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麗 陳桂月 張曉靜
河南焦作市博愛縣月山鎮(zhèn)上莊鄉(xiāng)的生姜以其纖維少、味道辛香濃郁而聞名省內外,但隨著生姜面積的擴大,出現(xiàn)了生姜與糧食作物爭地的矛盾。近年通過不斷地探索實踐,采用麥田套種生姜的種植方式,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充分利用光能、地力,解決蔬菜與糧食作物爭地的矛盾,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土地的生產潛力。麥套生姜一般每畝產2000kg,小麥每畝產400kg,生姜、小麥價格分別以每公斤3.5元、1.4元計算,每畝收入7000元左右??梢娊洕б媸诛@著。
一、套種方式原理
以種好生姜為中心,增收小麥,并利用麥秸稈作姜的影草,以減少生產費用,獲得麥姜雙高產為目的。小麥播種時依據(jù)生姜所需行距預留出套種行。套種行的寬度應根據(jù)麥姜共處期較長,減輕麥姜爭肥、爭水、爭光的矛盾的特點,適當加寬。根據(jù)生姜喜陰濕而溫暖、不耐寒、不耐熱的生育習性,并要求影草遮蔭狀況達到三分陽光七分陰的特點,小麥成熟時只收麥穗留下麥稈作影草,可遮光65%~70%,為姜苗生長創(chuàng)造了適宜的光照條件,遮蔭可以降溫。經比較,晴天時氣溫可比不遮蔭的降低1~2℃,5cm地溫可降低3~6℃。遮蔭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保持空氣濕潤,減輕干熱風對姜的不良影響。
二、選用良種
小麥畝穗數(shù)一般比單作麥田少,同時小麥與生姜有較長的共生期,對生姜的影響較大。麥姜套作還要利用小麥的秸稈作生姜的影草,秸稈倒伏會嚴重影響生姜的產量。因此,選用適宜的小麥品種,是實現(xiàn)麥姜套作增產增值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般要求選用晚播早熟、抗倒、抗病的弱春性小麥品種。如豫麥18、偃展一號。在姜種的選用上,可選用山東“萊蕪大姜”,其商品質量好,但注意選姜塊肥大、豐滿、皮色有光澤、不干縮、質地硬、未受凍、無病蟲危害的姜塊作種姜。
三、做好種子處理
1.種姜處理:先用40%福爾馬林100倍液浸泡姜種30分鐘消毒,再用麻袋悶3~6個小時,接著晾曬2天,并且每天早晚各翻動1次,然后在屋內堆放4天,溫度保持在15℃。這樣反復晾曬,堆放3次,有利于姜種萌芽。時間可在清明前后。
2.催芽:將晾曬過的麥殼谷殼等用1%石灰水噴濕(濕度以70%為宜),在棚室內的地上鋪10cm厚作為墊料。在最后1次曬姜種后,趁姜種還熱時將姜種擺在墊料上,一層一層地排擺,堆高1米,最上層覆蓋15cm厚的干凈稻草,再覆蓋地膜或塑料膜,溫度保持在20~25℃,濕度為75%,進行遮光催芽。一般經20~23天,待姜芽長到1cm時,即可播種定植。
3.掰姜種:種姜催芽時姜塊較大,在種姜下地前多進行掰姜,并進行塊選和芽選。姜塊大小以50~75g為宜。每塊只保留一個壯芽,其余芽全部去除,以便使養(yǎng)分能集中供應主芽,保證苗全、苗旺。注意剔除黑姜塊和無芽姜塊。并在切口處蘸上新鮮草木灰,一是進行消毒,二是可補鉀素營養(yǎng)。當?shù)販胤€(wěn)定在15℃以上時定植。
四、適期足墑套種
麥田套種生姜,是為生姜爭得較長生育期,減少共生期間的相互影響、奪取生姜高產的有效措施。麥套生姜的大面積時間一般在麥收前20~25天,即5月15日左右,高產麥田宜晚,低產麥田宜早。這個時期播種,既培育了壯苗,又保證了生姜有足夠的生育期,從而為生姜創(chuàng)高產奠定了基礎。播種前先在小麥行間開15cm深的溝,應施足基肥,畝施優(yōu)質圈肥1萬kg、標準氮肥40kg~60kg、過磷酸鈣50kg、鉀肥15kg~20kg,摟平溝底后按16~20cm株距排放姜種,密度為每畝6600~8300株,覆土4~5cm厚,然后澆透水。
五、加強田間管理
1 小麥的管理。
因小麥播種較晚,田間管理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冬前管理以鎮(zhèn)壓為主,以利保溫、保墑、保苗。二是早春管理仍以鎮(zhèn)壓為主,鎮(zhèn)壓與劃鋤相結合,以提溫保墑,促苗早發(fā)。三是小麥起身拔節(jié)期加強肥水管理,以促為主,提高成穗率。四是中后期管理應結合生姜播種澆好揚花灌漿水,以提高粒重。
2 生姜的田間管理。
(1)合理追肥,適時培土。生姜對肥料的吸收以鉀為最多,氮次之,磷最少,缺氮對產量的影響較大。除施足基肥外,應按照“薄肥勤施,前稀后濃”的原則追肥。苗高14~16cm時,追提苗肥,每畝施硫酸銨10kg。發(fā)生1~2個分枝時,追壯苗肥,每畝施復合肥15kg。立秋前后,轉入旺盛生長期,須重追肥,每畝追復合肥25~30kg,這是對姜產量形成起重要作用的關鍵肥。結合重追肥進行第一次培土,變溝為壟。旺盛生長期,根莖迅速膨大,壟面常被撐破,須結合澆水隨時培土。培高5cm,以使嫩姜根莖伸長,提高品質。
(2)合理澆水,結合中耕。生姜對水分要求嚴格,不耐干旱,亦不耐澇。播前澆透水,出苗前不澆水。幼苗前期澆小水,并結合淺中耕。幼苗后期天氣炎熱,根據(jù)天氣情況合理澆水。夏季澆水時以早晚為好,不要在中午澆水。暴雨過后應及時排水,用井水澆地降溫。生姜進入旺盛生長期,地上莖葉迅速生長,地下根莖開始膨大,要求土壤始終保持濕潤狀態(tài),每4~5天澆一水。收獲前2~3天可澆最后一水,可保證生姜收獲后根莖粘土便于貯藏。
(3)綜合防治病蟲害。
①生姜病害主要有姜腐爛病、斑點病、炭疽病等。其中以姜腐爛病,又稱姜瘟病最常見。生姜腐爛病的發(fā)病期長,傳播途徑多,防治較為困難,因而在栽培上應以農業(yè)防治措施為主,輔之以藥劑防治,以切斷傳播途徑,盡可能控制病害的發(fā)生與蔓延。選用無病種姜栽植,栽種生姜前先用甲醛100倍液浸種6小時,悶種6小時,或種姜切開后,用1%波爾多液浸種20分鐘,或蘸木灰封住種姜傷面,避免病菌從傷口侵入。當田間發(fā)現(xiàn)病株后,除應及時摘除中心病株外,并挖去帶菌土壤,在病穴內撒施石灰,然后用干凈的無菌土掩埋。也可以在發(fā)病前用一些藥劑如福爾馬林100倍液、“402”1500倍液、代森銨600倍液,澆灌根部,每7~10天澆1次,連續(xù)3~4次,防效也很好。
②生姜蟲害主要有姜螟(玉米螟),其食性很雜,危害時以幼蟲咬食嫩莖,鉆到莖中繼續(xù)危害,使地上部莖葉枯萎,故又叫鉆心蟲。防治方法:在發(fā)生初期發(fā)現(xiàn)枯心苗,即被害葉片因失水而卷曲,即可用刀將螟蟲連同受害苗莖葉一齊割除,殺死或燒毀,使其基部再發(fā)分枝補缺。藥劑防治要在蟲卵孵化高峰期,螟蟲尚未鉆入心葉蛀食之前,葉面噴灑90%敵百蟲800~900液或50%馬拉硫磷1000倍液或敵殺死2000~3000倍液等,亦可用這些藥劑注入地上莖的蟲口。
六、收獲
一般于10月中、下旬待初霜到來前,生姜停止生長時收獲鮮姜。用镢將整株刨出,輕輕抖落根莖上的泥土,從莖基部用刀削去莖稈,保留2cm左右的地上殘,摘去根,隨即趁濕入窖,勿需晾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