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焱
李碧華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有一種并不過分張揚的女性主義意識,尤其體現(xiàn)在小說中女性形象的設置上。她筆下的女性多變被動為主動,在前世中迷失自己,而在今世中尋找自己和本應屬于自己的愛情,與同一時期香港的女性主義文學相比,李碧華獨樹一幟。她是在對傳統(tǒng)的敘事文本進行解構的基礎上來建立一種新的話語方式,開創(chuàng)一種新的文本樣式。
兩性身體上的差異性構成了人類社會性別文化的核心問題。女性的身體及其相關的權力欲望在男權社會中被視作對男性權力的威脅,也就成為言說禁忌的對象。文化上的規(guī)訓與懲罰在各個層面上展開,由自然身體而社會身體,其中包含了隱而不宣的運作機制。男性文人及其書寫無疑參與了這樣的建構行為。從中國古典男性正典《白蛇傳》的故事流變中,可以一窺其奧秘。
《青蛇》改編自《白蛇傳》,原本是一個以話本、地方戲等多種形式廣為流傳的民間傳說。故事的成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故事發(fā)展的第一階段,以南宋時的《西湖三塔記》為準,主要的敘事核心是“人妖不能共處”。這是個“恩仇報應”的故事。救了雞妖的奚宣贊被白蛇領了回了家,同居半月之后,白蛇厭了,要殺了他。這個男人被白蛇玩弄、拋棄,甚至差點要取了他的性命,毫無自我保護的能力,也無選擇能力,最終靠叔父奚真人的幫助才得以逃脫惡運。在這個故事中,男性文人的書寫策略是將女性妖魔化。女性全部是以妖的形態(tài)而非人的形態(tài)出現(xiàn),而男性奚宣贊卻被賦予了明確穩(wěn)定的命名。人與妖處于完全對立的兩極,妖是女性,女性是妖,女性被放逐到人的概念之外,從而緩解了男性權力受挫的危機。文章最后,將女性以惡妖的形象呈現(xiàn)出來,以塔鎮(zhèn)之。
故事發(fā)展的第二階段就是今天為人熟知的故事——《白娘子永鎮(zhèn)雷鋒塔》,作者是明代的馮夢龍,此后改編的戲曲和演唱文學基本上都是以這個話本為范本演繹而成的。與第一個階段不同,在這個故事中,白娘子與小青在這個故事中被賦予了女性化的明確命名,也有了更為女性化的性別特質,如形體、相貌,同時更具人性和感情色彩。而且,雖然因為她被看作蛇妖而與各色人物發(fā)生沖突,追求情愛生活的過程阻礙重重,但她仍執(zhí)著于享受許嫁、結親、開店等世俗情愛生活,對許宣一路勾引下去,追隨不止。仍然處于兩性情欲關系中的主動位置,而且將女性在兩性關系中的積極姿態(tài)發(fā)揮到了極致。
故事的最終完成版本是乾隆年間陳嘉言父女的改編本,增益“產子”、“祭塔”諸出,白蛇最終出世,位列仙班。在男性文本中,由于懷孕、生育,引誘許宣的白蛇一再被赦免,因為懷孕、生育是一種女性行為,“產子”意味著白蛇由妖轉化為女人。而白蛇與許宣結婚本是一個情欲的解決行為,生育這一元素的引入把性關系消解掉了,同時被神圣化,這是女性被允許進入婚姻和家庭的一個前提。因為在宗法男權制度下,婚姻是以延續(xù)以男性家長為中心的家族血統(tǒng)為首要目的,女性的身體只是作為一種生育的功能、作為一種使用價值存在。女性的生育行為對男性社會有重要意義,首先這意味著女性向男性獻出了身體,同時認可了男權社會賦予她的身份,即妻子和母親。
對貞操的純潔守護、一夫制的忠貞、家庭血脈的熱愛,女兒——妻子——母親三位一體的女性形象,是中國傳統(tǒng)宗法社會中男性價值對女性的幻想和全部要求,并通過一套詳細的教學式訓示和絕對命令,加以執(zhí)行。女性受到獎賞或懲罰,端視她是否稱職地表現(xiàn)了社會要求的行為模式?!栋咨邆鳌饭适碌牧髯冎?,不難看到在其背后巧妙的父權運作機制。
而李碧華則是從青蛇的角度重述這個故事。《青蛇》一開篇,李碧華就借青蛇之口明確表示出了對以往男性書寫的失望:“宋元之后,有一個家伙喚馮夢龍,把(我們)的故事收編到《警示通言》中,還起了個標題,曰《白娘子永鎮(zhèn)雷鋒塔》。覓來一看,噫!都不是我心目中的傳記。它隱瞞了荒唐的真相。酸風妒雨四處糾纏,全都沒有書中交代。我不滿意……清朝有個書生陳遇干,著了《義妖傳》,把我倆寫成‘義妖,又過份的美化,內容顯得貧血。我也不滿意……他日有機會,我要自己動手才是正經”。“自己動手”的結果是什么呢?我們不妨來看看。
《青蛇》主要講述了南宋年間,民生茍安,各地迷信盛行,人妖難分。以替天行道為己任的法海和尚降妖除害,冷峻無情。一個電閃雷鳴之夜,在西湖底修煉百年的青蛇和千年白蛇受妖精的佛珠靈光之感,頓時開竅,她們化作靚麗女子徜徉于人間,使白面書生許仙心醉神迷,由此引發(fā)一段情欲迷離、愛意纏綿、哀婉動人的人間悲喜劇。白蛇春心已動,念咒催雨,以借傘之機結識許仙。青蛇小青也愛上了許仙,但基于先來后到,也為了道義,只好相讓,在這場愛情游戲中作旁觀者。白素貞與小青原本是同命相連,但又為了同一個男人,兩人的內心都充滿了爭斗。為了各自的愛情,誰都不肯放手。當白蛇勸小青放過許仙,另找一位身邊沒有女人的男人時,小青心里說,她真傻,愛情是互不放過的。這是小青對愛情的理解,也是她的愛情箴言。她與白蛇不同,她是對愛情的占有,而白蛇則是對愛情的屈從。在這場情感的爭斗中,小青是進攻,而白蛇只是退守。但是兩個人誰都不肯退出這場愛情的游戲。
在以往有關白蛇許仙的愛情傳說中,小青只是一個次要的人物,一直是屈從于白蛇的,而在這部小說中,小青是敘述的第一人稱,也是故事行進的主線,擁有了自己的個性與追求。很顯然李碧華在自己的小說中將她們進行了置換。在李碧華筆下的白蛇形象是將正典中白蛇的女性特質發(fā)揮到了極致,體現(xiàn)了男權社會中女性主動的自我認同,自動自覺地將自己作為男性的附庸;而小青卻被塑造成了一個敢愛敢恨、血肉豐滿的女性形象,為了自己的所愛,寧可擔負不忠不義的罪名。她認為,“一杯羹,難以兩分嘗”,“我得不到的,你永遠休想得到。不若一拍兩散”。當白蛇不顧一切為許仙盜來靈芝時,小青誘惑許仙,一開始還帶有負罪感,但她知道,“每個女人都應該為自己打算,這是她們的責任!誰會代她來綢繆?不,我有的,不過是我自己?!钡?,當她發(fā)現(xiàn)許仙不過是一卑鄙委瑣的小人時,她立刻對其不屑一顧、嗤之以鼻??梢娫谛∏嗌砩系年P于“我有的,不過是我自己”的觀念和意識是作家所高揚的。這是一種朦朧的女性獨立意識。
在作家看來,女人就應該去追求自己的所愛,女人應該有一個與男人一樣雙峰并峙的獨立世界。為了所愛的人,她不惜與情同姐妹的白蛇兵戈相向。原本一個凄切的愛情故事,在李碧華的筆下卻刀光劍影,充滿血腥,為愛,為了自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梢哉f,在小青身上有一種蘇復的女性個體意識,敢于大膽追求屬于自己的情愛。一個柔弱的女子,為了愛,可以不顧世俗禮教道德的羈絆,追求自己的所愛,表現(xiàn)得轟轟烈烈;敢于在強大的男權世界里,爭取自己的愛情;而當心中的偶像瞬間坍塌時,她又是那么的冷靜和決絕。在她的眼里,不敢承擔責任的男人是多么的可笑。前后一剛一柔,一動一靜,形成鮮明的對比,也使小青這個亦人亦妖的女子變得更加形象而生動,富有個性。
而許仙在李碧華的筆下則被刻畫成為一個膽小、懦弱、薄情寡義之人。他既依戀白蛇,又垂涎于小青的美色,成了典型的騎墻派。當法海告訴他白蛇是蛇精時,許仙的第一反應是如果他的妻子真的是蛇他該怎么辦。他該如何保全自己,而早就把與白蛇的地老天荒拋置腦后。端陽節(jié)時,許仙在法海的指使下,利用雄黃酒讓白蛇現(xiàn)出原形,但他自己卻被生生嚇死了。小青看見許仙“筆直躺著,手中還牽扯著半幅紗簾,想是驚嚇嚇過度,要抓些什么東西來持定,又把它扯斷了。四周一片頹亂,劫后災場,他躺著不動。”這一段描寫極具有戲劇化的反諷效果,把許仙的丑態(tài)刻畫得淋漓盡致,男性的權威瞬間倒塌。當許仙服下白蛇奮不顧身為他盜來的靈芝漸漸蘇醒過來時,他卻又難耐小青對他的誘惑,在情感上背叛了自己的妻子,但面對憔悴不堪的妻子,他又會百般寬慰,表現(xiàn)得如此虛偽。最后,當法海威脅許仙要把他收入缽中時,許仙竟嚇得抱頭鼠竄,全然不顧夫妻的情份。這一切在小青看來是那么無情,那么可笑。白蛇也對許仙萬念俱灰,心甘情愿被法海收伏。而性格剛烈的小青則鄙視許仙的卑劣,于是“不假思索,提劍直刺許仙。直刺下去里”,“往他的心狠狠一刺!那里馬上濺出鮮血。濺得一頭一面?!痹酒嗝赖膼矍榫挂砸粓鲅鹊耐缆窘Y束。小青向許仙刺出的那一劍是對男性霸權的反抗和挑戰(zhàn),也意味著男性統(tǒng)治的終結。小青一手塑造一個崇拜的偶像,同時也可以把這個偶像毀滅。她是自由的,在男人面前,她是一個勝利者。
李碧華以女作家的本位,賦予女性積極獨立的品格,借此來沖擊和顛覆既有的男性中心和男女兩性的二元性別意識。在故事的構成中,她往往把女性作為敘述的中心,當愛情發(fā)生時,她們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主動。相反,那些男人則唯唯諾諾,不敢表明自己的愛恨立場,總是被這些外柔內剛的女子所牽制。雖然說,李碧華的小說仍沒有擺脫傳統(tǒng)的愛情主題的巢臼,但是她卻敢于打破慣常的敘述模式,創(chuàng)造了自己獨特的女性話語。在李碧華看來,女人是可以追求自己幸福和把握自己命運的,甚至可以大膽向男人示愛。女人才是自己的主人。她們可以主動向男權世界發(fā)起進攻,征服自己所心儀的男性。然而,在這些可愛、率真的女子面前,平日威嚴的大丈夫一時間竟束手無策。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種局面,于是就顯得格外幼稚可笑。傳統(tǒng)道德體制下的男性權力所塑起的高大城堡在這些女人面前轟然倒塌,被這些千百年來倍受壓制的女人們鄙棄。男性話語的權威在李碧華的文學想象的世界里不復存在,男性作為獨立的性別個體,開始退場。
參考書目:
[1]劉登翰.香港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496.
[2]李碧華.青蛇.李碧華作品集一.花城出版社,2001.
[3]林幸謙.荒野中的女體:張愛玲女性主義批評Ⅰ.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林幸謙.女性主體的祭奠:張愛玲女性主義批評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5][英]多米尼克·斯特林納提.吳士余主編.女權主義與大眾文化.大眾文化研究.三聯(lián)書店,2001.
[6]陳國球.文學香港與李碧華.麥田出版公司,2000.
聶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基礎部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