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沙子
很多家長不明白,為什么原本興致勃勃的孩子學了一段時間的琴以后,對學琴的態(tài)度會從喜歡變成拒絕甚至是憎恨?這并不是因為孩子多變,最主要的責任在于家長和老師。
我對樂器是一竅不通的,但我覺得,一個好的鋼琴老師應該能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孩子學琴以來,我看了不少老師的教學方法,也了解了很多孩子的學琴狀況,我發(fā)現(xiàn),在學琴問題上,很多家長都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qū)。
誤區(qū)1:不知道怎么選老師
選擇老師真的太重要了,老師的教育方式將會影響孩子對音樂的看法。
現(xiàn)在很多鋼琴老師剛開始教孩子時根本就不教基本的東西,只是教孩子怎么彈曲子。也許他們認為這么小的孩子,一開始就教基本功,孩子會厭煩。最初我們請的老師就是這樣的,學了幾個月下來,連我都不知道正確的指法是什么樣,孩子當然就更不知道了。而且每次上課都只是教新曲子。每周的練習也只是練習新曲子,造成孩子只會半生不熟地彈老師教過的曲子。
我看過幾個老師都是這么教孩子的:上課就是讓孩子把上節(jié)課的曲子半生不熟彈一遍,然后教幾首新曲子,下節(jié)課再要求把這節(jié)課教的曲子半生不熟彈一遍,再教幾首新曲子。如此循環(huán),孩子每天都在練新曲子,每次都是半生不熟的時候又換新曲子了,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彈出感情,更不知道練琴其實是一種享受。當曲子越來越難的時候,孩子難免也會感到越來越厭倦。
我的女兒芝鶯現(xiàn)在的老師從來不教芝鶯新曲子,新曲子都是在課后布置的作業(yè),自己看著譜子彈。剛開始芝鶯對五線譜不是很熟悉,我就做了兩張很大的譜表,遇到不懂的就對一下譜表,慢慢地,她的識譜能力就加強了。
芝鶯每天的練習內(nèi)容是這樣的:先彈半個小時的基礎練習,就是指法的練習。練完基礎練習后,就看著譜子練習新曲子,然后不看書背上周學的曲子,還要把以前學得滾瓜爛熟的大概八九首曲子彈一遍,這些曲子就不是簡單地把音彈對就行了,要求彈出韻律、強弱和感情。彈這些閉著眼睛都可以彈的曲子是最享受的,彈到最后可謂是自我陶醉,何樂而不為呢?
剛開始我也沒有做好。每次練琴的時候,我都是讓孩子把基礎練習練完后,就依據(jù)學習的先后順序練習曲子。練到最后孩子就有點累了,而這時安排的偏偏又是新曲子,所以孩子就有點不樂意了。我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馬上就改了。后來每次練了基礎練習就先練新曲子,這樣孩子不是很累,注意力也比較集中,很快就把新曲子練熟了,接下來再練習老曲子,孩子就很輕松了,所以每次練到最后她都是高高興興的。
我還發(fā)現(xiàn)了基礎練習的好處,就是每天機械地重復練習,也是訓練孩子聽力的好機會。大概練了兩個月后,很偶然地,我唱了幾句簡單的歌詞,芝鶯剛好就坐在鋼琴旁,她馬上就根據(jù)我唱的調(diào)子彈出了曲子。我很驚訝。然后我就讓芝鶯轉(zhuǎn)過身去,閉著眼睛聽我按琴鍵,我彈一下,她唱出來,居然每次都唱對了。
后來,這樣的“猜音”練習也成了芝鶯特別喜歡的一種游戲,她常常閉著眼睛讓我彈琴給她猜,有時候她也會彈給我猜。
誤區(qū)2:學到一定程度才請好老師
很多家長認為應該在自己經(jīng)濟允許的范圍內(nèi)給孩子請個好老師,但是他們覺得應該在孩子學到比較難的時候再請好老師,孩子學琴的初級階段,請什么樣的老師無所謂。而且初學也比較簡單,請好老師有點不劃算。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A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基礎好了,樓房才能修得高。這個道理可能每個人都懂,但是在學琴的問題上,懂這個道理的人并不是大多數(shù)。
讓孩子有扎實的基本功,以后的學習會順利得多。孩子一旦養(yǎng)成了不好的習慣,以后的修正將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鋼琴對指法的要求比較嚴格,指法和落指的力度都影響到彈奏的效果。對孩子來說,你首先給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剛開始就給孩子正確的東西,以后肯定會省卻很多麻煩。
在其他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總是以為孩子太小,還不需要教他們太多好習慣。其實你在孩子還沒有任何習慣的時候教他好習慣,比在他已經(jīng)有了很多習慣以后再去糾正要容易得多,也有效得多。
所以我寧愿讓孩子有個好的、正確的起點。我覺得,最初的練習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我們陪著孩子走過了這一段,他自己就可以很好地駕馭了。
誤區(qū)3:孩子學的曲子越多越好
學新曲子只是讓孩子學會識譜。讓孩子愛上音樂還是需要不斷地練習,把曲子練得滾瓜爛熟后才能體會其中的味道。每次都是半生不熟就換新曲子,沒有新、半新、舊曲子的交替練習,孩子可能得到最多的只是挫折感,因為老是覺得自己彈得不好。
所以在學琴的時候,每周應該有新曲子練,但是更要有老曲子練,每首曲子都應該練到能夠吃透曲子里的旋律。在練習的每個階段都應該有老師的指導。把曲子的音符彈正確不難,但是彈出韻律就不是很容易了,因此在熟悉曲子的基礎上,老師的指導就顯得很重要。很多孩子學琴恰恰是少了這個階段的指導。
誤區(qū)4:考級才能知道孩子的水平
有些家長以為考級才能知道孩子練到了什么水平,也有些考級的目的是為了以后高考可以加分。有些老師為了迎合家長,會專門教一些考級的曲子。所以有些孩子考了很多級下來,卻只會彈老師教過的曲子,換個很簡單的新曲子都看不懂。
這其實也是一種悲哀。到頭來孩子也許并沒有愛上音樂,或是過了很多年就忘得一干二凈了。
誤區(qū)5:家長太過隨意不上心
孩子學琴,父母有顆平常心是很重要的,但是平常心不等于不關(guān)心。不管學什么東西。既然已經(jīng)堅持學了這么久了(學了幾節(jié)課就不學的除外),就證明孩子在這方面是有興趣的。學琴的過程是一種堅持,是一種毅力的磨煉。讓孩子快樂地學琴,也是為了讓孩子更喜歡音樂、享受音樂。如果把學琴只是當作一種簡單的學習,以為學到哪兒算到哪兒,那結(jié)果很可能是學到哪兒算不到哪兒。我看到很多孩子,只要是放下了,就再也不碰琴了。
讓學習成為一種享受,是需要孩子、家長和老師一起努力的,這種努力僅僅靠練曲子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不斷地讓孩子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和樂趣,這就需要智慧和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