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利
班主任應該是一個教育型的管理者,他還應該是學習指導者、學生的平等對話者、心理輔導者、生活指導者、家庭教育指導者等。班主任工作以管理代替教育、管理多于教育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以管理為主的班主任工作,或許可以立竿見影,短時間之內在表面上形成所謂的良好班風,但事實上,存在的問題卻很多。這樣的班主任,即使身體上不累,心理上也會覺得累。以教育為主的班主任工作,雖在短時間之內不能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但卻有利于學生的真正成長,特別是對90后,他們很感性,只要他們喜歡你、敬佩你,就會無條件地服從你。兩年的班主任工作給了我一些啟示,現(xiàn)與大家分享。
一、相信學生,不要過于挑剔
班主任接新班時,對班級的情況不太熟悉,學生對班主任也不太了解,多數(shù)學生對班級工作持觀望態(tài)度,而且都希望給老師留下好的印象。因此,我們要相信學生,把自由選擇和自主決策的權利交給學生,在引導的基礎上相信學生有自己改正錯誤的能力,也就是對學生要采取相信的態(tài)度。踩在對學生信任的基石上,會給班主任工作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班主任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不能急于“燒三把火”,而要有長遠打算,特別是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更應講究方法和策略。教師應多運用激勵機制,關心每一位學生。不要對優(yōu)等生偏愛,更不要對后進生挑剔,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要從學生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用真心贏得學生的尊重。
二、建立師生平等關系,一視同仁
進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其顯著的特點就是“變”,生理上在變,心理上也在變,這個時期的孩子,盡管自我意識發(fā)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他們喜歡與人爭論,但論據(jù)不足,他們喜歡發(fā)表意見,但又判斷不準確,喜歡批評別人,但是容易片面,喜歡懷疑別人,卻又缺乏科學依據(jù)。他們要比初中生更懂得愛,更需要愛。他們在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中,一方面表現(xiàn)出比較成熟、自信、頑強等,但另一方面又比較脆弱,遇到困難容易退卻,這就需要班主任的關愛,使他們有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特別是那些有毛病的學生,他們平時聽到的多是批評,并不缺少家長的嚴厲教育,最缺乏別人的理解及班主任的愛。因此,高中班主任不僅要在學習上,而且還要在生活上、思想上關心他們,愛護他們,使他們感到班主任可親。比如,我們班有個在初中時打架出名的學生,上高中后有所收斂,但是偶爾還會重犯。有一次,一個學生家長來到學校不問理由就開始批評這個學生,而且言語十分過分,我對這個家長說,如果我的學生錯了,是我的失職,教育不夠,我向您賠禮道歉,而且我會好好教育他,學校也會給他嚴重的處分,我們還是聽聽雙方說一說事情的經(jīng)過吧。學生家長看到我的態(tài)度十分明確,便不再說話。此時我的這個學生非常驚訝,表情極其豐富,相信這比我的批評教育效果要好很多。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子女怕父母偏愛,學生更忌老師偏愛,瞧不起他們。高中班主任必須注意學生的這一心理,要一視同仁。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班主任都應常去關心學生,照顧學生,哪怕是一句話,在學生心里都會產(chǎn)生很大的波瀾。高中班主任應學會利用這一點,及時發(fā)現(xiàn)那些需要關愛的學生,及時獻上真誠,那將是對學生的最好獎勵。
三、心存感恩,成就人生
很多學生認為家長的付出和愛是理所應當?shù)?不存在要感激和回報。我認為,沒有對父母的感恩意識,是孩子不聽話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很有必要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愛,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皩W會感恩”、“知恩圖報”是社會上每一個人做人的準則,也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對全體學生全方位地實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感恩”文化,大力營造“感恩”氛圍,讓學生學會感激、學會關心、學會回報,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學生在感恩中成就人生,只有知道感恩父母的人,才有可能去感恩其他人。我在班級里開展了感恩父母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反思自己為父母、老師及對自己曾有過幫助和支持的人所應該做的事情,來激發(fā)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樹立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負責任的生活態(tài)度,進而內化為實際行動,在學習和生活等各方面克難奮進。新時代要求學生在學會學習的同時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做到德才兼?zhèn)洹?/p>
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學問很大,我想,只有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地得到提高和完善。
(責編 廖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