法,但是現(xiàn)在十方無量諸佛眼睛并不能看見,又怎么能請佛說法呢?合于文義。“目前”一詞慣用于佛典,如《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七:“迦葉又言,汝今生存,識神出入,尚不可見,況于死者乎?汝不可以目前現(xiàn)事觀于眾生?!薄秳e譯雜阿含經(jīng)》卷第十:“譬如有人于汝目前然大火聚?!薄镀贞捉?jīng)》卷第二:“百萬諸佛土威神光耀,普遍三千大千世界,皆現(xiàn)目前獨見之耳?!苯钥蓞ⅰ!澳恳姟闭f同。“自”、“目”二字形近,蓋誤刊所致。

      6、如佛說。妄語有十罪。何等為十。一者口氣臭。二者善神遠之非人得便。三者雖有實語人不信受。四者智人語議常不參豫……B13

      “語議”,S.2161號、北7305號(鳥15)“語議”作“謀議”。宋本、元本、明本、宮本、石本同。

      按:“語議”猶言談、議論,“謀議”猶謀劃、計議,“四者智人謀議常不參豫”,蓋言妄語的果報之一是常不能參預(yù)有智之人對重要事件的謀劃。兩相權(quán)衡,“謀議”更契合文義?!罢Z”當(dāng)為“謀”起筆相同之誤?!爸\議”一詞佛典習(xí)見,如《大智度論》卷第三《初品中住王舍城釋論第五》:“譬如王有真寶不示凡人,示大人信愛者。如王謀議時,與諸大臣信愛智人共論,諸余小臣則不得入?!薄洞蟪舜蠹夭厥喗?jīng)》卷第二:“時彼國中有諸耆舊聰明多智,博學(xué)平恕,威嚴(yán)整肅,相與謀議,運諸籌策?!薄斗鹫f長阿含經(jīng)》卷第十七:“太子白王言,今夜十五日月滿時,與晝無異,宜集四兵。與共謀議伐于邊逆,然后還此共相娛樂?!笨蓞?。

      7、是優(yōu)婆塞五戒盡壽受持。當(dāng)供養(yǎng)三寶佛寶法寶比丘僧寶勤修福業(yè)以來佛道。B14

      “以來佛道”,北7269號(閏51)作“以求佛道”。

      按:“以來佛道”不辭?!皝怼碑?dāng)為“求”形近之訛?!耙郧蠓鸬馈币徽Z佛經(jīng)中習(xí)見,如《大智度論》卷四《初品中菩薩釋論第八》:“是時菩薩作實誓愿,我割肉血流,不瞋不惱,一心不悶,以求佛道者,我身當(dāng)即平復(fù)如故。即出語時身復(fù)如本?!薄洞笾嵌日摗肪硭氖夺屚返谒闹隆?“菩薩以種種門入佛道,或從悲門,或從精進智慧門入佛道。是菩薩行精進智慧門,不行悲心,好行精進智慧故。譬如貴人雖有種種好衣,或時著一,余者不著,菩薩亦如是,修種種行以求佛道?!苯允?。

      8、譬如羼提仙人。在大林中修忍行慈。時迦利王將諸婇女入林游戲。飲食既訖王小睡息。諸婇女輩游花林間。見此仙人加敬禮拜在一面立。仙人爾時為諸婇女贊說慈忍。其言美妙聽者無厭。久而不去。B15

      “游花林間”,上圖115號B16作“采華林間”。宋本、元本、明本、宮本、石本同。

      按:初看二說似皆可通,然悉心玩味,“采華林間”義勝。因為上文說迦利王帶領(lǐng)婇女在“林間”游戲,據(jù)文義這里的“林間”當(dāng)指樹林,并非“花林”。因為羼提仙人是絕不會在“花林”中修行的。迦利王睡后,諸婇女閑來無事“采華林間”,甚合乎邏輯,文義順適。若作“游花林間”,則難免牽強突兀。

      9、問曰。云何是諸法實相。答曰。眾人各各說諸法實相自以為實。此中實相者。不可破壞。常住不異無能作者。B17

      “自以為實”,北7271號(洪28)作“自以為是”。宋本、元本、明本、宮本同。

      按:當(dāng)作“自以為是”。“眾人各各說諸法實相自以為是”謂眾人對諸法實相有不同的解釋,且各人都認(rèn)為自己是正確的。“自以為是”一詞屢見于佛經(jīng),如《大哀經(jīng)》卷二:“愚癡之子從生騃冥,舍夜光大寶珠,取水精珠,所見顛倒自以為是,眾人所行亦復(fù)如是。”《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四:“此人隨所得法,既自以為是,謂他即非。同我者喜,違我者即瞋?!笨蓞ⅰ!皩崱碑?dāng)為“是”之音訛。

      10、復(fù)次多會眾中。各各欲有所聞。佛以一言答。各各得解。各各自見佛獨為我說。于大眾中雖有遠近。聞?wù)呗暉o增減。滿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無量世界。應(yīng)度者聞。不應(yīng)度者不聞。譬如雷霆振地。聾者不聞。聽者得悟。B18

      “聽者得悟”,S.2866號作“聰者得悟”。宋本、元本、明本、宮本同。

      按:上文意謂佛說法度眾生,機緣成熟之人能聽聞佛法獲解脫,而機緣未成熟之人則難以聽聞,這就像空中打雷,聾子充耳不聞,唯有聽覺良好之人方能聽聞一樣,“聰者得悟”與“聾者不聞”相對文,甚合文義,“聽”當(dāng)為“聰”起筆相同之誤。

      11、又如余國土人壽命一劫。若佛壽百歲于彼裁無一日。眾生則起輕慢不肯受教。彼則以一劫為實。佛以此為變化化。如首楞嚴(yán)經(jīng)說。神通遍照佛壽七百千阿僧祇劫。佛告文殊尸利。彼佛則是我身。彼佛亦言釋迦文佛則是我身。以是故知諸佛壽命實皆無量。為度人故現(xiàn)有長短。汝言釋迦文佛以神通力故。所度眾生與人壽不異者。則不須百歲。一日之中可具足佛事。B19

      “佛以此為變化化”,S.5120號、北7281號(收75)作“佛以此為變化”, 宋本、元本、明本、宮本、圣本、石本同。又,“所度眾生與人壽不異者”,S.5120號、北7281號(收75)“人”作“久”。宋本、元本、明本、圣本、石本同。

      按:“變化化”不辭,“化”當(dāng)系衍文。又,上文意謂釋迦佛雖生于惡世壽命短暫,然因具足無量神通,故所度眾生之?dāng)?shù)與長壽之佛無異,據(jù)其文義,茲當(dāng)作“久”,“人”當(dāng)為“久”形近之訛。

      12、問曰。若世界無三毒亦無三毒名者。佛為何等故出生其國。答曰。貪欲瞋恚愚癡名為三不善根。是欲界系法。佛若說貪欲瞋恚愚癡是欲界系不善。若說染愛無明是則通三界。有佛世界純諸欲人。為是眾生故菩薩愿言我成佛時國無三毒及三毒之名。B20

      “有佛世界純諸欲人”,S.5120號、北7281號(收75)“欲人”作“離欲人”。宋本、元本、明本、宮本、圣本、石本同。

      按:上文所詮釋的經(jīng)文是“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世界中無有淫欲、瞋恚、愚癡,亦無三毒之名。一切眾生成就如是智慧,善施、善戒、善定、善梵行、善不嬈眾生者,當(dāng)學(xué)般若波羅蜜?!睋?jù)經(jīng)文,既然世界無淫欲、瞋恚、愚癡,亦無三毒之名,世界眾生當(dāng)然悉為“離欲人”,若作“欲人”,則于文義不合。

      13、復(fù)次有眾生福德淳熟結(jié)使心薄應(yīng)當(dāng)?shù)玫?。若聞佛名實時得道。又復(fù)以佛威力故聞即得度。譬如熟癰若無治者得小因緣而便自潰。亦如熟果。若人無取微風(fēng)因緣便自隨落。B21

      “若人無取”,北7281號(收75)、S.5120號作“若無人取”。宋本、元本、明本、宮本、圣本、石本同。又,“隨”,北7281號(收75)、S.5120號作“墮”。

      按:上文意謂有的眾生福德淳熟,煩惱較少,只要有聽聞佛號的因緣便可得道,這就如同樹上成熟的果子,雖然沒人采摘,但只要有微風(fēng)吹拂的因緣便會掉落一樣,據(jù)文意,當(dāng)作“若無人取”?!叭羧藷o取”詞序顛倒,費解。又“隨落”不辭,據(jù)文義當(dāng)作“墮落”。

      14、問曰。前品說已具。今何以重說。答曰。前雖嘆般若波羅蜜事未具足。聞?wù)邿o厭。是故復(fù)說。B22

      “前品說已具”,S.1829號作“前品說已具足”。宋本、元本、明本、宮本、石本同。

      按:“具足”猶具備、充足。《百喻經(jīng)?認(rèn)人為兄喻》:“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復(fù)多錢財?!薄斗鹫f長阿含經(jīng)卷第十》:“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與汝等說微妙法,義味清凈,梵行具足,謂三聚法?!薄斗鹫f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jīng)卷上》:“爾時世尊知彼帝釋天主并諸天眾咸生歡喜,即告眾言,如來應(yīng)供正等正覺出現(xiàn)世間,具足八種稀有之法,汝等若欲聞?wù)?應(yīng)當(dāng)勝前發(fā)歡喜心,起忻樂意?!苯云淅?。《大正藏》本有脫文。

      15、分別論者。如無畏太子問佛。佛能說是語令他人瞋不。佛言。是事當(dāng)分別答。太子言。諸尼健子輩了矣。佛或時無憐愍心故出眾生于罪中。而眾生瞋。然眾生后當(dāng)?shù)美23

      “佛或時無憐愍心故出眾生于罪中”,北7282號(霜29)、S.1829號“憐愍心”前無“無”字。宋本、元本、明本、宮本同。

      按:上文佛舉例說明了自己出于憐憫之心阻止眾生造作重罪,雖眾生一時愚癡生瞋恚之心,但將來必當(dāng)?shù)美牡览?據(jù)其文義,“無”字不當(dāng)有?!洞笳亍繁狙堋?/p>

      16、有生有死法亦可見亦可知。汝肉眼故不見。天眼者了了能見。如是人從一房出入一房。舍此身至后身亦如是。B24

      “是人”,S.3483號作“見人”。宋本、元本、明本、宮本、石本同。

      按:上段概言有天眼者,能清晰地看見眾生的前世、后世,就像看見人從一個房間出來再進入另一個房間一樣。據(jù)文義作“見”義長?!耙姟?、“是”二字形近,蓋誤刊所致。

      17、又如冬木。雖未有花葉果實。得時節(jié)會則次等而出。B25

      “等”,S.3483號、S.1934號作“第”。

      按:“次第而出”是指“冬木”一旦到了春天就會慢慢開始發(fā)芽生長。蕭齊?僧伽跋陀羅譯《善見律毘婆沙》卷五:“佛亦如是。先取樂故入一切法,入已次第而出?!本涫娇蓞?。元代德輝重編《勅修百丈清規(guī)》卷七:“鳴鍾三下,住持出堂,首座大眾次第而出?!薄暗取碑?dāng)為“第”之形誤。

      18、是中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斷諸見故而為說法。B26

      “見故”,S.5132號作“見網(wǎng)”,宋本、元本、明本、宮本同。

      按:“見網(wǎng)”,《佛光大辭典》釋曰:“種種之邪見纏縛身不使脫免,故譬以羅網(wǎng)?!薄耙娋W(wǎng)”一詞,佛典習(xí)見,如《妙法蓮華經(jīng)》卷第五:“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入于憶想妄見網(wǎng)中?!薄洞蠓綇V佛華嚴(yán)經(jīng)》卷第四十七:“欲裂一切諸邪見網(wǎng)。欲燒一切眾生煩惱?!薄斗綇V大莊嚴(yán)經(jīng)》卷第四:“今觀菩薩射,未足為稀有。當(dāng)坐先佛座,而證大菩提。禪定以為弓,空無我為箭。決除諸見網(wǎng),射破煩惱怨?!倍鼗捅玖x勝可從。

      要之,敦煌寫本具有極高的校勘價值,可以據(jù)以校正傳世本的許多訛誤,我們希望將來編輯出版新的《大藏經(jīng)》時,在??鄙夏艹浞掷枚鼗筒牧?而不要總是漠視它的存在。

      (責(zé)任編輯:陳娟娟)

      ① 這里的“已入藏佛教文獻”是指已經(jīng)為唐智升的《開元釋教錄入藏錄》著錄的佛教典籍。

      ② 《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日]大正一切經(jīng)刊行會(1922-1933年修訂版),臺灣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版。下簡稱《大正藏》。 ③ 《中華大藏經(jīng)》(漢文部分),《中華大藏經(jīng)》編輯局,中華書局,1993年版。 ④ 方廣锠《敦煌已入藏佛教文獻簡目》,《敦煌研究》,2006年第3期。

      ⑤ 榮新江《敦煌學(xué)十八講》,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版,第223頁。 ⑥ 《大正藏》25冊58頁中10行。

      ⑦ 黃永武主編《敦煌寶藏》,臺灣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版。下簡稱《寶藏》。 ⑧ 《大正藏》25冊59頁中20行。 ⑨ 《大正藏》25冊96頁下23行。 ⑩ 《法藏敦煌文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下簡稱《法藏》。

      B11《大正藏》25冊107頁下8行。

      B12《大正藏》25冊109頁中16行。

      B13《大正藏》25冊158頁上22行。

      B14《大正藏》25冊160頁上4行。

      B15《大正藏》25冊166頁下6行。

      B16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圖書館編《上海圖書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B17《大正藏》25冊190頁中11行。

      B18《大正藏》25冊223頁上22行。

      B19《大正藏》25冊312頁上24行。

      B20《大正藏》25冊312頁中28行。

      B21《大正藏》25冊314頁上1行。

      B22《大正藏》25冊314頁中29行。

      B23《大正藏》25冊321頁中14行。

      B24《大正藏》25冊338頁上15行。

      B25《大正藏》25冊338頁上27行。

      B26《大正藏》25冊384頁中24行。

      The Collation of Dazangjing Should Not Ignore the Dunhuang Buddhist Manuscripts

      — With Dazhidulun as an Example

      LIU Xian1,2,DU Juan2

      (1. School of Liberal Art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7;

      2.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46)

      Abstract:Dunhuang Buddhist manuscripts are mostly ancient versions of a thousand years ago. It keeps the original form of various Buddhist manuscripts and avoids many mistakes caused by transcriptions of the later generations, thus it has of great value to collation. However, since the discovery of the manuscript-caves in 1900, several editions of Dazangjing edited and published home and abroad do not use the Dunhuang Buddhist manuscripts in collation, which, to some extent, affects their academic value. In order to avoid the tendency, the present paper compares the Dunhuang Buddhist manuscripts of Dazhidulun and Dazhengzang to show the collation value of the Dunhuang manuscripts, so as to arouse the academic attention to Dunhuang Buddhist manuscripts.

      Key Words:Dazangjing; collation; Dunhuang; manuscript

      猜你喜歡
      ???/a>大藏經(jīng)敦煌學(xué)
      項楚先生與川大敦煌學(xué)研究
      天府新論(2022年1期)2022-01-13 10:04:18
      百余年來敦煌學(xué)成就的全面總結(jié)
      敦煌研究(2021年4期)2021-09-16 09:49:19
      蘭州大學(xué)敦煌學(xué)研究所2019 年上半年第二次碩士學(xué)位論文答辯
      宜賓市博物院開展珍貴文物修復(fù)工作
      趙壹《非草書》??毖芯?/a>
      淺析中國音樂文獻學(xué)??睂W(xué)、目錄學(xué)的方法
      戲劇之家(2016年6期)2016-04-16 16:19:13
      《文選平點》魏晉南北朝文論札記
      《聊齋志異》與“三禮”
      甘肅永登發(fā)現(xiàn)元代雕版印刷《大藏經(jīng)》
      《海外新發(fā)現(xiàn)<永樂大典>十七卷》之《法運通塞志》殘卷考釋*
      南开区| 泾川县| 锡林浩特市| 红原县| 华蓥市| 抚顺市| 勐海县| 嵊州市| 黄山市| 贵南县| 望都县| 花垣县| 松阳县| 杭锦后旗| 新泰市| 元谋县| 喜德县| 亚东县| 钦州市| 迁西县| 泊头市| 黔东| 金华市| 白山市| 运城市| 临泉县| 洛宁县| 汝阳县| 邯郸市| 沈丘县| 慈利县| 车致| 磐安县| 周宁县| 巫溪县| 福建省| 河源市| 侯马市| 昌宁县| 大庆市| 虎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