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歐
板書是教學中文章思路、教師思路、學生思路三者凝結而成的藝術結晶,是教學過程中的主旋律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板書的優(yōu)劣往往不受重視,模棱兩可;有時甚至被忽視,認為其可有可無。事實上,板書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滲透,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是課堂中學生有注意的一個焦點。針對教材而言,板書是文章精華的濃縮,文章的血肉。板書設計得好,運用得好,能化復雜為簡單,化紊亂為條理,化抽象為直觀;從美學角度看,它是課堂教學的精品展示,給學生的視覺效果是嚴謹、科學、簡潔的結構美。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不高,側重于形象思維。為此,在教學中能針對其認識特點對癥下藥。遵循板書的科學性及充分發(fā)揮板書的藝術性而精心設計板書,能使學生學起來省時,省力,省事,提高了學習效率,優(yōu)化了課堂結構。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板書設計,教師要根據(jù)小學兒童語文學習的及心理特點,科學地進行板書設計,使之符合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同時還要考慮到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可接受性。因此,對于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老師來說,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板書時,要遵循小學語文板書設計的原則,注意兩個方面:首先,從微觀上講,教師應先著眼于教材,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分析問題,找一個憑借點。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根據(jù)課文的結構特點及故事情節(jié)展開需要來處理,或根據(jù)陳述對象的特征、種類、屬性進行組合安排。有時直接抓住課文的線索來設計板書,有時要抓住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來設計板書。其次,從宏觀上看,教師設計板書時,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思維特點,以此作為依據(jù),力求使板書形象、直觀,學生易于接受。下面就以實例略加說明:
一、簡筆畫式板書
借用簡筆畫??一種無聲的語言,把語言文字轉化成直觀、形象的畫面。借助畫面的藝術表現(xiàn)能力,加深對文字內容的理解,在實踐操作中,往往需要教師精彩動情地解說,加以潤飾,才能使無聲的鉛字變得有聲有形。
如《月光曲》利用簡筆畫把“月亮升起來了”,“月亮越升越高”,“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風,卷起巨浪”這三處描寫“放映”出來。形象,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變成另一種藝術美。學生用審美的眼光去斟酌、咀嚼畫面,同時又傾聽教師動情的語言,令自己置身于形象語言的園林中。在詩情、畫意、思辨獲得美的悅感、心靈的洗禮。有助于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分步——綜合式板書
根據(jù)課文講解的需要逐步板書,有計劃的向預設的整體效果發(fā)展。如《東郭先生和狼》:
救了
東郭先生狼(第一步)
救了
東郭先生狼(第二步)
要吃
救了
東郭先生狼(第三步)
要吃
老農
營救、教育設計打死
根據(jù)講解的需要逐步寫出板書,最后構成一個綜合的圖解,就是我們預設的效果了。
三、對比式板書
把相近或截然相反的兩件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其特點。進一步揭示事特的本質特征和發(fā)展規(guī)律。如《科利亞的木匣》可以這樣設計:
四年前埋——五歲——步子小——十步
科利亞
四年后埋——九歲——步子大——五步
懂得: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通過這樣設計,把上面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從其數(shù)據(jù)上的差別,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時間在變,人也跟著在變。從而揭示了“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著變化”這個發(fā)展規(guī)律。這樣一來,突出了中心,文章重難點也迎刃而解了。從數(shù)據(jù)的比較——得出結論——揭示規(guī)律,這個板書的設計形式,它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一些本質的東西,也對學生的唯物辨證起著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概括式板書
把課文的內容用精煉、簡潔的詞語進行概括性地說明。如《落花生》可以這樣設計:
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
這樣處理,簡單明了。條理性強,脈絡清晰,有助于學生理清文章線索。既體現(xiàn)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五、圖示式板書
圖示式板書,它跟簡筆畫式板書有所區(qū)別,它是通過借助各種輔助符號、如箭頭、直線、方格來表現(xiàn)事物的外部特征,雖然直觀性強,但常常要添加文字加以說明。如《三味書屋》可以這樣設計:
北
一幅畫
書八仙桌高背椅書
西桌桌東
書桌
南
這樣設計,利用一個方格(加以文字說明)確定了三味書屋的空間位置,又通過直線標出物件陳設的方位。方格、直線符號無形中加強了學生的方位感。為學生進行有序觀察提供了保證。
六、回環(huán)式板書
這類板書不僅能化難為易、清楚簡潔地顯示課文的情節(jié)脈絡,而且能促進兒童抽象思維和謀劃布局能力的發(fā)展。如:《半夜雞叫》一文可以設計這樣的板書:
雞
借榨
周扒皮眾長工
打借
偷雞
本文較長,情節(jié)復雜,板書抓住課文的主要情節(jié)以環(huán)形軌跡和簡潔凝煉文字,簡要而完整地概括了課文的情節(jié)線索,便于學生掌握課文,有利于教師教學。
七、階梯式板書
這類板書可以形象的表現(xiàn)課文的層次以及層次間的關系。如《狼牙山五壯士》一文可以設計這樣的板書:
引上頂峰跳驚氣
引上路峰(砸、擲)懸天壯
誘敵上山(斬釘截鐵、熱血沸騰)崖動山
接受任務(沉著、大吼、全神貫注)地河
八、填表(空)式板書
這類板書為學生提供一種練習的形式,既可以讓學生掌握課文內容,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如《小蝌蚪找媽媽》可以設計這樣的板書:
(四條腿)
(大腦袋) 長出(兩條后腿) (寬嘴巴)
(黑身子)的蝌蚪 長出(兩條前腿)變成(青蛙) (大眼睛)
(長尾巴) 尾巴(變短了)(綠衣裳)
尾巴(不見了) (白肚皮)
培養(yǎng)兒童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先讓學生根據(jù)“圖文”找出蝌蚪和青蛙的形貌特點,并完成相應的“練習”,然后和蝌蚪一起去找媽媽。邊看圖學文,觀察蝌蚪的變化過程,邊比較鯉魚、烏龜跟青蛙不同的形貌特征,由此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兒童的觀察能力和比較、歸納等能了。
總之,板書的設計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它必須有一定的依據(jù),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教師應根據(jù)教材的實際進行創(chuàng)造性設計,運用多種輔助手段來體現(xiàn)文章的主題,合理活用各種技法。如運用箭頭、線條、圖表、簡筆畫等材料,借助對比、夸張等技術手段進行特殊處理。使平實的教學活動獲得藝術的升華。無論如何,板書的設計力求要收到“講起來方便,寫起來順手,看起來自然,記起來深刻”的良好效果,并達到科學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結合。當然,要真正發(fā)揮板書的功效。還要與教師精辟地講解、分析、提問、討論等教學活動相互協(xié)調、聯(lián)系起來,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應從實際出發(fā),結合教材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來設計課堂教學的板書,以收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