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性主義文學( feminist literature)與女性文學(womens literature)不同,前者是女權運動的旁支,凡反映婦女在男權社會的困境、挫折以及奮斗的文學作品都是女性主義文學作品。奧斯丁用現(xiàn)實主義手法,直接地反映出女性在家庭空間的困境。她憑借自己的“女性經驗”,真實地描畫出屬于女性性別的想象與女性性別的歷史。奧斯丁的作品里表現(xiàn)出女性主義文學初期的特征。她通過既順從又叛逆父系文學準則,綿里藏針地取得了女性文學的偉大實績。她的作品具有鮮明而獨特的女性意識。
關鍵詞: 女性主義文學 奧斯丁 女性意識
女性主義以異軍突起的姿態(tài)崛起于當代西方文壇,法國西蒙 . 波伏瓦(Simone de Beauvior,1908-1986)1949年發(fā)表的《第二性》(The Second Sex)被譽為是當時唯一全面探討女性生存環(huán)境的論著。女性主義文學(feminist literature )與女性文學(womens literature)不同。前者是女權運動的旁支,它可以分成創(chuàng)作和批評理論兩方面;后者指女性作家的作品。女性主義文學并不限于女性作家或女性批評家,凡反映婦女在男權社會的困境,挫折以及奮斗的文學作品都是女性主義文學作品。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著力刻劃女性角色,其作品顯示了女性主義的色彩,而成為女性主義作家。許多女性作家是站在男人的立場,以男人的視覺、聽覺、感覺、為男人言說和描寫,作為男性欲望的對象化而出現(xiàn)在文學中,女性的經驗,女性對自己生存處境,生存的感知和思考被阻擋在文學之外,真實的女性在文學的世界里處于失語狀態(tài)。
公元前五千年至前三千年,由于頻繁的戰(zhàn)爭,金屬及交通工具的產生,人口增多,糧食增加,畜牧業(yè)的出現(xiàn)而導致的奴隸制的發(fā)展,使男人在生產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婦女的社會地位日漸衰落,逐漸產生了男人對女人進行統(tǒng)治與控制的父權社會,“父權制”代替了“母權制”,女性成了一個受壓抑的群體?;浇痰摹妒ソ洝防镄麚P女人是由男人的肋骨造成的,作為他的“配偶”。英語中man為男人。 woman為女人,它是由 womb (子宮)與man合成的。女性皆是低于男性的劣等公民。西方一些著名學者,如柏拉圖將女性喻為容器,男性為模具,婦女雖然可以參加社會活動,但在各方面都不如男人。亞里士多德認為,男性天生比女性優(yōu)越,男人統(tǒng)治女人恰如君主統(tǒng)治臣民。盧梭在《愛彌爾》中稱,按自然界的次序,婦女不宜參加公眾活動,她們應服從男人。叔本華在《論女人》中稱,“女人是不雅之性”,無論對音樂、詩歌還是造型藝術,她們都不會有真正的感受,也寫不出好詩。婦女逐漸被剝奪了財產權、婚姻自主權、社交權及受教育的權利。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是婦女思想解放的開始。在英國,18世紀中葉以后,由于新聞業(yè)的崛起,識字人口劇增,人們的隱私意識增強,婦女讀者群急劇擴大,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從18世紀后期開始,英國法律及風俗習慣諸方面起了變化,大批中產階級婦女有了點閑暇,受了些教育,開始從事文學活動。她們參加學術會議,討論莎士比亞,翻譯古典作品,靠寫作掙錢。小說的讀者首先是從女性開始的?!杜杂^者》報與理查遜的小說都是以女性讀者為主要對象,其視覺也是女性的。女權運動與女性對文學的習讀有密切的關系。
1791年,英國的瑪麗.襖爾斯通克拉夫特發(fā)表了《為女權辯護》的著名論文,對于女人生來是男人附屬品的觀點進行了批判,指出女人與男人一樣具有理性,在政治,教育,工作及財產繼承等方面應該享受與男人一樣的權利。倡導女人不做只知打扮、取悅男人的寄生蟲,而應為世界的改革做貢獻的具有獨立人格的人。
1851年至1867年,英國產生了一些婦女協(xié)會,要求婦女的政治權利,支持贊成婦女擁有政治權利的約翰.S.密爾競選國會議員。1870年英國通過《已婚婦女財產法》,婦女有了財產繼承權。1888年,66位美國婦女和8位歐洲婦女創(chuàng)辦了“國際女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Women,簡稱ICW),將19世紀女性主義者所提出的一切要求列入了行動計劃。1899年,倫敦召開了第二次ICW,5000名婦女參加了大會。這次大會明確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婦女解放的同時也解放了男人,不僅婦女受益,整個人類都會得到好處。(1)1920年至1928年,英美婦女獲得完全的選舉權。
女性讀者的產生是女性作者產生的前提。長期以來,婦女大多數(shù)不識字。19世紀早期,一名英國小說家在其《自傳回憶》中抱怨道:當她年輕時,年輕女孩公然念書被認為有失體統(tǒng),大家認為女孩子應該坐在起居室中縫衣,聆聽他人朗讀書本,并隨時準備好招待到訪的客人。(2)
在男性中心主義傳統(tǒng)文化中,女性的生活體驗、思想感情從來都是被排斥的,被歪曲的。為了改變這一傳統(tǒng),找回女性的真實,就需要通過創(chuàng)作,闡明女性體驗。茅盾在《蝕》,《虹》等作品中,塑造的引人注目的“新女性”系列。在這些小說里,作者對女性形體形象的描述往往發(fā)自一個男性人物或男性視覺、聽覺、感覺系統(tǒng),這個男性毫不掩飾地以她對自己的吸引與威脅來判斷她的可愛與可恨,誘人之處與可怕之處。在作者筆下“看不到分裂的女性內在世界本身”,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身上“分明烙有作家自己和男性群體的想象痕跡”。(3)
男人在寫著歷史(history=his+story),那是男人的歷史。男性筆下的女性通常分為二極:“天使”或“魔鬼”。但丁筆下的貝雅特里齊,彌爾頓筆下的妻子,歌德筆下的瑪甘淚被塑造成純潔、美麗的理想女性或天使,她們的主要行為都是向男性奉獻或犧牲,而這種獻祭注定她走向死亡。男性筆下的另一類女性的形象是妖女或惡魔,表現(xiàn)了男性作者對不肯順從,不肯放棄自私的女人的厭惡和恐懼。而這些女性形象實際上恰恰是女性創(chuàng)造力對男性壓抑的一種反抗形式。真正的女性在男權社會的壓抑下變得軟弱、無聲。
奧斯丁(Jane Austen,1775-1817)的作品是19世紀出版的,但大部分是在18世紀寫成的。奧斯丁的作品具有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傾向。她用現(xiàn)實主義手法,直接反映出女性在家庭空間的困境,反映整個社會對婦女的種種不公平態(tài)度與限制,反映了婦女受壓抑的狀況。奧斯丁一反當時流行的傷感小說驚險傳奇的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獨辟蹊徑,以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法表現(xiàn)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奧斯丁喜愛的理查遜、克拉伯、約翰遜等作家和詩人的作品也大都是描寫現(xiàn)實的。克拉伯的作品中沒有一點傳奇文學的色彩,他的詩歌著重刻劃現(xiàn)實生活,而不是向讀者展示太虛幻境或渲染荒誕事件。奧斯丁的《諾桑覺寺》是為了譏笑當時流行的哥特式小說,特別是雷德克利弗夫人的小說而寫的。小說中女主人公凱瑟琳·莫蘭由于受當時廣為流傳的“恐怖”小說對她產生的不良影響,犯了判斷上的錯誤,最后她拋掉了幻覺。奧斯丁的《理智與情感》嘲笑了感傷主義者。瑪麗安由于感情沖動,吃了很多苦,最后改掉自己的毛病,嫁給一個年齡比她大得多的男人,過上了安寧的生活。
奧斯丁同時代的女小說家常常超出她們的知識范圍,描寫放蕩不羈的紳士墮落的生活方式等等。而奧斯丁堅持創(chuàng)作自己熟悉的生活小說,保持自己獨特的風格。她憑借自己的“女性經驗”,真實地描畫出屬于女性性別的想象與女性性別的歷史。她的作品中有舞會上受冷落的姑娘,或者嫉妒情敵的姑娘,但她的任何作品中沒有一處寫沒有女人在場的、男人間的相互交談。因此,我們讀一本奧斯丁的小說如同自己有了一番親身體驗,了解她書中的人物,就像自己曾與他們在一起生活過。奧斯丁以其“女性經驗”的真實性尺度,避免了男性創(chuàng)作對女性形象的扭曲,重構了婦女文學傳統(tǒng)。奧斯丁筆下的女主角所呈現(xiàn)的“瘋狂”,并不是偶然的,是女作家深層心理的隱喻性表露,是她們反叛沖動的投影、“重像”,是反對父權制的一種形式,通過它,真正的女性之聲得以表達。奧斯丁探尋女性生活的新模式,塑造具有女性獨立意識,有個性的女性形象?!栋谅c偏見》中伊麗莎白是奧斯丁喜愛的人物,也是她筆下的新型人物,她聰明、美麗,說話有幽默感,她與當時的上流社會格格不入。當時評價一個女人的美德標準是能否彈鋼琴、繪畫、跳舞,達西也是這樣認為的,伊麗莎白對這些則滿不在乎。伊麗莎白為了探望生病的姐姐,踏著泥濘的小路滿身泥土地來到彬格萊家,表現(xiàn)了姐妹深情,卻被認為有失體統(tǒng),受到彬格萊姐姐的嘲笑,然而得到了達西的贊賞。
奧斯丁在《傲慢與偏見》中表現(xiàn)出反對門當戶對的封建婚姻、資產階級的買賣婚姻,及中產階級女子把愛情和婚姻看作是唯一出路的思想,主張婦女人格獨立,爭取平等權利??铝炙故菉W斯丁諷刺的對象,柯林斯把他的牧師待遇當作求婚的優(yōu)越條件,認為伊麗莎白盡管“有許多吸引人的地方,不幸你的財產太少……不會有另一個人向你求婚了?!彼蛞聋惿缀翢o感情的求婚,使人想起了滑稽劇。當伊麗莎白發(fā)現(xiàn)達西“無論在個性方面和才能方面,都百分之百是一個最合適她的男人”時她采取了主動,運用時機,扭轉了不利于自己的婚姻條件,從而勝利地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她蔑視貴婦迦苔琳夫人,這時,她的反抗精神達到了頂峰。
奧斯丁的作品里反映出的新型女性與男性同樣聰明,他們都可以成為教育者。《愛瑪》中奈特利先生給愛瑪·伍德豪斯許多教導,《勸導》中安 . 艾略特是文特渥斯上尉的精神向導?!栋谅c偏見》中達西向伊麗莎白學到了許多東西。《曼斯菲爾德莊園》中伯特拉姆夫人是當時社會中理想的妻子,她凡事總要向斯托馬爵士請示,她拒絕承擔任何責任,成了托馬斯爵士的一個包袱。
奧斯丁的作品里表現(xiàn)出女性主義文學初期的特征,即“19世紀那些獨立的女主角,通常都被設計為最終都回到了男人的大氅和安慰的避難所?!?4)《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與達西終成眷屬,簡也與彬格萊喜結良緣。奧斯丁的作品在故事情節(jié)上脫離不了父權社會文學成規(guī)的框架,但其內在含義及敘述視覺方面具有顛覆傳統(tǒng)權力關系的作用。在《勸導》中,只有安妮這個女性能夠通過對身體外表的觀察來闡釋內在意義,解讀男性人物的動機、反應和欲望。讀者也通過安妮的眼光來觀察故事,這是對男權敘事傳統(tǒng)的一種顛覆。這個時期是模仿傳統(tǒng)的流行模式,使其藝術標準及關于社會作用的觀點內在化的時期。
由于婦女寫作被認為是不正常的事,奧斯丁不敢像男人那樣暴露自己的深層心理,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是躲在房間里,在一扇吱吱嘎嘎作響的房門的掩護下悄悄寫成的。她寫作時還隨時提防要在來訪者進門之前藏好稿子,寫成后把它壓在抽屜里好幾年未發(fā)表。奧斯丁的《感情與理智》,《傲慢與偏見》都是隱名發(fā)表的。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婦女的想象與激情受到男性傳統(tǒng)的鉗制。奧斯丁往往采用“替身”的手法來表現(xiàn)其痛苦、憤怒及瘋狂。她把這種反叛意識投射到了小說中的瘋女人或魔鬼般的女人身上,“從男權觀點看,拒絕在家庭中保持順從與沉默的婦女都是可怕之物——蛇發(fā)女,海妖,六頭怪,蛇身婦及死亡災星或黑夜女妖,而從女性的視覺看來,魔女僅只是一名尋求自我表達的女性。(5)奧斯丁通過既順從又叛逆父系文學準則,消除了身份危機,取得了女性文學的偉大實績。實現(xiàn)了文學史由描寫“精英”轉為描寫普通民眾,特別是婦女這個弱勢群體。
奧斯丁往往運用戲仿(parody)手法,綿里藏針地表達了自己的反叛意識奧斯丁的嘲諷既溫和又耐人尋味,往往需要讀者再細讀一遍才能體會出人物對話在奧斯丁的小說中起著重要作用。她筆下的人物通過談話和行動表露自己的個性特征,也露出作者的意見和理想。奧斯丁的小說“在既不脫離她們各自所處的時代和環(huán)境中的敘事常規(guī)與社會習俗,又與這種常規(guī)和習俗格格不入的情況下創(chuàng)建了自己作者的聲音”。(6)
奧斯丁的寫作存在教育與閱歷的局限。當時的男作家?guī)缀鮽€個家境富裕,受過良好的教育或有著豐富的閱歷。如詹姆士、高爾斯華綏、福斯特、喬伊斯等都生長在富裕的家里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或有著豐富的閱歷,康拉德則幾乎跑遍了全世界。而奧斯丁則出身在一個居地偏僻的牧師家庭,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她沒有經歷過戰(zhàn)爭、航海、沒有從事過政治活動或商業(yè)。她不能寫出場面廣闊的法國戰(zhàn)爭或格式優(yōu)雅的詩歌,她只能寫出鄉(xiāng)村舞會、拜訪等自己曾經歷過的發(fā)生在自己的家庭和情感中的日?,嵤?。
奧斯丁以她獨特的女性視覺,非凡的藝術表現(xiàn)力,用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探討了女性生存的處境及其深層意識中的傳統(tǒng)烙印,其作品具有鮮明而獨特的女性意識。
參考文獻:
(1) Hurwitz, The Internation Sisterhood, Women in European History, Boston , Hughton Mifflin,1977,p.331.
(2)阿爾維托 . 曼古埃爾著,吳昌杰譯:《閱讀史》,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147頁。
(3)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4) Elaine Showalter,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7,p.13.
(5)Sandra Gillbert and Susan Gubar, 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 New Haven: Yale U.Press,1979,p.79.
(6)蘇珊.S.蘭瑟著,黃必康譯:《虛構的權威:女性作家與敘述聲音》,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頁。
作者:
伍艷萍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