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淳
老劉最近老感覺鼻子堵,開始以為是感冒,就沒怎么在意,只是自己吃了些感冒藥,但幾個月過后,不僅鼻塞沒有好轉,還出現了輕微頭痛,這下老劉才開始重視,去醫(yī)院一檢查,發(fā)現患上了鼻息肉。醫(yī)生告訴他,鼻息肉如不治療,可能發(fā)展成鼻竇炎,甚至導致更嚴重的后果。醫(yī)生建議手術治療,但老劉有些猶豫:手術會有風險嗎?術后會復發(fā)嗎?
其實,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均為常見的鼻竇疾病,前者是鼻竇黏膜的炎癥(尤以上頜竇炎最多見),它的典型癥狀為早上起床后頭部疼痛;后者則是水腫的鼻竇黏膜因重力作用逐漸下垂而形成。鼻息肉堵塞鼻竇口,不僅影響鼻竇通氣功能,還會阻礙鼻竇內分泌物正常排出,久而久之就容易導致鼻竇感染。
目前對鼻竇疾病的治療首選功能性鼻竇內窺鏡手術,它對鼻子創(chuàng)傷很小,術中術后患者的痛苦也不大,但少數病例會有復發(fā),他們很容易因為反復手術而對治療失去信心。其實,除手術本身成功外,手術后的后續(xù)治療也是提高療效和預防復發(fā)不可缺少的步驟。做好下面3點可以提高鼻內窺鏡手術的成功率,防止鼻息肉的復發(fā)。
◇ 定期隨訪術后3個月是鼻腔黏膜恢復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鼻黏膜將經歷損傷、再生、反應性水腫、上皮化等過程,如果不及時處理,很可能影響手術效果,故在此期間需嚴格遵醫(yī)囑定期去門診復查。一般術后2周為第一次復診時間,以后視患者鼻腔黏膜愈合狀況而定,一般每2~3周復查1次,直到滿3個月為止。
復查時,醫(yī)生會在鼻內窺鏡下檢查手術的鼻腔,清理痂皮、黏性膿涕、小囊泡,分解粘連,以便讓傷口恢復至最理想狀態(tài)。3個月后可每半年左右復查1次,如恢復良好,復查周期可延長至1年。一旦發(fā)現鼻腔內有小息肉復發(fā),應及時行內窺鏡下鼻息肉摘除術,預防及控制鼻息肉的進一步生長,這樣可以減少患者的醫(yī)療費用和身心痛苦。
◇ 合理用藥術后合理用藥對鼻腔黏膜的愈合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鼻腔黏膜在手術后常會經歷一段反應性水腫時期,特別是青少年患者,水腫反應尤其明顯。因此,術后需常規(guī)使用糖皮質類固醇激素鼻噴劑(如布地奈德鼻噴霧劑)局部治療,視患者具體情況維持噴鼻半年至一年。除激素外,還需應用抗生素、鼻黏膜收斂劑、黏液稀化藥物、鼻腔沖洗藥物、中成藥等,如患者伴有過敏性鼻炎則需加用抗過敏藥物,這些都需嚴格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正確使用,以達到減少鼻腔分泌物、改善通氣、消除水腫、利于引流的目的,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 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促進鼻黏膜上皮化及預防鼻息肉的復發(fā),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避免煙塵刺激、忌辛辣飲食、冷暖交替時預防感冒等,均有利于鼻竇在術后盡快恢復。一般在術后2周即可正常工作及參加社交活動,但要注意不可從事重體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