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陽禧
高考詩歌鑒賞題一般要求學(xué)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以及評價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由于詩歌反對直白,提倡幽微,加上學(xué)生平時對詩歌的興趣和接觸非常有限,臨場鑒賞詩歌有不少困難。要解決這個難題,不妨先從以下三問入手。
一問作者和寫作背景。
在考場中,由于時間緊,考生常常忽略與作者相關(guān)的信息和寫作背景。其實“文因時而作”,作者以“詩言志”,詩歌無不烙上時代的烙印,如以考查得最多的唐詩為例:初唐,封建秩序、觀念逐漸恢復(fù)正常,詩歌的題材由宮廷改變?yōu)槎际械姆比A,風(fēng)格由纖細轉(zhuǎn)為明快清新;盛唐,王維、李頎、岑參、高適等人的邊塞詩集中反映了當時的積極進取精神,而李白的浪漫主義則是這一時期的最高成就;安史之亂的晚唐,則造就了白居易、杜甫等敢于正視現(xiàn)實、抨擊黑暗的偉大詩人。了解這些知識,對于分析唐詩不無裨益。如果不認真了解背景,只是望文生義地亂猜想,難免會隔靴搔癢,甚至?xí)贸鱿喾吹恼J識。如“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很多學(xué)生會以為是作者以愉快的筆調(diào)寫詩人從京口渡江抵達瓜州,殊不知詩人此時因變法失敗被罷相返鄉(xiāng),心情低落,“又”字不是著意寫江南的盎然春色,而是以樂景寫哀情,由時光流逝,感嘆身不由己,有家難回。
二問意象。
即問詩歌中寫了什么人或什么景物。學(xué)生對意象比較難理解,這是學(xué)習(xí)詩歌的難點。意象是象(物)和意(情)的組合,意象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人,有的是事。意象的寓意是千百年來詩人傳承下來的較為穩(wěn)定的情感載體,如楊花——飄忽不定——游子思歸;蘭花——清幽——君子淡泊等等。寫人的詩歌也是如此,詩人寫古人其意多在于自況,如杜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陸游“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他們都拿諸葛亮來自況,抒發(fā)壯志未酬的感慨??梢哉f,對詩歌的理解程度取決于對這些意象的積累和理解。
三問表達技巧。
如果說問意象是問“寫什么”,那么問技巧則是問“怎么寫?”“為什么要這么寫?”
詩歌忌直白,講究幽微,詩人為了用極少的文字表達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常常要借助一定的表達技巧。而詩歌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學(xué)生容易模糊??偟膩碚f,詩歌表達技巧包括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表現(xiàn)手法(虛實、用典、聯(lián)想、想象、襯托、象征、對比、抑揚、照應(yīng)、動靜、正側(cè)、意象、意境,以及抒情方面的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修辭手法(比喻、比擬、排比、借代、夸張、對偶、設(shè)問、反問)。問詩歌的表達技巧就是問“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這些技巧表達了什么內(nèi)容并且起了什么作用?”
為了能一語中的,又能全面、準確地答題,還要注意做到以下三思。
一思意境。
意境類命題形式通常是:這首詩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思想?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物?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情懷?思考這些問題要抓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1)描摹詩歌圖景;(2)概括意境特點;(3)剖析作者思想。具體做法是,首先考生要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描摹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都寫到。描摹主要景物后,用簡練的話語概括圖畫營造的情境氛圍特點。最后根據(jù)情境氛圍的特點,指出詩人的思想感情。
二思詩眼及題目包含的信息。
中國古典詩詞講究煉字,力求一字傳神,于是有“詩眼”之說。鑒賞詩歌要善于抓住“詩眼”并作一番咬文嚼字的思考,深入挖掘其蘊含的情思。尤其是詩歌中的動詞、修飾語和活用詞。
如王勃《郊興》:“雨去花光濕,風(fēng)歸葉影疏?!痹娭幸浴皾瘛毖浴肮狻?寫出雨后日出,花上已無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格外精神的確切景致。
而題目,“題者,額也;目者,眼也”,詩眼往往蘊含在其中,對此作一番認真思考,往往有“窺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如2005年高考,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yīng)說著遠行人?!币粋€“思”字概括了整首詩的內(nèi)容,只要對其怎樣寫“思”稍作分析,其它問題就迎刃而解。
三思題干提供的信息。
詩歌鑒賞的命題,出題人必須根據(jù)所選的詩的特定形象、語言、表達技巧來設(shè)計考題。因此,思考、分析題干,本身就是重要的信息和難得的資源。如,“這首詩描繪了一種怎樣的意境?”題干顯示要描繪詩中畫面,概括畫面氛圍特點,指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問“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這樣的題干則要求準確指出詩中用了何種手法,為什么說是用了這種手法,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等等。
(責編 雷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