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娘舅》節(jié)目組編著
為了母親生前的一份遺囑,兄弟5人在母親百年之后,為了遺產的分配大打出手。母親遺囑中的20萬元到底應該怎么分配?為什么這原本帶著愛心的20萬元反而引起了兄弟間的矛盾呢?
老娘舅:柏萬青(上海市人大代表、靜安區(qū)靜安寺街道人民調解員)
主持人:楊蕾
編導:張炯
當事人:弟兄5人
案例提供:上海市靜安區(qū)司法局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5兄弟的父親去世后的十幾年里,母親的衣食住行全由老二負責的,其他4兄弟逢年過節(jié)都買點補品、送點錢給母親。兄弟們因為母親而維系在一起感情還算不錯。
去年,母親生病住院,老二依傍左右,盡心盡力地照顧著病榻上的母親。怎奈,母親年事已高,身體恢復能力下降,病情逐步惡化,最終撒手人寰。母親生前,立下遺囑,將存款20萬元留給老二。住院期間,醫(yī)藥費共計2.5萬元,老二從母親的存款中,除去該筆費用,將余下的17.5萬元收入囊中。
老人的遺囑,引發(fā)了5兄弟之間的矛盾。葬禮上,兄弟們談及母親的墓地和相關事宜,老大說母親有20萬元的存款,拿出一部分給母親買個小點的墓地,余下的,兄弟們分掉。這時,老二拿出了母親立下的遺囑,說母親已經把錢都留給了他。這一番話,聽在兄弟幾人的耳朵里,就像是晴天打了一個霹靂,他們紛紛表示不相信母親會這樣做。兄弟5人為此爭論不休,最后,全然不顧兄弟之間的情感,大打出手,葬禮上一片混亂。
兄弟4人對遺囑的真實性產生質疑,他們認為老二左右了母親立遺囑的真實意思。老二表示遺囑是母親為了避免兄弟之間的矛盾,在生前親筆寫下的,而且做了公證。
作為老大,父親早早過世,長兄為父,他的說法是:本來兄弟5個人在母親生前都是十分融洽的,關系也很好,他也知道老二服侍媽媽也服侍得很好。但所有的問題都在母親過世之后,母親的身后事的處理上,母親的20萬元,兄弟幾個都知道是老四給母親的,但母親的遺囑卻是在大家都不知道的情況下立的。也就是說,母親留下的17.5萬元錢,是老四的,那么辦喪事也好什么事也好就用這剩下的17.5萬元錢,這錢不應該在大家都不知曉的情況之下就歸老二個人所有。如果母親生前和自己說一聲這件事,和自己商量商量,老二一直照顧著母親,把20萬元給他,自己也沒有意見。
那母親的這20萬元,到底是母親自己的存款還是老四的呢?
話說當年,家境貧寒,父親一個人在外工作,母親在家里照料家務,老四生下來的時候,由于家里的經濟情況不好,家庭負擔過重,父親試圖說服母親,把老四送掉,但是母親卻說什么也不愿意,硬是撐著,沒過幾天,由于自己沒有奶水,眼看著瘦弱的兒子嗷嗷待哺,母親痛哭著把老四送給了別人。而后,老四跟著養(yǎng)父母搬到了甘肅,杳無音信,直到1999年,老四的養(yǎng)父母因病相繼過世了。養(yǎng)母在臨終前,告訴了老四的身世。恰巧老四妻子的父母都是上海人,養(yǎng)母去世后沒多久,老四拜托上海的丈人丈母娘通過各種途徑找到了親生母親。
團聚之時,母子兩人抱頭痛哭。多年來,母親一直掛念著老四,心存內疚,一心希望老四回到上海,于是她發(fā)動全家一同努力,終于在2003年,幫助老四全家從甘肅回到了上海。
回到上海后,老四夫妻倆在一家學校里教書,工資不是很高,房價又飛漲,當時老四沒有多少積蓄,買房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家三口都擠在丈人家里。開始還能湊合著住住。隨著女兒一天天長大,眼看小舅子也要成家了,一家人擠在一起條件比較艱苦。母親得知此情況后,十分不忍心,且一直覺得自己是虧欠了老四,繼而把自己的一套一室一廳的房子給了老四,自己和老二一起居住。
老四十分孝順,他理解父母在當初的困難環(huán)境下,是迫不得已的。而且與母親相認后,他在甘肅的那幾年,一直收到母親寄來的食品、用品,還一直勸他早點回上海。老四認為母親一個女人一輩子也不容易,白拿母親的房子不是很好,并且考慮到兄弟之間的感情和避免日后不必要的紛爭,與妻子商量后,東拼西湊了20萬元給母親,算是買下這套一室一廳。
母親的20萬元是老四支付的購房款。
至此,事情的脈絡比較清晰,母親那20萬元的來歷,5個孩子都十分明確,問題出在老人生前立下的遺囑,盡管具有一定的法律效應,但是是在瞞著其他的孩子的情況之下,給老二的。雖然母親在當時立遺囑的時候避免當眾立,就是為了兄弟之間的和睦相處,但是沒有想到在母親過世后,兄弟之間還是為了這份遺囑發(fā)生了一系列的糾紛,在母親的葬禮上老大為此和老二大打出手,說是老二和弟媳逼著母親立的遺囑。因為母親在立遺囑時,沒有告知老大和老四,現在兄弟二人對母親的這份遺囑的真實性,懷疑是老二逼迫母親寫下的,認為老二一直以來對父親、母親的照顧也都是帶著目的的,雖然遺囑有法律效應,但在此期間兄弟間的親情已經淡漠了。
對于母親留下的17.5萬元,老大的意思是用其中的5萬至6萬元給母親買個小點的墓地,余下的錢應該給弟兄幾個分掉。而老二卻認為這余下的錢是母親留給自己的,有遺囑為證,況且自己也不像老大說的是為了母親的財產照顧母親的。老二為了避免兄弟之間不必要的爭吵,表示自己不想獨占母親的這筆錢,錢還是用在母親身上,母親生前沒有大富大貴,也是苦過來、窮過來的,應該讓母親骸骨有個好歸宿。他提出用12萬元給母親買個豪華墓地,至于剩下的錢,給母親做周年用,以及作為日后兄弟聚會時的花銷。
老二的言下之意是:父母已經過世,現在只有5個兄弟,為了兄弟們之間的親情不會斷裂,母親雖然把20萬元錢給了我,自己定然不會一個人獨吞。但老大卻認為,既然你老二沒有獨吞遺產的想法,那么更應該把母親留下來的錢分掉了。兄弟之間的矛盾由此產生。 老二跑到老娘舅那里,要求老娘舅給他主持公道,到底母親留給自己的錢,自己有沒有理由拿?母親的后事到底如何辦?
老娘舅柏萬青點評:
今天故事之中的兄弟3個人之間的感情基礎還是有的。那么我的意思是,母親生前是很勤儉節(jié)約的人。我們現在提倡對老人要厚養(yǎng)薄葬,所以在老人生前對老人好才是真正的孝順。至于老人百年之后,用12萬元去買個墳墓的事,我覺得老二應該尊重、聽取兄弟的意見,不要認為我現在有錢了,可以自己做主了。媽媽的墳墓、后事怎么處理不是用金錢可以來定的,理應要征求各個兄弟的意見,把所有的意見統(tǒng)一起來后再來執(zhí)行。
老大作為現在家里的一家之主,要明白老二的錢就是老二的,母親立的遺囑里就是說給老二的,這個在法律上是有保護的,這個是具有法律效應的,去打官司也是老二獲勝的。所以,老二理當有這筆錢的支配權,這是無可厚非的。你們在母親的葬禮上對老二動手的行為是不對的?,F在事情已經過去了,你買點東西,上門給兄弟去道個歉,大家都是親兄弟,有什么事情不能解決啊,兄弟之間一定要用武力解決問題么?
老四也是一樣的,跟老大一起去老二家里拜訪一下,帶點補品去,畢竟是你們動手打人不對在先。不管之前有什么誤會,大家都應抱著大事化小的心態(tài)去解決問題,兄弟之間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大家現在人到中年了,父母百年之后,真正能幫得上忙的,能依靠的還是自己的兄弟姐妹,血緣關系是比什么關系都牢固的,你們還是應該珍惜這份兄弟情義。
那么,老二首先就是要否定掉花12萬元給媽媽買墳墓的想法,母親的后事怎么辦理,要你們幾個兄弟去商量的,不是一個人能做主的。這個錢是你的,但是你要知道,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比金錢更加重要的東西,你拿了這筆錢,親情就沒了。一個人假如沒有親情的話,這輩子是很痛苦的,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有什么事情,真正能給你援助的還是跟你有血緣的親人啊。再說了,剛剛老二強調了,你是肯把這筆錢拿出來的,不是想獨吞的,那么與兄弟之間商量處理母親的后事才是正道。
兄弟幾個先回去好好商量下母親的后事應該如何辦理,這個必定要大家在一起好好商談的,母親是你們大家的母親。最近65歲以下的老人有個養(yǎng)老保險,而且這種養(yǎng)老保險可以一直保到終身,我建議你們兄弟5個人各買一份養(yǎng)老保險,如果錢還有多余的話,那么逢年過節(jié)大家碰碰頭,聚一聚,把這筆錢作為一種親情基金。
調解方案:
1. 老二應該與兄弟幾個好好商量一下母親的后事和墳墓的事情,不要獨自做決定。因為母親是大家的母親。兄弟之間的親情才是最重要的,金錢是其次的。
2. 老大作為長兄,應該帶領兄弟和睦相處,老大和老四應該上門給老二及其妻子去道個歉,上門帶點補品去。
3. 母親的遺產,在辦理好母親的后事之后,如果錢有余的話;老二給每個兄弟買份養(yǎng)老保險,享有終身的福利,剩余的就作為親情基金。
4. 對于母親的安葬,是否要買個那么好的墓,個人覺得現在提倡的是對老人厚養(yǎng)薄葬,所以海葬應該是個不錯的建議,你們兄弟幾個回去可以好好商量商量。
編導手記:
在錄制這檔節(jié)目前二天,很巧編導在《新民晚報》上看到一則消息,內容是關于殯葬改革的:在當今土地資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殯葬改革顯得尤為必要,無論從環(huán)境保護還是從國土資源保護來看,人們的傳統(tǒng)思想觀念一定要更新改變,海葬作為一種文明節(jié)儉的殯葬方式漸漸為民眾所接受,海葬不會污染環(huán)境,海葬是徹底解決骨灰入土占地,節(jié)約殯葬支出最有效的處理方法之一,也是今后骨灰處理的發(fā)展方向。而且對于選擇海葬的家庭,國家還能給予一定的補貼。正在為如何調解這家矛盾而苦惱的編導和老娘舅眼前為之一亮,這篇文章為我們能順利地調解矛盾給出了一個答案。
在調解現場,兄弟間的矛盾終于得到了解決。節(jié)目錄制完一個星期后,編導又來到了老二家,想了解一下他們兄弟間關系怎樣。老二很開心地告訴我們:老大和老四第二天就買了很多水果禮品上門了,現在兄弟們感情還不錯。關于母親的后事,因為母親生前曾表示要葬到老家鄉(xiāng)下,所以不敢違背,但是聽了老娘舅的意見,買了一個小的墓地。老二表示,老娘舅的一番開導讓自己受益匪淺,他非常同意“厚養(yǎng)薄葬”這個觀念,自己已經五十多歲,馬上要面臨由自己子女贍養(yǎng)的問題,老人在世時對老人好是真的好,死后一切事情再隆重再豪華也是無用的。雖說還是為母親買了墓地,但是將來如何處理自己的后事,老二說,“海葬”還真是個不錯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