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譯
20世紀70年代末期,英國天鵝獵人造船廠生產(chǎn)了6艘新型散裝貨船,這批貨船每艘都重達15萬t,船上裝備先進、管理完善,成為英國人的驕傲。人們?nèi)f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批剛剛建好的貨船,在航行中頻頻遇險,其中的一艘“德比郡”號貨船,更是在一次航行中隨著臺風神秘消失,帶走了船上44條寶貴的生命。
神秘失蹤
1980年9月,“德比郡”號貨船正在執(zhí)行一項航行任務——把鐵礦石從加拿大途徑開普敦運往日本。9日黎明,“德比郡”號已行駛到菲律賓南部。船長發(fā)現(xiàn)一場熱帶風暴正在前方形成,狂風巨浪已經(jīng)開始襲擊太平洋上的島嶼。為了安全起見,船長果斷地下令:改變航線,向北行進,避開這次風暴。不久后,船長觀察發(fā)現(xiàn),風暴似乎改變了方向,像是要向南移動,于是又將“德比郡”號恢復到原來的航線上。此時,“德比郡”號貨船距離目的地日本只剩下644km的航程??墒秋L暴突變,迎頭撲向“德比郡”號。很快,“德比郡”號陷入了臺風的正中心,這是臺風最糟糕的位置,風浪有18~30m高,整個船身都在風浪之中,隨時可能散架。綠色的巨浪輪番捶打著船頭,船顛簸得非常厲害,但船上能見度很低,船長根本看不到船頭,更不知道船頭發(fā)生了什么。更可怕的是,風暴最終演變成臺風,席卷了整個海面?!暗卤瓤ぁ碧栐陲L暴中掙扎著,發(fā)出最后一條信息:“在風暴中前行了3km?!比缓缶驮僖矝]有信號了。
10日,臺風終于過去了,海平面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在這場與風浪的搏斗中,“德比郡”號未能逃脫被大海吞噬的厄運,而隨著“德比郡”號一起消失的是船上44名船員。
65號艙壁缺陷
噩耗傳來,船員家屬們簡直難以置信。悲傷的人們無法接受“德比郡”號的失蹤僅僅是天氣的緣故。因為另外一艘姊妹船“阿爾雷”號剛剛安全返回,而這艘船當時離“德比郡”號只有97km。船員家屬們都知道,盡管海上航行危險性較大,但每年都有許多船從風浪中脫險,為什么這艘新建且裝備精良的“德比郡”號貨船就回不來呢?大家不由得想到,“德比郡”號的失蹤一定還有別的原因,會不會是這艘貨船存在某種致命缺陷。
在“德比郡”號失蹤大約18個月后,一艘“泰恩·布里奇”號船在離開漢堡和易北河后,遇上了暴風天氣。當這艘船回到漢堡港接受檢修時,人們發(fā)現(xiàn)它的供給艙前面一點的地方有一個致命的弱點;2個月后,另一艘船在鹿特丹被發(fā)現(xiàn)有同樣的弱點。值得人們關(guān)注的是,這兩艘船都是“德比郡”號的姊妹船,在設計和結(jié)構(gòu)上和“德比郡”號相同。人們這才意識到,“德比郡”號的失蹤很可能和這兩艘船上的弱點存在某種聯(lián)系。
英國天鵝獵人造船廠生產(chǎn)的6艘新型散裝貨船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船身極其龐大。厚厚的鋼板構(gòu)成的船身里面,大的足以裝下一個圣保羅大教堂。在修造船舶時,一般船塢的舉力是200t,而這些船有3萬t,這就需要引入一個分段裝配過程——把事先造好的大組裝塊拼在一起,再焊接起來。焊接工作要求必須把這些組裝塊拼對位置,使它們相互間很好地吻合,誤差只能在2~3mm以內(nèi),但有時會很不成功,于是不得不用一些大的焊接塊來彌補。
天鵝獵人造船廠為了減小建造難度,在造完第一艘船后,對后5艘姊妹船的65號艙壁和2條巨大主體船梁相交的地方作了改動——65號艙壁是最后一道帶孔墻,在第一艘船上,船梁是從船頭貫通船尾的;但在其他5艘船上,船梁只延伸到了65號艙壁,艙壁的另一側(cè)則焊上了另2條新船梁,人們以為它們連接在一條直線上。但事實上,兩側(cè)的船梁并沒有在同一直線上,它們發(fā)生了錯位,其中最大的偏離達50mm。這樣一來,那些處在加固材料下面的梁柱,在遇到巨大沖擊力的時候,就不能發(fā)揮作用,即所有的力量不能抵消在梁柱上,而是直接作用于艙壁上,與對面的2條梁相互作用,形成一種“折扇效應”,導致艙壁嚴重彎曲。尤其是在船遇上壞天氣的時候,艙壁就會不斷彎曲,而這種彎曲又給焊接處造成強大的壓力,使焊接處產(chǎn)生了裂縫。
事故發(fā)生后,事故調(diào)查組給出了一份調(diào)查報告,說明是“德比郡”號船上產(chǎn)生了裂縫,且裂縫迅速擴大,很快瓦解了整個船身。那么這些裂縫又是如何在瞬間產(chǎn)生,并撕碎、沉沒這艘重達15萬t的貨船的呢?在6艘姊妹船中的又一艘“考盧恩·布里奇”號遭遇大災難后,人們從中找到了證據(jù)。由于船體斷裂,“考盧恩·布里奇”號在愛爾蘭附近擱淺,并最終沉沒了。人們在搜尋殘骸時,在船上發(fā)現(xiàn)了一系列裂縫,甲板上的裂縫就有300~400m長,在甲板下面的65號艙壁和附近艙壁里也發(fā)現(xiàn)了大量裂紋。人們開始猜測,也許是這些裂縫中的一條,大到了一定程度,以至將一條緩慢開裂的裂縫變成了進展迅速的斷裂,從每個月只增加1或2mm的開裂速度突然發(fā)展成每秒鐘就開裂好幾百米的驚人速度,正是在鋼板上快速形成的脆性斷裂造成了“考盧恩·布里奇”號的最后解體。
人們還在不斷探究著“德比郡”號沉船事件的真相。丹麥海運工程師按比例制作了一個“德比郡”號貨船的模型,并測試了它在臺風下對巨浪的承受能力。實驗表明,65號艙壁確實是隱患所在的區(qū)域。當浪峰到達船頭時,會將船頭整個抬起來,海浪會順著船身直達船橋,這時,巨浪就會形成一個中空的結(jié)構(gòu),并使船橋完全懸空,從而使其得不到任何來自海洋的支撐和浮力。在這種情況下,大約有1萬,甚至1萬5000t的重量被懸在了空中。不過這時候,來自船體本身的支持力還是很可觀的,但如果船梁錯位、甲板劣質(zhì)焊接,就會造成極強的擠壓力,很可能導致船尾斷掉。
搜尋“德比郡”號殘骸
事故調(diào)查組調(diào)查顯示,至少有3艘“德比郡”號的姊妹船65號艙壁存在船梁錯位現(xiàn)象,并有裂紋產(chǎn)生,但沒人能證明“德比郡”號也有這些弱點,而且剛好是從這一點開始斷裂的。技術(shù)專家們普遍認為,能夠支持“65號艙壁”理論的證據(jù)仍不夠充分,調(diào)查組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還無法解開這個謎團,唯一可靠的證據(jù)只能來自躺在日本海某處的“德比郡”號。
一個遠征隊在遇難者家屬的經(jīng)費贊助下,終于從日本出發(fā),開始搜尋“德比郡”號。搜尋進行得很不順利,沒有人知道“德比郡”號最后沉沒的位置,唯一的線索是隊員們在海面上發(fā)現(xiàn)的2片浮油。幸運的是他們擁有一臺能對4000m深的海底進行探測的聲納探測儀。然而它所探測到的圖像非常特別,隊員們花了好幾天時間,試圖解釋它所記錄下的奇怪圖形,困難的是,有18種不同的顏色分布在圖形中帶狀的沙丘上。幾個星期過去了,隊員們還是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形狀像“德比郡”號的東西。風暴就要來了,隊員們決定使用遠距離攝像機去調(diào)查一下那片聲納圖像十分奇特的區(qū)域。
當攝像機下降到4000m深的時候,隊員們終于拍到了有關(guān)“德比郡”號的所有證據(jù):第一片殘骸大約有5m長、3m寬,它的邊緣很尖,并且單獨呆著;有一些扭曲得非常厲害的殘片,其中一塊非常巨大,約有20m長,已扭曲成了螺旋狀;還有一個看起來很重的鋼梯,已經(jīng)完全被扭曲了……這些景象使隊員們非常震驚,這就是為什么在“德比郡”號的聲納圖片上,幾乎80%到90%的殘骸都已無法辨認,因為它已經(jīng)完全被摧毀了。人們一直以為“德比郡”號只是斷成了2節(jié)。要把“德比郡”號破壞成攝像機里顯示的狀態(tài),需要多么巨大的力量,即使有人故意想把一艘船炸成這個樣子,那也是很難的,必須從船頭到船尾都排滿大量的炸藥。對于遇難者家屬而言,這樣的結(jié)果帶給他們更大的疑問。
罪魁禍首是貨艙蓋
“德比郡”號的聲納圖片給事故調(diào)查組提出了新問題:65號艙壁的斷裂按理應該產(chǎn)生兩大塊殘骸,而“德比郡”號卻徹底粉碎了,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自“德比郡”號之后,世界上有近200艘散裝貨船相繼失蹤。人們開始關(guān)注國際船舶建造標準,特別是那些遮擋貨船口的巨大方形蓋子貨艙蓋,它們是否堅固得能抵擋臺風掀起的巨浪呢?通常情況下,臺風時的海浪從波峰到波谷大概有20m左右的高度,這樣,在大浪落下時,浪頭的5~6m甚至更多的水都會傾注到貨艙蓋上。由此引出的“貨艙蓋”理論認為,貨艙蓋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因為按設計要求,它們一般只能承受1.75m的浪頭水,如果浪頭高過1.75m,水就會很快進入船艙,造成船頭下沉,接著船身會傾斜得厲害,并很快下沉。
“貨艙蓋”理論首先在丹麥人的模型上得到了驗證。他們發(fā)現(xiàn),當一個艙口進水后,其他艙口也會很快進水,因為水壓會使它們之間的艙壁很快破裂;有3個貨艙注滿水后,船就會開始下沉;當船沉到浪底后,另一股力量又會將其擊碎。一艘300m左右長的貨船,在船頭貨艙進水的情況下,僅僅一個很小的傾斜角度就足以使船頭沒入水面之下,但即使這個傾斜角度只有10°,它作用到水密艙上的壓力就會達到3~4個大氣壓,而這足以使其內(nèi)部發(fā)生內(nèi)向爆炸。
在“德比郡”號上大約有80個完好無損的水密艙,而一旦它們開始下沉,壓力就會逐漸增加,當壓力變得足夠大時,這些水密艙會發(fā)生內(nèi)向爆炸,而當它們爆炸時,整條船的結(jié)構(gòu)就被徹底破壞了。更糟糕的是,水密艙的爆炸會加速船體的下沉速度,因為每當一個水密艙破裂,就有更多的水涌入船內(nèi),船身就遭到更大的破壞,接著又是下一個水密艙,最終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水密艙一個接一個地爆炸,沒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深入調(diào)查與改進
解開“德比郡”號之謎,對全世界貨船的安全性都具有重大意義,英國政府已下令對沉船區(qū)進行新的調(diào)查,人們把沉船區(qū)里幾千塊殘骸的位置都標出來,研究者們也開始了漫長而繁冗的取證過程。“德比郡”號已被炸成無數(shù)碎片,要從4000m深的水下找全所有殘片并非易事,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它意味著人們不再只是漠然地接受沉船的事實,這是航海業(yè)第一次掀起一場對于深海沉船事故的公開討論,并且這種調(diào)查討論還是世界性的,這些調(diào)查給船舶協(xié)會的權(quán)威們施加了很大的安全壓力。
船舶工業(yè)的權(quán)威部門和設計貨艙蓋的承包商們,已經(jīng)開始關(guān)注“德比郡”號及其他船只所遇到的問題,并決定給散裝貨船的貨艙蓋制定一個更高的標準。因為每年仍有20~25艘貨船在失蹤,它們中有1/3很可能都是因為貨艙蓋的問題而沉沒,的確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加以重視。
現(xiàn)在,只剩一艘“德比郡”號的姊妹船在海上航行,經(jīng)過多次改進,它已變得更加安全。但另一些貨船常在狀態(tài)很不好的情況下就出海。雖然新國際條例提高了對貨船抵抗風浪能力的要求,但這些并不夠,船主們還應該針對這些要求,對貨船實施必要的保養(yǎng)措施,從而避免其中的一些船只因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養(yǎng)而失蹤。新的標準要求人們加強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在利益和安全之間尋找平衡點,只有這樣,“德比郡”號的悲劇才不會重演。
編輯林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