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梅
【摘 要】 在鑒賞詩歌中,首先借助景物可以描摹圖景;其次借助景物可以體味意境;再次借助景物理解表達(dá)技巧;最后,借助景物把握作者的情感。
【關(guān)鍵詞】 意象 圖景 意境 技巧 情感
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拔镒鳛榍楦械妮d體在鑒賞詩歌中不可忽視。浩如煙海的古典詩歌中,諸多詩人對景物情有獨(dú)鐘,景物也就成了詩歌中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筆者認(rèn)為鑒賞詩歌中的景物是打開詩歌鑒賞大門的一把鑰匙,是最基礎(chǔ)的一環(huán),也是最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
景物類型包括:景物描寫(季節(jié)、時令、地域等),場面描寫(農(nóng)事、戰(zhàn)爭、狩獵、離別等),色彩描寫這里主要談景物描寫在鑒賞詩歌中的重要作用。
從近幾年高考試題的類型來看,鑒賞景物大致從以下兩個角度:詩中賞畫、畫中品詩。
一、詩中賞畫
1.借助意象描摹圖景
何謂意象?意象即意與象的組合,是浸染了作者主觀感情的景物,是主觀心意與客觀物象融合的整體。
要想準(zhǔn)確的描摹畫面,就要抓住詩中意象的形、色、動、靜。下面就以倪瓚的一首小令為例:(2003年春季安徽卷)
小桃紅 秋江
倪瓚
一江秋水澹寒煙,水影明如練,眼底離愁數(shù)行雁。雪晴天,綠蕷紅蓼參差見。吳歌蕩槳,一聲哀怨,驚起白鷗眠。
問題:描繪了意境幽遠(yuǎn)的秋水景色,讀來如同欣賞一幅引人入勝的畫卷。請從動靜和色彩兩方面對這首小令進(jìn)行賞析。
這首小令選取的意象為秋水、寒煙、數(shù)行雁、綠頻、紅蓼,吳歌蕩槳、驚起白鷗。頭兩句中江面水影潔白如絹,屬靜景描寫,最后幾句“吳歌……驚起白鷗眠”,則顯出動景,首尾動靜呼應(yīng),和諧統(tǒng)一?!把┣缣臁?、兩句描寫了在晴朗的天空之下,綠色的浮萍、粉紅色的蓼花高低不齊地長在水邊。作者將白、綠、紅幾種色彩巧妙地調(diào)和在一起,把秋天點(diǎn)綴得異常綺麗??梢娫姼柚械木拔锩鑼?就是作者為我們傾情描摹的畫面,能初步感知畫面的特征,就為理解詩歌奠定了基礎(chǔ)。
解答這類題一般從三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組合方式;二是畫面色彩;三是動靜。要想解答這類題,具體的思路是先抓取詩歌中的意象(包括修飾語),再根據(jù)畫面色彩,進(jìn)一步把握畫面特征,最后用自己的語言把這些意象組合起來完成對這幅畫面的描摹。
2.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何謂意境?意境就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意象)綜合起來構(gòu)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方面缺一不可。要品味意境就要抓住詩歌中的意象。下面就以2004年廣東語文高考試題中的詩歌鑒賞為例:
江漢
杜甫
江漢思?xì)w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yuǎn),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fēng)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問題: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lián)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fēng)”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一步先從詩歌中找到這些意象月是孤月,云是片云,日是落日,秋風(fēng)蕭瑟,營造一種凄涼、冷寂的意境。如果就此斷定詩人的情感就是孤獨(dú)悲苦的,那么顯然有點(diǎn)武斷,因?yàn)槁淙张c孤月同時出現(xiàn)是自相矛盾的,從此就不難看出落日很可能不是眼前的景,為了印證這一點(diǎn),下一步還要回到原詩搜取相關(guān)信息,詩中的“病欲蘇”、“心猶壯”,這不意味著詩人身體即將康復(fù),壯心不已嗎?所以落日在這里就不是簡單的景物描寫,而是一種比喻,黃生說“落日乃借喻暮齒”,可見詩中是以落日來比喻人生暮年。即便落日是景物描寫,我們也可以由此聯(lián)想到王維的《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其落日不僅僅是凄涼之景,更是一種雄渾的意境,這開闊雄渾的意境不也體現(xiàn)作者心胸的樂觀曠達(dá)嗎?所以景乃人物情感的真實(shí)體現(xiàn),情景相生,要理解情就得把握意境,品味意境就必須借助意象。
二、畫中品詩
1.借助意象鑒賞表達(dá)技巧
借助意象可以描摹圖景,體味意境,意象是否能夠幫助我們鑒賞表達(dá)技巧呢?下面以杜甫的詩為例:
《絕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入詩的意象是碧波(蕩漾)、水鳥(掠翅江面)、山(青翠欲滴)、花(紅艷無比),“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fēng)景畫: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fēng)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tuán)旺火,多么綺靡,多么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竟麗。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并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吹竭@美麗的景色詩人的心情也應(yīng)是愉悅的??墒?詩人卻筆路陡轉(zhuǎn),慨而嘆之“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diǎn)寫詩時節(jié)。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由此得出本詩運(yùn)用的是反襯的藝術(shù)手法,即以樂景寫哀情,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xiāng)思之深厚,別具韻致。再如李清照的《如夢令》中的“綠肥紅瘦”不是巧用借代和擬人嗎?柳永的《雨霖鈴》上闋的眼前之景和下闋的想象之景不是虛實(shí)相生的手法嗎?可見,借助景物描寫,我們能很好地理解詩歌所運(yùn)用的表達(dá)技巧。
2.借助意象體味思想感情
情感的把握離不開對意象的理解。下面以杜甫的詩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問題: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dá)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要解答這兩道題,首先要看詩中描繪的景物,即遲日(春日)、春風(fēng),花草、沙(暖)、鴛鴦[步驟一]。景物的特征是春風(fēng)和煦,花香草香,沙暖泥融。繼而描繪這幅畫面: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fēng)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二]。顯然這幅畫面情趣盎然,動靜相宜,我們可以感覺到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三]。結(jié)合“注”中的交代的背景,再加上這樣美麗的春景圖自然體會到了詩人結(jié)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四]。通過這首詩,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到,一切景語皆情語,景就是情感的媒介,讀懂了景物也就把握了情感。
鑒賞詩歌的目的就是要讀懂作者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是理解詩歌的歸宿。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從景物入手,因?yàn)榫拔锸墙噶俗髡吒星榈妮d體。抓住詩歌中的景物是鑒賞詩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意象,這個傳統(tǒng)藝術(shù)的精靈在詩歌鑒賞中永遠(yuǎn)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xiàn):
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責(zé)編 覃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