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寶
這是發(fā)生在57年前的一個真實故事。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在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運動中,我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被選送到長春市的某軍校,經過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初步的軍事訓練后,奔赴到戰(zhàn)火紛飛的朝鮮戰(zhàn)場,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姑涝瘧?zhàn)爭勝利之后,我又十分幸運地繼續(xù)留在部隊執(zhí)行保衛(wèi)祖國的光榮任務。多年的軍旅生涯給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憶,其中那段“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軍校生活至今記憶猶新。這個真實的故事就發(fā)生在軍校受訓期間。
我們這批學員都是從當年的應屆中學畢業(yè)生中挑選的,大部分來自中州大地,還有一部分來自湘楚之鄉(xiāng),有男有女,年齡多在十六七歲左右。我們這些剛從學校來到軍營的小青年,一穿上嶄新的綠軍裝,戴上紅星閃閃的軍帽,既新奇又自豪,第一件大事就是到照相館照張相片寄給家人、老師和同學。
軍校是培訓技術兵員的,編制序列是中隊、區(qū)隊、班,“四四”編制,即:每個中隊轄4個區(qū)隊,每個區(qū)隊轄4個班,男女混編,大體是每個班8男2女。學校沒有圍墻,附近也沒有單位和居民,環(huán)境比較荒涼。校舍是原日軍的軍營,有些房屋在戰(zhàn)爭之后,只留下了殘垣斷壁,我們入校后首先參加了一段建校勞動,爾后轉入軍政訓練,主要是進行革命人生觀、世界觀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以及最基本的軍人素質訓練。由于我們年齡較小,開始夜間站崗是兩人不帶槍,過了一段時間才真槍實彈上崗。一次,在交崗的時候,交班崗的同志提醒接班崗的同志:“要提高警惕,昨天凌晨5點鐘,東方打了一槍”。不知是交的同志沒說清楚,還是接崗同志聽錯了或者是往下傳的過程中走了樣,變成了“要提高警惕,今天凌晨5點鐘朝東方打一槍。”于是,凌晨5點鐘這班崗很準時地朝東方打了一槍。
這黎明前的槍聲打破了校園的寂靜,驚動了帶班的隊領導,以為有了情況,立刻趕到哨所。經了解,原來是上述情況,弄得隊領導啼笑皆非,并立刻向校值班室作了匯報,之后,又作了書面報告和檢討。校方又將此事向全校進行了通報,并在全校學員中進行了一次現(xiàn)實生動的軍人素質教育。這個故事聽起來覺得可笑,其實,由于部隊戰(zhàn)士來自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別,在戰(zhàn)爭年代或是平時新兵訓練中,類似這樣“傳錯話”的“故事”并不鮮見。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光流逝了半個世紀,當年的小戰(zhàn)士如今已是古稀老人,我所經歷的事不知有多少已經忘掉了,又有多少在記憶里模糊了,但這個故事卻清晰地留在我的記憶里,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每當回過頭“清理”那些往事的時候,總會被這個故事引出一絲笑意。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2周年之際,我把它從塵封的記憶里抖摟出來,一是表達我對軍旅生活的戀念,二是向讀者獻上一杯節(jié)日小酒,共慶人民軍隊的光榮節(jié)日。
作者單位:北京市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