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金世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在新的課程改革形勢下,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每節(jié)課、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同的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基礎知識,訓練技巧的同時,通過學生的看、想、說、做等,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從自學中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
自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為了獲取新知識而獨立開展的學習活動。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自學中進行。開始時,教師可提出自學要求或編擬自學提綱,讓學生在教師正式授課之前按自學要求或對照自學提綱在課前或課內自學課本。自學時可以討論,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然后問問老師或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可以逐步從依賴自學提綱過渡到不依賴自學提綱,最后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這個途徑,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教師就可以提出這樣的自學要求和思考問題:(1)自學課本第95頁例1(從順數第三行到倒數第五行),邊看邊思考;(2)例1中的兩個圖形各是什么形?它們各有幾條邊,幾個角?每個角是什么角?用三角板比比看;(3)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互相討論。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看書、思考、輔以議論、質疑、操作,達到了掌握知識、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目的。
二、在探討中培養(yǎng)分析問題能力
在學習新知階段,教師重視加強操作感和知識遷移的指導,從整體到局部設計有坡度、有層次、有啟發(fā)性、符合學生認識規(guī)律的系列問題和操作要求,讓學生經歷探索新知識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自己想問題、尋方法、作結論,發(fā)現新知識的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
三、從說理中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是分不開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過程要靠語言表達,而語言的發(fā)展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更多地說理。如:說定義、定律、法則、公式、過程、算理、方法、規(guī)律、題意、思路、數量關系、式義等,從說理中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達到發(fā)展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梯形面積的計算”時,當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后,教師啟發(fā)學生看圖用準確簡煉的數學語言,有條理、有根據地敘述公式的推導過程。即,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形四邊形的底等于這兩個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個梯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這樣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邏輯性。
四、從訓練中培養(yǎng)靈活思維能力
這里所說的訓練是指課堂練習。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這是溝通知識與能力的橋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精心巧設、有指導性的課堂練習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靈活性和發(fā)展學生邏輯思維能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學習過一個新知識后,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從這幾個方面精心設計練習:①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專項練習;②針對易混易錯知識設計對比性練習;③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設計變式練習;④根據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通過訓練,鞏固基礎知識,克服思維定勢,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從評講中培養(yǎng)判斷推理能力
一般來說,在課堂上,教學了例題后,教師都要給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學生練習完后還要組織講評。讓學生運用數學概念、基本原理對每種問題先作出肯定或否定,然后再作出合乎邏輯的解釋,有根有據地說明理由,這與引導學生經歷各種思維過程一樣,都是培養(yǎng)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需要。
六、從小結中培養(yǎng)歸納概括能力
一般來說,在課堂上,對所教學的新知識,教師都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小結,配合小結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通過歸納、綜合和概括來反映概念的本質屬性和數學的一般原理。例如,數學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44頁的“口算乘法”,先引導學生口算并寫上每道題的得數(題目如下),接著教師啟發(fā)提問:請觀察例1、2左右兩邊的算式,用整百數乘的口算,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學生通過觀察、綜合、歸納和概括,得出了其規(guī)律:用整百數乘的口算,被乘數或乘數有幾個0,積的末尾就有幾個O。這樣就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歸納和概括能力。
例1100×4=004×100=400
100×12=120012×100=1200
例27×200=140012×300=3600
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立足于課堂,功夫要下在課內,并且應該靈活地把它貫穿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