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繼蘭
選擇品種
牡丹品種繁多,開花習(xí)性各異。有的品種生長勢強,自然開花率高,但在催花中反而成花率很低或花朵的質(zhì)量下降,不能保持原來的花型或花朵縮小。所以,在選擇品種時考慮該品種是否適宜催花是至關(guān)重要的。經(jīng)過篩選,適宜催花的有‘趙粉、‘映紅、‘香玉等品種。
“三宜”選株
牡丹植株的優(yōu)劣對成花率的高低,花朵形狀的豐滿大小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選擇植株時應(yīng)注意以下“三宜”。①宜選4年~6年生而又具有6個~8個枝條,每一枝條又生有一、二個花芽的植株;②宜選株型緊湊、枝條健壯、整齊均勻的植株;③宜選花芽肥大、充實飽滿、無病蟲害的植株。
起苗包裝
適時起苗
應(yīng)根據(jù)其開花時間而定。首先要事先預(yù)計好從晾曬、包裝及運輸?shù)缴吓杷钑r間,一般起苗時間要比上盆時間提前12天~15天。
細心起苗
植株選好后,剪掉葉片,保留葉柄2 Cm左右,以保護花芽。再用稻草或草繩把枝條輕輕捆扎起來,以利于起苗。挖掘時應(yīng)細心,避免損傷枝條,盡量保持根系的完整,減少斷根。
晾曬根部
植株挖出后去掉附土,運到晾曬場地,按行排列,使后一行蓋住前一行枝條,以便晾曬根部。這樣逐行蓋枝排列,在陽光下晾曬2天~3天,待根系、枝條、花芽脫水變軟后便可包裝。
包裝技法
一般采用堅固的紙箱做包裝材料,裝箱時根向外,枝條朝里,逐條排列,緊密充實,以減少運輸裝卸時枝條相撞,磨擦損傷花芽。
運輸時間
無論用何種運輸工具,都必須保證在上盆前1天2天運到。
催花場地
牡丹幼蕾期最怕北風(fēng)吹襲,使其敗育,所以催花場地要選背風(fēng)向陽的地方。
必要設(shè)備
盆土
栽花用的三臺土(配制方法是爐渣灰1份、園土1份、腐葉土1份)或透水性較好的塘泥均可。
花盆
花盆大小要視植株大小確定,般采用高25 Cm、盆口直徑30cm的土盆、陶盆或塑料盆。
其他設(shè)備
溫室加溫用的燃料、做支架的竹稈、溫度計、噴壺和噴霧器等。
上盆時間
盆土
在棚室催花,只要方法得當(dāng),溫度、陽光、水分適宜,一般45天左右的時間就能滿足牡丹生長、發(fā)育、開花的需要。所以上盆時間要根據(jù)所需開花時間而定,還要視催花地點的氣溫不同而有所差異。另外,由于品種不同,上盆的時間即使在同一地點也要有先后。因此,要先摸清各品種的特性、花期,方可使催出的牡丹花期一致,以減輕調(diào)整花期的工作量。
上盆方法
將牡丹植株根系一分為二,兩手各拿其一,放置于盆內(nèi),然后向同一方向旋轉(zhuǎn),盤繞于盆底,隨即加土并將盆晃動,使土與根系密接。根頸處要低于盆口2 cm左右,然后加滿土,蹲實。
排畦方法
栽入盆內(nèi)的牡丹植株按4盆一行排放,每畦排放120盆~160盆(也可根據(jù)場地的大小靈活掌握)。畦與畦之間要留80 cm-100 cm的距離,以便扎架管理。
各生育期的管理
前期管理
上盆排畦后即可澆透水,可連續(xù)2天~3天每天澆一次透水,以后每天噴水3次~4次,使枝條、花芽經(jīng)常保持濕潤。同時,要剪去捆扎枝條的稻草。白天10℃~14℃,晚上6℃~8℃,一周后溫度可升至白天14℃~16℃,夜晚10℃~12℃。保持該溫度,上盆10天左右花芽即可萌動肥大有光澤,15天左右即可現(xiàn)蕾。
中期管理
牡丹現(xiàn)蕾后進入正常生長發(fā)育階段,白天溫度可升高到16℃~18℃,夜晚12℃~14℃,20天左右即可進入幼蕾期。注意此期間的溫度要保持相對穩(wěn)定。28天以后植株進入展葉期,白天溫度可升高18℃~20℃,夜晚14℃~16℃。在上午溫度不會突然下降情況下,可適當(dāng)煉苗,提高抗逆性。35天以后花蕾進入平蕾期,白天溫度一般保持20℃~22℃,夜晚16℃~18℃。此時期由于溫室內(nèi)的濕度大等原因,可葉面噴灑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預(yù)防牡丹莖腐病的發(fā)生。
后期管理
42天以后花苗即進入綻口期,2天~3天即可開放。此時可根據(jù)需要花的數(shù)量及花開的時間而移出溫室。把暫時不用的植株存放于2℃~4℃的冷室內(nèi),放10天-20天移出仍能正常開花。對一些開花晚的植株可繼續(xù)加溫,促其開花。
調(diào)節(jié)光照
牡丹為長日照植物,花芽在長日照中形成,中長日照下開花。催花栽培初期光照不足。只長葉不抽蕾:后期光照不足,會影響開花質(zhì)量和開放時間。因此,當(dāng)陰天較多光照不足時應(yīng)人工補光。具體辦法是:用500 w燈泡從黃昏時開始加光,顯蕾前日加光3 h,顯蕾展葉期日加光5 h,展葉及開花期日加光7 h,即可提前開花3天4天,且葉綠而大,花朵發(fā)育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