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以意逆志對常州詞派詞學(xué)闡釋學(xué)的影響

      2009-08-19 07:25:20
      關(guān)鍵詞:張惠言周濟

      ?!|

      關(guān)鍵詞:以意逆志;常州詞派;張惠言;周濟;譚獻;詞學(xué)闡釋學(xué)

      摘要:孟子“以意逆志”說對中國古典詩學(xué)闡釋理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并輻射到詞學(xué)闡釋學(xué)領(lǐng)域,清代常州詞派的詞學(xué)闡釋理論就是導(dǎo)源于這一闡釋傳統(tǒng)的。通過考察常州詞派的詞學(xué)闡釋理論,發(fā)現(xiàn)自其創(chuàng)始人張惠言至譚獻等人之間有一個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他們逐步完成了將“以意逆志”之“志”由“作者之意”向“讀者之意”的轉(zhuǎn)換,最后將闡釋的主動權(quán)完全交給了讀者,給讀者理解文本以充分的自由,推動了中國古代文學(xué)闡釋學(xué)理論的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I207.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4474(2009)04-0015-05

      孟子的“以意逆志”說被譽為中國詩歌闡釋學(xué)的開山綱領(lǐng),對后世的詩學(xué)闡釋學(xué)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云:

      成丘蒙曰:“舜之不臣堯,則吾既得聞命矣?!对姟吩疲骸仗熘?,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舜既為天子矣,敢問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詩也,非是之謂也。勞于王事,而不得養(yǎng)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獨賢勞也。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如以辭而已矣,《云漢》之詩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遺。信斯言也,是周無遺民也?!?/p>

      孟子此處正式提出“以意逆志”之說。關(guān)于孟子此處提出的“意”,歷代學(xué)者多有論述,大致有兩個方面的解釋,一派以為是讀者之意旨,一派以為是作者之意旨??v觀兩派觀點,結(jié)合文本實際,筆者傾向于前種解釋,因為它更符合孟子的原意。東漢趙岐在注解《孟子》時就是這樣解釋的:“意,學(xué)者之心意也”,“人情不遠,以己之意逆詩人之志,是為得其實矣”。因為人心是相通的,所以讀者可以用自己之意去揣摩作者之意。宋人朱熹亦是這么認為的:“當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近人朱自清也有同樣的理解:“以己之意‘迎受詩人之志而加以‘鉤考”。他們都認可“意”為讀者之意。

      孟子的這種闡釋學(xué)思想給中國古代闡釋學(xué)開創(chuàng)了較大的理論空間,“一方面,他肯定作者之志是一切闡釋的目標,提倡一種所謂‘意圖論的闡釋學(xué);而另一方面,他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手段卻依賴于讀者的主觀推測,這就意味著承認不同讀者的推測都具有合法性,從而成為一種‘多元論的闡釋學(xué)”。正是因為這種闡釋承認了讀者的主觀能動性,肯定了讀者在重建文本意義中的重要性,故而樂于為人所接受。其對詩學(xué)闡釋學(xué)的影響自不必云,還滲透到詞學(xué)理論中來,不僅使有志于提高詞體地位的人找到了佐證,而且對詞學(xué)闡釋學(xué)理論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這在清代常州詞派的詞學(xué)理論中表現(xiàn)得尤為顯著。

      常州詞派興起于清代乾嘉之際,常州張惠言、張琦兄弟等人論詞,首倡比興寄托之說,其理論經(jīng)嘉道之際周濟、宋翔鳳等人的進一步發(fā)揮,復(fù)歷同光時期譚獻、陳廷焯等人的深化和總結(jié),最終形成了一套系統(tǒng)較為完整的詞學(xué)闡釋學(xué)理論。然考其精神內(nèi)核,追根溯源,則還是對孟子“以意逆志”的詩學(xué)闡釋理論的演繹發(fā)展。

      一、引申自有無窮意,端賴張侯作鄭箋

      張惠言按其本意,并不是要以詞學(xué)名家的。確切地說,他應(yīng)該是名經(jīng)學(xué)家,長于治虞氏《易》,又是陽湖文派的重要作家??计渲卧~,則為晚年余事耳。但是由于歷史和時代的選擇,他被推上了常州詞派開山人物的高位,這一切源于他設(shè)帳安徽歙縣金榜家為教學(xué)編選的一部《詞選》,并做了一篇《詞選序》:

      敘曰:詞者,蓋出于唐之詩人,采樂府之音以制新律,因系其詞,故日詞?!秱鳌吩唬骸耙鈨?nèi)而言外謂之詞?!逼渚壡樵於耍d于微言,以相感動。極命風(fēng)謠里巷男女哀樂,以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蓋詩之比興,變風(fēng)之義,騷人之歌,則近之矣。然以其文小,其聲哀,放者為之,或跌蕩靡麗,雜以昌狂俳優(yōu)。然要其至者,莫不惻隱盱愉,感物而發(fā),觸類條鬯,各有所歸,非茍為雕琢曼詞而已。自唐之詞人李白為首,其后韋應(yīng)物、王建、韓翃、白居易、劉禹錫、皇甫松、司空圖、韓偓并有述造,而溫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閎約。五代之際,孟氏、李氏君臣為謔,競作新調(diào),詞之雜流,由此起矣。至其工者,往往絕倫。亦如齊梁五言,依托魏晉,近古然也。宋之詞家,號為極盛,然張先、蘇軾、秦觀、周邦彥、辛棄疾、姜夔、王沂孫、張炎淵淵乎文有其質(zhì)焉。其蕩而不反,傲而不理,枝而不物。柳永、黃庭堅、劉過、吳文英之倫,亦各引一端,以取重于當世。而前數(shù)子者,又不免有一時放浪通脫之言出于其問。后進彌以馳逐,不務(wù)原其指意,破析乖刺,壞亂而不可紀。故自宋之亡而正聲絕,元之末而規(guī)矩隳。以至于今,四百余年,作者十數(shù),諒其所是,互有繁變,皆可謂安乖蔽方,迷不知門戶者也。今第錄此篇,都為二卷。義有幽隱,并為指發(fā)。幾以塞其下流,導(dǎo)其淵源,無使風(fēng)雅之士懲于鄙俗之音,不敢與詩賦之流同類而風(fēng)誦之也。

      由于乾嘉時期,浙西詞派末流將詞壇弄得萎靡不振,使得“淫詞”、“鄙詞”、“游詞”充斥詞壇。張惠言為了提高詞的意格,引經(jīng)據(jù)典,在經(jīng)學(xué)中找到了“意內(nèi)而言外謂之詞”這個解釋,進而論證詩詞本是同源的,打破了詞為小道末技的陳見,把詞抬高到了儒家認同的正統(tǒng)文學(xué)的地位。既然詩詞同源,就可以用解詩的辦法解詞了,于是張氏率先提出了用“比興寄托”這一本屬于詩學(xué)領(lǐng)域的闡釋方法解詞。在他看來,詩詞一理,詞中蘊含的比興寄托與《詩經(jīng)》、《楚辭》是一樣的,看似描寫風(fēng)花雪月用資羽蓋之歡的詞作,實則繼承著文學(xué)史上的香草美人傳統(tǒng),蘊藏著作者的別樣情懷。這樣解詞就有章法可循,“觸類條鬯,各有所歸”,使得“義有幽隱,并為指發(fā)”,將隱藏在藝術(shù)形象之中的深刻寓意逐一剝離出來。如其評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此感士不遏也。篇法仿佛長門賦,而用節(jié)節(jié)逆敘。此章從夢曉后,領(lǐng)起“懶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離騷初服之意。

      評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庭院深深”,閨中既已邃遠也?!皹歉卟灰姟?,哲王又不寤也。“章臺”“游冶”,小人之徑?!坝隀M風(fēng)狂”,政令暴急也?!皝y紅飛去”,斥逐者非一人而已,殆為韓、范作乎。

      評辛棄疾《祝英臺近·寶釵分》:

      此與德祐太學(xué)生二詞用意相似?!包c點飛紅”。傷君子之棄。“流鶯”,惡小人得志也?!按簬С顏怼?,其刺趙、張乎。

      以上皆是以己之“意”去逆作者之“志”的經(jīng)典例子。如上面解讀溫庭筠的那首詞時,張氏正是帶著自己寒士階層不遇之“意”,去逆“蛾眉”之“志”的,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正是“離騷初服之意”。正如葉嘉瑩所說的,“任何一個人的解釋都帶著自己的色彩和文化背景”。每個解詞者都帶著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文化背景去讀詞,所得出的結(jié)論當然是不完全相同的。同理,張皋文評馮延巳三首《蝶戀花》戀情詞時亦是帶著自己乾嘉之際寒士之意去逆詞作之“志”的,其所得之“意”實際上是皋文自己

      賦予作品的,只是他沒有承認,而堅持認為這個就是作者之“意”,故而顯得牽強附會,亟待修訂。與此同時,張惠言的弟子金應(yīng)珪在《詞選后序》中也進一步論述了這種解詞方法的歷史性與合理性:

      樂府既衰,填詞斯作,三唐引其緒,五季暢其支。兩宋名公,尤工此體,莫不飛聲尊俎之上,引節(jié)絲管之間。然乃瓊樓玉宇,天子識其忠言;斜陽煙柳,壽皇指為怨曲;造口之壁,比之詩史;太學(xué)之詠,傳其主文。舉此一隅,合諸四始,圖歸所會,斷可識矣。

      宋神宗由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讀出東坡的愛君之情,宋孝宗由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讀出稼軒的怨君之意,都是以意逆志解詞方法的具體體現(xiàn),從而證實了這種詞學(xué)闡釋傳統(tǒng)的歷史性。在他們看來,既然歷史上早就存在,那么現(xiàn)今的這個闡釋方法就有其合理性了。

      張惠言的另一位弟子宋翔鳳,也十分推崇其師以“比興寄托”解詞的主張。他在《洞簫樓詩紀》卷三《論詞絕句》中,高度評價張惠言《詞選》解釋溫庭筠詞的方法和意義:“風(fēng)雅飄零樂府傳,前開太白后《金荃》。引申自有無窮意,端賴張侯作鄭箋”。充分肯定張惠言對溫庭筠詞闡揚的功績,而且將張惠言解釋溫詞與漢代鄭玄箋注毛詩相提并論。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張惠言先是在詞體上做文章,把詞體上升到詩、騷的高度,使得借用詩學(xué)理論來解詞順理成章,進而正式拋出了“比興寄托”解詞的理論主張。然而張氏的詞學(xué)闡釋理論未能事先肯定讀者參與作品意義建設(shè)的合理性,而是單刀直入,硬是將讀者之意說成是作者之意,且解說多附會政治教化,故深受詬病。如王國維言:“固哉,皋文之為詞也!飛卿《菩薩蠻》、永叔《蝶戀花》、子瞻《卜算子》,皆興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羅織”。故而張氏的理論還有待充實完善。

      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如前文所言,正是由于張惠言論詞提出了比興寄托理論,肯定了詞中所蘊含的“微言大義”,讀者是可以以己意去迎取的,從而“觸類條鬯”、“并為指發(fā)”,給詞學(xué)闡釋開創(chuàng)了理論空間,故常州詞派后學(xué)樂于繼承接受并重新闡發(fā)。嘉道時期的周濟和宋翔鳳依此提出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詞學(xué)闡釋理論就是對張氏理論的發(fā)展和深化,常州詞派也正是由于他們的闡發(fā)推揚而大顯于世的。周濟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率先提出此一詞學(xué)闡釋方法:

      初學(xué)詞求空,空則靈氣往來。既成格調(diào)求實,實則精力彌滿。初學(xué)詞求有寄托,有寄托則表里相宜,斐然成章。既成格調(diào),求無寄托,無寄托,則指事類情,仁者見仁,知者見知。

      同期稍后的宋翔風(fēng)在自注論詞絕句“引申自有無窮意,端賴張侯作鄭箋”時也提出了這一詞學(xué)闡釋方法:

      張皋文先生《詞選》申太白、飛卿之意,托興綿遠,不必作者如是。是詞之精者,可以仁者見仁知者見知也。

      兩人先后都依照張惠言的比興寄托理論生發(fā)開去,提出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詞學(xué)闡釋方法。先看周濟的論述,在這里,周濟(保緒)重點強調(diào)了兩個問題:其一,即是作者的創(chuàng)造問題,填詞時做到語言形象和思想內(nèi)容水乳交融,使之相得益彰,這樣才算是好詞,才是“無寄托”的作品。無寄托不是沒有寄托,而是將思想感情融入到語言之中,達到化境,沒有寄托的痕跡,渾化無痕。其二,正是因為有了“無寄托”的詞作,讀者在理解方面才可以依照自己的情感體驗,以意逆志,進而見仁見智。

      宋翔鳳也是先陳述了張氏的寄托之論,但是馬上筆鋒一轉(zhuǎn),指出“不必作者如是”,一方面承認張惠言解詞是摻雜著自己的意旨而有所發(fā)揮的,但是他用了一個以退為進的策略,即是承認這種解詞方法主觀色彩太濃,甚至穿鑿附會。但是宋翔鳳比張皋文高明之處就在于他將張氏追求的“作者之意”置換為“讀者之意”,盡管作者不一定有這樣的意旨,但是讀者不必拘泥于作者之意,故而“托意綿遠”的作品讀者可以以己意逆之,達到見仁見智的理解闡釋效果。這就初步將闡釋的主動權(quán)交給了讀者,樂為常州后學(xué)繼承發(fā)揚,此將在后文深入論述。這樣兩人就從理論上修訂補充了張惠言詞論的不足,為以意逆志的詞學(xué)闡釋理論進一步擴寬了道路。如周濟評周邦彥的詞:

      美成思力,獨絕千古,如顏平原書,雖未臻兩晉,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備。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圍矣,讀得清真詞多,覺他人所作,都不十分經(jīng)意。鉤勒之妙,無如清真。他人一鉤勒便薄,清真愈鉤勒愈渾厚。

      評吳文英的詞:

      夢窗每于空際轉(zhuǎn)身,非具大神力不能。夢窗非無生澀處,總勝空滑。況其佳者,天光云影,搖蕩綠波,撫玩無皸,追尋已遠。君特意思甚感慨,而寄情閑散,使人不易測其中之所有。

      周濟推崇此二人之詞作,正是因為符合他的渾化無痕的詞學(xué)審美思想,這種渾化的詞境“使人不易測其中之所有”。但正是詞作的寄意沒有被坐實,才使得人人都可以以己意逆詞作之意,可自成一家之言而不易遭人批評,從而使張惠言以取類比附說的詞學(xué)闡釋理論大為改觀。常州詞派也正是到了周濟這里才真正開始領(lǐng)導(dǎo)詞壇,這與周濟等人對常派詞學(xué)闡釋理論的修訂完善是分不開的。

      三、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由張惠言等人的比興寄托到周濟諸人的見仁見智論,常州詞派的詞學(xué)闡釋理論處在不斷修復(fù)完善之中,但仍然存在不足,常州詞派陣營里的譚獻就深明這一點:

      常州派興,雖不無皮傅,而比興漸盛。故以浙派洗明代淫曼之陋,而流為江湖;以常派換朱、厲、吳、郭佻染侄仃之失,而流為學(xué)究。

      譚獻指出了常派比興說詞所存在的牽強附會之病,這一點是常派的軟肋,容易遭人詬病。如當時詞學(xué)思想比較獨立的謝章鋌就曾指斥常派道:

      皋文《詞選》,誠足救此三弊(按:指淫詞、鄙詞、游詞)。其大旨在于有寄托,能蘊藉,是固倚聲家之金針也。雖然,詞本于詩,當知比興,固已。究之尊前花外,豈無即境之篇,必欲深求,殆將穿鑿。夫杜少陵非不忠愛,今抱其全詩,無字不附會以時事,將漫興遺興諸作,而皆謂其有深文,是溫柔敦厚之教,而以刻薄譏諷行之,彼鳥臺詩案,又何怪其鍛煉周內(nèi)哉。即如東坡之《乳燕飛》,稼軒之《祝英臺近》,皆有本事,見于宋人之紀載。今競一概抹殺之,而謂我能以意逆志,是為刺時,是為嘆世,是何異讀詩者盡去小序,獨創(chuàng)新說,而自謂能得古人之心,恐古人可起,未必任受也。前人之紀載不可信,而我之懸揣,遂足信乎。故皋文之說不可棄,亦不可泥也。

      這段話直指以意逆志解詞的片面性。蓋自皋文到周濟諸人,未能在理論上全面肯定讀者之意的重要性,即讀者在參與作品意蘊重建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每一位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都存在他本人獨特的期待視野,這種期待視野是以他個人的文化經(jīng)歷為背景的,故而提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闡釋方法的前提是肯定讀者的意義。故譚獻申述道:

      獻十有五而學(xué)詩,二十二旅病會稽,乃始為詞,未嘗深觀之也。然喜尋其憎于人事,論作者之世,

      思作者之人。三十而后,審其流別,乃復(fù)得先正緒言以相啟發(fā)。年瑜四十,益明于古樂之似在樂府,樂府之余在詞。昔云:“禮失而求之野?!逼渲T樂失,而求之詞乎。然而靡曼熒眩,變本加厲,日出而不窮,因是以鄙夷焉,揮斥焉。又其為體,固不必與莊語也,而后側(cè)出其言,旁通其情,觸類以感,充類以盡。甚且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言思擬議之窮,而喜怒哀樂之相發(fā),向之未有得于詩者,今遂有得于詞。如是者年至五十,其見始定。

      此文回憶了其近三十年的學(xué)詞經(jīng)歷,最后得出“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的深切體會,并且一通百通,始成定論。在此,譚獻肯定了讀者在閱讀理解過程中的積極能動作用,認為詞作不一定有寄托,但是讀者在對詞作的閱讀、體味、聯(lián)想、加工的過程中,可以以己意逆詞之“志”,而這個“志”也不一定是作者的,讀者可以見仁見智。這就在理論上第一次明確肯定了讀者的主動權(quán),擺脫了文學(xué)批評史上一直以來對作者之“志”的糾纏,由此再依照周濟諸人的解詞方法去闡釋各種詞作,就顯得積極主動而不受羈縛了。如其分評馮延巳《蝶戀花》四闕道:

      金碧山水,一片空濛,此正周氏所謂有寄托入、無寄托出也。此闋敘事。行云、百草、千花、香車、雙燕,必有所托。宋刻玉玩,雙層浮起,筆墨至此,能事幾盡。

      評蘇軾的《卜算子·雁》:

      皋文《詞選》,以《考菜》為比,其言非河漢也。此亦鄙人所謂“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

      他明確肯定讀者之意而使闡釋顯得游刃有余,給讀者以解讀的主動權(quán),使得常州詞派比興寄托、見仁見智的闡釋理論得以鞏固,免除了牽強附會的譏諷,修正并完善了常州詞派自“以意逆志”繁衍而下的詞學(xué)闡釋理論。

      總之,孟子的“以意逆志”的詩學(xué)闡釋理論充分肯定了讀者之意在參與作品重建中的積極能動作用,對中國詩學(xué)闡釋傳統(tǒng)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并輻射到詞學(xué)闡釋理論之中,給常州詞派的詞學(xué)闡釋理論以很大的啟發(fā)。由張惠言張其緒,以比興寄托說詞,指出了讀者之意在參與理解作品過程中的可能性,為常州詞派后學(xué)建立了一個大體的理論框架,至周濟、宋翔鳳諸人則進一步將讀者之意的重要性提高。但是他們沒有分清讀者之“意”和作者之“志”的關(guān)系,在闡釋過程中易于將讀者之“意”強加于作者之“志”上,顯得生硬不適,直到譚獻、陳廷焯諸人才將這一矛盾解決。他們給讀者以充分的權(quán)力,將文本的解釋權(quán)完全交給了讀者,明確提出讀者之意可以與作者之志無關(guān),使得詞學(xué)闡釋的自由度大為提高,并有了充足的闡釋空間,這樣就維護并深化了張惠言的比興寄托的詞學(xué)闡釋學(xué)理論??v觀常州詞派的詞學(xué)闡釋理論,雖導(dǎo)源于“以意逆志”之說,但是又超越了這種闡釋理論的范圍,將中國古代一直以來以作者、作品為中心的文學(xué)闡釋理論逐漸轉(zhuǎn)向以讀者為中心的文學(xué)闡釋,推進了中國古代闡釋學(xué)理論的發(fā)展,以至于和西方的接受美學(xué)理論達到了超越時空的暗合。

      注釋:

      ①見清代宋翔鳳《洞簫樓詩紀》卷三,浮溪精舍叢書本。

      參考文獻:

      [1]趙岐,孟子注疏[c]∥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2735,2735。

      [2]朱熹,孟子集注[c]∥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0:306。

      [3]朱自清,詩言志辨[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6:76。

      [4]周裕鍇,中國古代闡釋學(xué)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7-48。

      [5]張惠言,詞選序[c]∥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1617—1618。

      (6]張惠言,張惠言論詞[c]∥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1609,1613,1615。

      [7]葉嘉瑩,清詞叢論[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269。

      [8]金應(yīng)珪,詞選后序[c]∥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1618。

      [9]況周頤,王國維,蕙風(fēng)詞話,人間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0:233—234。

      [10]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c]∥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1630,1632,1633。

      [11]譚獻,范旭侖,整理,復(fù)堂日記[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72。

      [12]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續(xù)編[c]∥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3485—3486。

      [13]譚獻,復(fù)堂詞話[c]∥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3987—3988,3990,3993。

      猜你喜歡
      張惠言周濟
      年譜編撰對文學(xué)研究的意義與作用
      ——以張惠言為例
      張惠言“一生未有詩作”再議
      周濟:智能制造要培養(yǎng)三類人才三支隊伍
      張惠言與王國維詞論之比較
      卷宗(2019年13期)2019-06-17 01:22:38
      寒士情愫與學(xué)人胸襟
      張惠言墨學(xué)觀辨說
      嘟嘟闖關(guān)記
      智查貪污犯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一行赴南方路機參觀考察
      “傷心人之傷心語”
      柳林县| 古丈县| 和龙市| 阿尔山市| 即墨市| 吉水县| 灯塔市| 新竹县| 安化县| 沭阳县| 涿鹿县| 特克斯县| 红桥区| 慈利县| 湖南省| 高平市| 绥化市| 湘西| 集安市| 雅安市| 京山县| 牙克石市| 温州市| 岱山县| 民县| 龙井市| 霍城县| 海淀区| 囊谦县| 芦溪县| 南平市| 木兰县| 玉田县| 江口县| 江山市| 宁河县| 正阳县| 磐石市| 古丈县| 建湖县| 阿拉善左旗|